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孤独咖啡馆重新开业,“再不搬家了”
2018-05-27 浏览( 来源:新闻晨报 
 撰稿:荀澄敏
 摄影:

  昨天早高峰的一场暴雨让上班族们抱怨不已,但对于一群即将重新“上岗”的自闭症少年咖啡师而言,却是难掩心中激动之情。自闭症少年天舒、元元、天天……早早就来到了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的“爱·咖啡”,穿上帅气的咖啡制服,系上领结,戴上口罩,为开业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

  在重启仪式上,自闭症少年天舒演唱起了一首《孤独的牧羊人》,可唱完他却笑着说:“今天这么多人来听我唱歌,我再也不孤独了”。“爱·咖啡”重新开业的消息一经公布,热心市民们纷纷自发前来,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楼大厅内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爱·咖啡”创始人曹小夏也反复表达着对社会各界的感谢,“接下来,我们要更加努力!”

  热心涌动在开业现场

  在忙碌的志愿者、热心的市民中,有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他们虽然不懂中文,却在认真聆听自闭症少年的音乐表演,观察他们做咖啡的过程。原来Carol  Hajdu是来看望在中国工作的丈夫,在休假旅游中偶然听到上海有这样一家特殊的咖啡馆,于是便让中国朋友帮忙记下了新的地址。

  “其实,我在美国也是一名特殊学校的教师,我们学校会教孩子们织毛线、烘培等生活技能,还会教孩子们学会在网络上做一些小买卖。”拥有28年教龄的Carol,向志愿者仔细询问了“爱·咖啡”的运作模式,特别感慨于自闭症孩子们的进步,当天晚上这对夫妻就要回洛杉矶,而他们把在上海最后一日游留给了“爱·咖啡”。

  “‘爱·咖啡’几经波折能够重新开业,真的体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温度,今天特别想来为这群孩子加油鼓劲。”在附近上班的白领陈小姐特别请假前来,让她没想到的是自闭症少年咖啡师们能把拿铁、卡布基诺等各种咖啡做得这么棒,连拉花都是专业级的,“我已经在网络上报名成为志愿者,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爱。”

  现场还有不少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们,他们希望了解如何能加入到“爱·咖啡”团队,以此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最开心孩子们得到关爱”

  “亲爱的儿子: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能理解、看懂这封信,但妈妈仍然想给你写封信。我相信总有一天,你能读懂妈妈写给你的文字。”自闭症少年天天的妈妈,给儿子写了一本厚厚的家信,在“爱·咖啡”暂时歇业的日子里,她也给儿子写下了爱的鼓励,“我希望你能学会爱: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帮助过你的人……妈妈想说的话还很多,最希望你此生一不小心走错了星球,能够将错就错、活在当下,此生能够幸福!”

  “爱·咖啡”重新开业,天天妈妈激动得眼里始终含着泪花:“没想到孩子们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关爱,让我最开心的,就是听到咖啡馆再也不会搬家了。”天天妈妈至今能清晰地记得儿子被确诊的那天,因为正好是天天的5岁生日,以后的每年生日,天天妈妈的心情总是五味杂陈,“因为我们不是在康复,就是在康复的路上……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

  “我特别加期待,这样一个咖啡馆能够成为自闭症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未来等到孩子毕业需要走向社会的时候,也能跟着‘爱·咖啡’团队一起做公益。”张女士的孩子也是自闭症,目前在上海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学习,“我特别希望孩子能够利用暑假的时间也来学做咖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事实上,自闭症是需要终身干预的,如果一旦没有接触社会的机会、或者长期呆在家里,自闭症的社会化功能就会减退。

  话题1

  对特殊青少年的定制化课程内容仍缺乏

  令人高兴的是,“爱·咖啡”最终选择的落户地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除了提供免费场地之外,还将为自闭症少年提供文化知识课、舞蹈课等第二课堂的学习。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皓说:“我们有丰富多彩的课程提供给普通青少年,但对于自闭症等特殊青少年而言,我们正在探索对课程内容进行可适性的调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终让我们这里也成为特殊青少年的服务基地。”

  目前,全市有700多家青年中心散落在各个社区,如果针对特殊青少年的各类课程都能够制定好,那以后像自闭症这样的特殊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在吴皓看来,场地不是问题,但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对特殊青少年的定制化课程内容、以及教师面对特殊孩子的授课经验。

  对此,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金星明教授认为,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必须采用医教结合的方式,而且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因此课程设置也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每隔一定的时间接受专业的医学界和教育界的评估,再来确定孩子的发展情况,为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金星明表示,“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要在不断的评估中去判断孩子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等。”

  事实上,特殊儿童并不只有自闭症,对此,金星明也呼吁整个社会在关注“爱·咖啡”自闭症社会实践基地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关注其他弱势群体,比如脑瘫儿童、聋哑儿童等等,等到这些特殊儿童成年以后,也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制度保障,根据他们自身不同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安置。

  话题2

  对自闭症人群的关爱仍有断层

  “现在整个社会已经认识到,对自闭症应该早期诊断、早期识别、早期治疗。”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主任医生刘漪表示,根据国家政策,对于自闭症等需要特殊康复服务的家庭,可以申领上海市“阳光宝宝卡”,在孩子0—18岁期间,每年政府补贴1万2,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自闭症儿童也可以选择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进入特殊学校、或者送教上门。刘漪说,“未成年孩子能够在学校这样的保护性环境下得到很好的教育,还可以学习一些职业技能,比如烘培、西点等等。”

  不过,一旦这些特殊的孩子年满18岁就面临就业,在竞争性的环境下,自闭症孩子就显得非常弱势。“对于普通人群而言,18岁以上就被界定为成年人,可以走向社会了;但对于自闭症而言,是无法用年龄作为其应该走向社会的的依据。”刘漪表示,现在每个社区都有针对残障人士的“阳光之家”,但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也就是说更小的孩子没有机会进入“阳光之家”。

  因此,自闭症人群往往到了18岁以后,整个社会的支持体统就有了断层。对此,刘漪表示,“自闭症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大,自闭症严重的往往到了二三十岁时,其智商或社会能力可能还是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幼儿的水平,其一生都要得到家庭与社会的服务;一些程度比较轻的自闭症成人,只是在社会沟通与交往等方面还有一定障碍,他们完全可以走向社会,甚至就业。”


  原文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8-05/26/content_85205.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万荣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医…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