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网】分级诊疗有了远程服务新利器 上海交大医学院推出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机器人
2018-07-09 浏览( 来源:健康时报网 
 撰稿:尹薇
 摄影:

  日前,一款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医疗服务机器人艾菲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登场。该机器人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团队响应国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倡导,并基于对基层医疗实际需求创新研发,具有自主专利的普惠型的高科技医疗服务机器人。

  作为医疗远程服务平台的升级版本,该机器人艾菲仕由专注医疗机器人的宜硕网络利用微软智能云Azure及认知服务,利用机器人的认知识别和远程协作功能,可以实现远程查房、巡诊、临床教育、患者宣教等功能,让三甲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方式为几十家二级及社区医院的患者提供帮扶和支持,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更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高效共享。目前已经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新疆以及西藏当地医院得到了部署和测试应用,逐步使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学研平台得到广泛升级。

  三甲专家不出院,千里之外机器人来领路

  通过互联网视频连线,远在青海、新疆、西藏和云南的病人在当地医院就能得到上海杰出医生的远程诊疗——李克强总理在今年4月11日考察上海华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时指出,远程医疗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要用“互联网+医疗”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更多群众。对此,多次参与并组织援疆援藏工作的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韬相当有切身感受:“在中央和各地的支持下,新疆、西藏等地区更缺的已经不是单纯的紧急支援,而是缺乏人才和创新发展思路,尤其是需要建设和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在吴韬看来,以上海为例,尽管每年有大量的医生一无返顾一批批支援援外工作,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当地特别是基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强大医疗队伍。“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缺到难以想象,比如新疆喀什地区在支援下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很多山区的群众仍然需要六七个小时才能跋涉到达喀什市区看病。另一方面,当地基层医生本身就短缺,仅有的一两名如果出来参加培训学习,就意味着当地这段时间没有医生可以出诊看病了。”吴韬认为,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边缘地区才有,即便在上海,社区的基层医生也并没有富裕的人力可以长期外派学习。高年资专家和专科医生始终处于稀缺状态,让他们一直奔波在各基层医院则看起来更为奢侈。优质医疗资源本身就稀缺,如何能让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最优化处理?在医联体的模式下,医生不出门,通过远程会诊的沟通解决了一些问题。然而传统的远程会诊仍然需要会诊的双方约好时间,集中在会议室解决,既无法应对突发的紧急病例,也无法满足查房、手术等实际的需求。

  在“互联网+医疗”的启发下,思考了很久的吴韬觉得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个很好的方案:“在社区或边远基层医生部署机器人陪同出诊,遇到疑难问题随时连线请教医联体对接的上级医院专家;老百姓在社区看门诊等于看了专家门诊,看的放心。而上级医院专家查房则带上机器人,其医联体所在的各基层医院都可以同一时间通过机器人的现场直播,跟着大专家查房,大家都不出自己医院,更多患者在权威性专家指导下的得到了及时治疗和救治。”

  带着机器人看门诊,同一种病在更多家门口的医院看得同样好

  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得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赵列宾副院长发自内心的强烈响应。

  2016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手浦东新区和奉贤区卫计委组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55家,包括区块内的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覆盖上海东部3/4以上的地域。赵列宾派出了自己医院的科主任带头的精兵强将深入到基层医院去看门诊、带查房。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的联合主体之一,儿童医学中心也不乏创新的儿科医联体模式先进经验:在儿童常见病之一哮喘方面,不仅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而且实现基础在于基层儿科能力提升。通过让三甲医院专科医生下沉到社区做培训、改造基层场地与设备、在政府支持下配置基本药物等,建立起了儿童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新体系。最终让社区哮喘儿童完全控制率达到了76%,颠覆性改变了既往仅有3%的控制水平,同时,医疗费用相对于三甲医院下降了26%,就诊时间缩短了1.4小时。儿联体内6家原来不设儿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儿科门诊,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儿科的服务量平均增长26.34%。这得到了国际专家点赞,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著名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的《英国医学期刊》(BMJ)在线子刊BMJ OPEN上,被作为“中国最佳稿件”加以推荐。

