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x_3795080738.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x_9935080744.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x_3795080738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x_9935080744_s.jpg 1 2
2018-10-16 浏览( 来源:附属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心脏性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绝大多数由室颤引起,因此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近日,在附属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何奔,起搏器亚专科主任李若谷的带领下,心内科起搏器团队成功植入了医院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金先生正当壮年,却被自己的“心”病困扰了多年。他因反复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外院已经做了3次介入治疗手术。两周前,他再次出现了气短症状,甚至夜里都不能平卧,焦急万分的金先生来到胸科医院寻求帮助。心内科起搏器科主任李若谷接诊后,为其完善了各项检查,并和团队成员进行了细致的病情分析。患者有缺血性心肌病,同时多次心肌梗死,现在又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室性早搏,是心脏性猝死的极度高危患者,需立即进行相应治疗。

  以往针对这类病情,会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传统的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手术是需要穿刺血管,经静脉将一根电极置入心脏中。然而考虑到患者较为年轻,先前又做过多次介入手术,为了降低术后感染及并发症风险,专家团队决定选择一种创伤更小的新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顾名思义,这一除颤器仅需在病人皮肤下即可完成植入操作,电极直接埋在皮下,无需再侵入血管和心腔,更加安全又保证了患者的远期疗效。

  这一新技术适合年轻、不需要起搏以及高感染风险的患者,例如早先发生过装置感染、终末期肾脏疾病、糖尿病,或者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的病人,为无法植入经血管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手术当天,李若谷主任及手术团队小心地切开患者胸廓皮肤并逐层分离皮下组织,顺利建立起两条皮下“隧道”,将除颤电极置入其中。随后再将除颤器埋入胸侧壁中,连接脉冲发生器,逐层缝合。测试除颤器各项参数良好,手术圆满成功,全程仅用了一小时。

  胸科医院是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近年来心内科起搏器团队在何奔主任、李若谷主任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装置植入数量及质量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高难度手术量稳步增长,积极开展包括希氏束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在内的最新的生理性起搏疗法,挽救了大批危重患者的生命,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装置围术期及术后管理随访经验,为起搏新技术的开展与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