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在瑞金医院11号楼512教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系举行了第十六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结题评审会暨第十届医学检验技术系“欧蒙杯”大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评选会。参与本次评审由医学检验技术系专职副主任倪培华、瑞金医院检验科科副主任、医学检验技术系系副主任彭奕冰、医学检验技术系许大康、刘湘帆和李擎天老师组成。评审评选会由辅导员徐培青老师主持。
本次参与评审的科研项目17项,包括1项国家级立项项目、8项上海市级立项项目、4项医学院级立项项目以及4项医学检验技术系级立项项目。各项目汇报学生分别就研究背景、科研思路、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研究结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经过评审17个项目均顺利通过了结题答辩,充分体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系学生的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序号 |
项目编号 |
立项级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成员(第一顺位为项目负责人) |
1 |
1622X013 |
医学院级 |
基于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肠道菌群代谢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因果关系 |
唐安琦、郑卓涵、李佶来 |
2 |
1622X911 |
医学院级 |
基于机器学习建立整合环境和遗传因素的NAFLD精准预测模型 |
邱威梓、刘家辉、何静怡、丁婷婷、潘君涛 |
3 |
1622X912 |
上海市级 |
母乳脂肪酸特征与子代健康关联性研究及其在婴配粉的脂肪配方中应用 |
伍卓霖、黄钰洁、易如一、章昕昀、常玉洋、 |
4 |
1622X914 |
上海市级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股骨颈骨折虚拟复位 |
马伟慧、马海荣、何昕怡、李雨萱、刘仁泉、 |
5 |
1622Y321 |
医学院级 |
肝母细胞瘤多组学分析 |
吴一帆、吴越、林初杰 |
6 |
1622Y921 |
医学院级 |
基于Moran模型研究TERT和β-catenin基因突变选择系数对肝母细胞瘤演变的影响 |
华为桉、张祎磊、任育霄、顾珈维 |
7 |
1622Y922 |
国家级 |
LncRNA HSALNG0134007通过调控纤毛功能影响心脏发育的机制研究 |
张艾佳、张郁祺、鲍巍文、徐舒畅 |
8 |
1622Y923 |
上海市级 |
一个MPZ基因突变导致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遗传机制研究 |
陈书勤、罗嘉骏、韩伟锋、毛晨宙 |
9 |
1622Y924 |
上海市级 |
基于SERVQUAL模型的医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乔思圆、周轩平、谢承泰 |
10 |
1622Y925 |
上海市级 |
缺氧诱导CD47表达促进DLBCL侵袭与进展的研究 |
刘奕玥、苏妍谕、吕埂 |
11 |
1622Y991 |
上海市级 |
上海地区生鲜乳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和耐药特性研究 |
梅思雨、孙玮聪、晏永和、张浩 |
12 |
1622Y992 |
上海市级 |
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探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机制 |
应俊、杨乐晨、艾子奇 |
13 |
1622Y993 |
上海市级 |
糖尿病神经疼痛外周与中枢敏化机制研究 |
陈佳琦、郭力、王婷、熊柯 |
14 |
J2022002 |
医学检验技术系级 |
上海地区动物源性食物中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膳食污染现状调查 |
朱泽婷、屠嘉欣、符文卓 |
15 |
J2022003 |
医学检验技术系级 |
目标调整能力对中青年癌症患者情绪压力的影响研究 |
冉倬睿、孙睿歆、车照宇、贾婧怡 |
16 |
J2022004 |
医学检验技术系级 |
人脸识别技术辅助性诊断先天性额鼻发育不良的研究 |
姚智涵、李孟洲、吾提库尔·吾买尔江、瞿晓峰 |
17 |
J2022005 |
医学检验技术系级 |
肺腺癌中YAP调控铁死亡发生的机制研究 |
秦子妍、冯浩婉、刘致民、杨逸清 |
除了项目结题评审外,本次活动同时进行了第十届医学检验技术系“欧蒙杯”大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的评选工作。该奖学金旨在表彰在医学科研领域表现卓越的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热情。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评选程序,最终有5个项目在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
第十届“欧蒙杯”大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获奖名单(公示中)
获奖级别 |
项目标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成员(第一顺位为项目负责人) |
一等奖 |
1622Y321 |
肝母细胞瘤多组学分析 |
吴一帆、吴越、林初杰 |
二等奖 |
1622Y992 |
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探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机制 |
应俊、杨乐晨、艾子奇 |
二等奖 |
1622Y922 |
LncRNA HSALNG0134007通过调控纤毛功能影响心脏发育的机制研究 |
张艾佳、张郁祺、鲍巍文、徐舒畅 |
三等奖 |
1622Y925 |
缺氧诱导CD47表达促进DLBCL侵袭与进展的研究 |
刘奕玥、苏妍谕、吕埂 |
三等奖 |
1622Y923 |
一个MPZ基因突变导致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遗传机制研究 |
陈书勤、罗嘉骏、韩伟锋、毛晨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