  在赵列宾看来,哮喘病、肺炎这样的儿童常见病发病率高,如儿中心1/3门诊为儿童哮喘,但其治疗并非医学难题,关键在于规范管理深入社区。然而,让这位医疗副院长感到困扰的是,越来越多的基层社区需要支持,边远地区需要支持,外省医疗资源较为薄弱的地区也需要支持。每个地方都要最好的学科和医生,可好的儿科专科医生资源就那么多,如何解决健康领域里这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年11月,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二院提请2例远程会诊病例,均为口齿不清或不愿交流,怀疑语言发育不良。一个孩子病情太重不能赶到远程会诊中心,只有家长发来的照片和视频,医生因无法看到患儿能否按照自己的要求互动而难以评估病情。此时吴韬时任新疆喀什二院院长,立即决定让蓄势待发的艾菲仕医疗服务机器人来到孩子病床身边,通过机器人医生和孩子有了互动,圆满完成该例患儿的床旁会诊。有了成功案例,机器人越战越勇,2018年3月6日医联体成员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12岁患儿,全身水肿,少尿。经初步检查,怀疑肾病综合征,拟收治入院给予相应治疗。入院后进一步发现患者乙肝“大三阳”,一时无法决定治疗方案。当天儿中心派遣专家不在医院,按以往惯例往往需立即转往儿中心。双方立即启动机器人急会诊及远程查房,最终讨论决定先在浦人民住院给予乙肝抗病毒治疗。2周后,患儿乙肝控制平稳后,转儿中心肾内科进一步接受肾穿刺后,肾病综合征有效控制。

  实践证明,陪着自己出诊、随时可以请教上级医生的机器人成了社区医生说服病人留在当地接受治疗的最佳利器。而因为机器人的帮助从奔波在不同医院路上解放出来的三甲医院专家,也更乐意一有疑难杂症就叫上艾菲仕机器人,约上医联体中的各位同行一起查房,让后者慢慢也变成了优质医疗资源一部分。吴韬表示,“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在合,不是在分。机器人就是这样一个合作平台,由专科医生在一头,社区医生在另一头,协同作战。实现同一种疾病同一种治疗方案,到哪家医院都能享受同样优质的医疗资源。”

  第三代机器人定时来找你查房,自己回去充电

  吴韬团队自主设计发明的艾菲仕机器人已经是第三代机器人了。这一代机器人外表看起来仍然中规中矩。但在吴韬看来,相比单项技术的高精尖突破,具有整合集约化的医护服务模式创新更为重要,需求也更为迫切,当务之急更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是能解决分级诊疗痛点,是应在大范围部署应用普惠型机器人,从而覆盖更广大地区,将优质医疗资源推向均质化。而且这必须是以医院为主导的公益属性的智慧医疗项目。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不是拿来吹的炒的,是拿来用的。患者的需求、医生的需求、护士的需求,应该不断体现在更新换代当中。” 作为艾菲仕的直接制造者,上海宜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雷浩对自己的作品已经充满了感情:“机器人外表可以不高大上,内核一定要先进接地气。”记者在现场看到,艾菲仕机器人身高1.45到1.6米,承重是50公斤。不需要任何人推动,可以自己前后、左右、上下移动走得不快也不慢,每秒0.3到0.6米的速度正好跟上查房步伐。到了预定时间它就自己来找医生去查房,工作8小时也不喊累,结束工作后自己“走”回充电桩补充能量去了。雷浩接受,看起来没啥特别,其实如果能做到机器人走路时可以避开障碍,可以和人互动,通过人脸和声纹识别对方身份,后台需要包含了机器视觉、基于激光的空间位置信息等各种高精尖前沿技术,还需要基于微软Azure平台上和医疗场景定制的一套综合的管理软件。

  “机器人大量投入后,就有了大数据,对此进行相应的分析,会有更多后手。”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介绍,在辅之Azure云计算的支持,就可以以上海作为依托,逐步推广到全国,真正打造出智能医疗的环境。如果从技术上来看,这绝对不仅仅是叫艾菲仕的医疗机器人,实际上是以医院为主导的一个智能医疗的完美布局。

  弯道超车,未来国产机器人更多进化空间

  “目前推出的机器人是远程医疗的进化版。“赵列宾认为,艾菲仕不仅在国内有技术优势,而且弯道超车用更高精尖的技术手段把基层的能力提升起来,超过了自己之前曾经十分羡慕的很多的发达国家的儿童医院。未来他还想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推动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长保健这几大板块的机器人远程医疗项目。”这几块老百姓需求很大,人群很多,让机器人来帮忙。儿中心要设立全国儿科的临床示范标准单位,在全国签约了150多家合作单位,这么多单位一个个专家过去显然不够,现在可以就直接派出机器人作为常态的诊疗机制嵌入到整个流程中,查房,接受下级医院通过机器人汇报上来的疑难杂症,并按程序进入远程会诊系统。

  吴韬对未来医护服务机器人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充满憧憬,他透露,目前机器人艾菲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系统、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第二人民医院和西藏日喀则人民医院、附属民营的九龙医院都在试点,未来会尽快推广到更多家医院乃至走出国门。他表示还需抓紧对机器人技术功能和适用场景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今后还将进入手术室、急诊室和重症监护室等直播,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而经过考验的机器人将更加受到欢迎,可能要考虑一大批机器人集群协同作战的技术进步问题了。”在吴韬看来,无论如何进化,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创新可以避开商业的雷区,充分保证由医患需要来主导,真真实实是患者的福音。


    原文链接:http://www.jksb.com.cn/index.php?m=wap&a=show&catid=189&id=12608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