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1/x_0345080790.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1/x_59e508072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1/x_0345080790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1/x_59e5080725_s.jpg 1 2
2018-11-19 浏览( 来源:新华医院 
 撰稿:
 摄影:
 

  11月17日下午,长三角范围内首例新生儿急救空中转运的一对龙凤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顺利出院,经过86天的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将姐弟俩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顽强的小生命慢慢长大,体重达到2kg以上,均未并发早产儿脑损伤、胆汁淤积等并发症。这也为长三角危重新生儿空中急救转运提供了支持保障。

  8月22日上午,淮安市一位孕26+2周的30岁双胎妈妈突然出现早产迹象,前往当地医院,一对超低体重的龙凤胎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在妈妈肚子里的26周,远远不够他们达到生命安全的要求。先出生的是个女儿,体重仅750克,后出生的是儿子,体重略重,为950克。由于弟弟晚出生,他的缺氧症状相对更明显。

  8月23日下午,经过空中急救转运,这对宝贝来到新华医院新生儿科救治。由于这对宝贝为超早产儿,各个器官发育极不成熟,新生儿科医师给予这对“宝贝”气管内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呼吸机正压通气、密闭式气道吸痰及一系列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呼吸管理。

  刚出生时,超早产宝宝全身皮肤菲薄,外周静脉细如发丝,生后立即予脐静脉置管,10天后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维持静脉通路。在喂养方面,生后早期初乳口腔护理,后积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士们一次次的细心喂养,使他们体重逐渐增长。同时,发育支持性护理和NICU床边早期康复干预等,为宝贝们提供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

  感染关是最为考验新生儿医护团队的。宝贝入院时均有感染表现,姐姐的血白细胞数曾接近10万,提示有严重的宫内感染。医护人员进行了及时的抗感染和支持治疗,感染逐渐得以控制,随后医护人员积极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再次院内感染。

  住院期间,宝贝的父母也十分配合各项诊疗措施,出院前到NICU进行袋鼠式护理、亲自喂养沐浴,接受极早产儿出院宣教。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宝贝们纠正胎龄37+5周,姐姐体重从750克增至2.36千克,弟弟从950克増至2.58千克,均未并发早产儿脑损伤、胆汁淤积等并发症,顺利离氧出院。

  对超早产儿家庭而言,出院之后才是真正考验他们的开始。新华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夏红萍解释,超早产儿出院时仍然面临很多生长挑战,常见的包括能量和营养储备不足、胃肠功能不成熟、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等。

  针对这些情况,超早产儿离开医院回归家庭时,就需要家长们给予更多呵护。其中较关键的是,超早产儿出院时往往存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问题,合理强化喂养,追赶生长对超早产儿的神经发育至关重要。夏红萍医生指出,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如果体重追赶生长不足,会造成头围小、贝氏发育评分低,继而影响宝宝日后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除了神经系统,早产儿存在骨矿物含量低的风险,可能会影响宝宝的骨骼生长。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追赶生长的关键时期,合理的喂养和随访,可以弥补因早产和宫外生长发育迟缓造成的神经发育不良。”夏红萍医生说,科学喂养出院后的极早产宝宝很重要。

  超早产宝宝出院后,家长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多学科(通常包括新生儿科、营养科、康复科和儿保科等)联合的早产儿随访门诊,是极早产宝宝出院随访的最佳选择。定期对宝宝进行系统的体格生长、神经发育的评估,早期发现各种生长发育障碍,及时给予合适的喂养指导和营养支持、指导家庭开展运动语言训练和认知教育,提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办法,促进极早产儿的体格、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会情绪等达到最佳发育水平。

  夏红萍医生说,新华医院2015年开设了高危儿随访联合门诊,很多超早产宝宝定期来复诊,及时得到了关于喂养、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方面的评估和指导,改善了宝宝的神经发育预后。一站式多学科联合门诊方便了家长和宝宝,提高了长期随访的依从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是国内最早建立NICU的单位之一。是国家重点学科(儿科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首批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是国家新生儿和围产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委单位和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每年收治各类新生儿病例4000余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患儿中40%为早产儿,对于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能力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