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收支审计
2017-09-28

一、财务收支审计的定义财务收支审计一般是指对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或、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审计、实行企业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等。

二、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

(一)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审计内容

1.财务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入账的完整性;

2.财务支出范围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3.资产的安全性等。

(二)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1.项目拨款是否按规定人账;

2.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

3.资金是否安全等。

(三)实行企业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1.对企业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

2.对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进行审计。

3.对企业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情况进行审计。

4.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

5.对企业损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情9况进行审计。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A.财务收入方面

1、未经省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批准进行收费。

2、应缴未缴财政专户和没有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及坐支应缴未缴收入。

3、账外资金形成“小金库”。

4、不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

B、财务支出方面

1、发放各种补贴、奖金未经财政部门批准。

2、应交未交各种税金及附加。

3、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4、虚假发票报账。

5、乱列支出。

6、虚列支出。

7、购置固定资产未记入单位的固定资产账。

8、超越单位权限处置资产。

9、购买控办商品未办理控办手续。

C、财务其他方面

1、在往来款账中长期挂账。

2、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流程

(一)审计立项

根据上级审计部门委托项目、年度审计计划或学院领导临时下达任务立项。

(二)审计准备阶段

1、审计处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指定项目负责人;

2、审计处向被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接收审计期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3、开展审前调查、查阅有关资料;

4、结合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项目负责人制定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方案,并报审计处负责人审批;

5、被审单位对提供的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6、召开财务收支审计进点会,审计组通报审计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

(三)审计实施阶段

1、对明细账进行各项测试分析,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2、调查了解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情况;

3、抽查有关会计凭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4、列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召开小组会议讨论。

(四)审计报告阶段

1、实施审计后,在对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审计报告初稿;

2、经审计组集体讨论,由审计组长复核审计报告;

3、审计报告经审计组长审核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进一步复核查清,必要时,修改审计报告;

4、审计处按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并报送有关校领导,主送委托单位,抄送被审计单位,重大项目报教委、卫生局。

(五)审计整改阶段

1、被审计单位应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报送审计处;

2、审计组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后续回访,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

(六)审计归档阶段

审计事项结束后,审计组及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进行归档、立卷,建立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档案,按学校审计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