【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砥砺前行,再铸辉煌】
—— 交大医学院对接 “ 健康中国 ” 战略,以 “ 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风格、交医特质 ” 为目标愿景,培育卓 越医学人才,深耕医学学科前沿,加快医学科技自立自强。新时代新征程,交医校区发展百年历史卷轴正从黄浦卢湾 向浦东张江延展,为交大医学百年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
医学院是教育部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口腔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 临床技能实验示范中心学科组长单位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拥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4 个,国 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2 个,国 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 项。
历年来,医学院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1 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7 个。同时,医学院紧紧围绕国家 “ 双一流 ” 的战略决策,推动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目前拥有教育部重点学科(三级学科) 16 个,上 海市重点学科 18 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9 个。医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6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5 人,欧洲科学院 外籍院士 2 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 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 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2 人,英国皇家内科 医师学院院士 1 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2 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 人,国际牙医学院院士 1 人,美国人文 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1 人,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18 人次,教育部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讲座教授 ”24 人,国家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2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 19 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1 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8 人、教育部 “ 海外名师 ”2 人。 2011 年,王振义院 士荣获 2010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ESI 最新排名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 物学与遗传学 4 个学科进入全球前 1‰ 学科。另有 4 个学科进入全球前 1% 学科。
科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设立 “ 双百人 ” 计划,着力培养临床研究型医师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实施 “ 博士后 ” 激励计划,实施 “ 高水平创新团队 ” 项目,实现临床 - 临床、基础 - 临床、医学 - 理工学科协同创新。组建医学院 “ 临床研究中心 ”,持续开展 “ 多中心临床研究 ”,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医学院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68 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5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7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53 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 2 项。202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资助项目已连续第四年超过 700 项,自 2010 年以来始终位于全国医学院校领先队列。完成技术转让 / 许可等 43 项,合同标的额累计 2.24 亿元;获得 100 万元以上横向合同 77 项,合同标的额累计 1.83 亿元;获得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千万级以上项目 5 项,其中附属瑞金医院 “ 慢病毒介导的靶向血小板表达 FXa 用于血友病基因治疗项目 ” 以 8000 万元完成成果转让。
科研基地及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医学院拥有 1 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项目)、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 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5 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 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 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 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初步实现了产学研良性互动及转化平台的建设。
医学院持续推进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精准医学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免疫创新治疗研究院、数字医学研究院、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松江研究院等高水经科研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学科交叉,成立医学装备与技术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等跨学科交叉研究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
附属机构——
拥有 74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占上海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的 54%,各附属医院手术人次占全市1/3,疑难杂症占全市 1/2。
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