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浏览() 来源:
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多学科交叉智能康复分论坛

尊敬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

您好!

我们诚邀您参加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源申康复研究院举办的“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多学科交叉智能康复分论坛”。论坛将于2025年10月16日上午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举办。本论坛旨在为康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讨等形式,围绕国际前沿学术问题,探讨重要疾病康复解决方案,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为有意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源申康复研究院的优秀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世界一流高水平医学院建设和源申康复研究院建设目标。诚挚邀请多学科交叉智能康复领域的海内外青年学者参加论坛交流。

期待您的参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源申康复研究院

2025年10月12日


会 议 议 程


一、时间

2025年10月16日(周四)8:30 – 12:00

二、出席人员及参会形式

(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相关高校和机构青年康复工作者。

(二)海内外青年学者:蔺彩霞、Montana Samantzis、周明超、黄美贞、丁一、杨璐嘉。

参会形式:线上腾讯会议(会议号:555-541-150;密码:483188;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ay0z6zyRSAQ0

三、报告时间

每人20分钟PPT报告+10分钟提问交流

四、会议议程

分论坛主席:单春雷

主持人:王璁

时 间

内 容

汇报人

08:30 – 09:00

Modulation of pedunculopontine input to the basal ganglia relieves motor symptoms in Parkinsonian mice

蔺彩霞

09:00 – 09:30

Gamma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meliorates age related decline

Montana Samantzis

09:30 –10:00

多模态传感融合驱动的智能康复技术应用与进展

周明超

10:00 – 10:30

In-bed robot-guided ankle training in early subacute stroke survivors

黄美贞

10:30 – 11:00

从算法到临床:基于EEG的情感解码与焦虑症神经反馈干预

丁一

11:00 – 11:30

普通话儿童语音障碍区分诊断测试的开发及评估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Clinical Assessment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eech Sound Disorders 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杨璐嘉

11:30 – 12:00

圆桌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源申康复研究院简介

为实践党和国家倡导的“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理念,响应国家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发展的号召,202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签署共建“交医-太保源申康复研究院”战略框架协议。2022年11月,康复研究院正式揭牌。2023年6月任命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国内知名康复专家单春雷教授为研究院首任院长。

源申康复研究院定位为开放、共享、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机构,坚持合作开放、资源共享的原则,瞄准康复医疗领域科技前沿,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引领全国,为康复医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医康融合创新、医工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提供平台,探索康复医学发展新模式,推动我国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与各位优秀青年学者进行更深入交流,让我们携手共同助力中国康复领域的发展!

源申康复研究院官方网站:https://www.shsmu.edu.cn/irm/index.htm


分论坛主席简介

单春雷

18B15

单春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认知神经科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源申康复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康复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脑机接口与康复专委会主委、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名誉主委,Brain Network and Modulation创刊主编。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最美康复科技工作者、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主持人简介

王璁

30E5C

王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附属同仁医院双聘PI,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生物医学工程硕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博士后。专业领域为神经调控与神经康复。现任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专委会委员,《ISCLS》、《Brain Network and Modulation》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澳大利亚科研理事会综合脑功能卓越中心青年学者科研基金、nanostring青年科学家科研启动奖等国内外课题,近5年来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

青年学者简介

蔺彩霞

20E41

     Caixia Lin(蔺彩霞) received a Bachelor of Medicine fro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in 2015 and an MSc from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2018. After that, she joined the Synaptic Plasticity Laboratory headed by Professor Pankaj Sah for a PhD study at Queensland Brain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She obtained her PhD in 2022. Since then, she has been working a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in the Sah lab. Her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neural circuits related to locomotor control and movement disorders.

Montana Samantzis

2F8A3

Montana completed her honours degree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receiving first class honours and the university medal for her achievements. She used two-photon imaging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optogenetic and pharmacological methods to induce sleep. She is now a final year PhD student in Dr Matilde Balbi’s lab at the Queensland Brain Institute where her thesis is examining the role of gamma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Throughout her PhD she has been the recipient of several awards including the Alastair Rushworth Research Fund, Ballieu Research Scholarship, and Bionics QLD Young Neuroscientist Prize. Her research uses a wide range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widefield cortical imaging, in vivo electrophysiology recordings, and behavioural assessments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周明超

BFDD

周明超,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后备级),福田英才。现于哈佛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Spaulding Rehabilitation Hospital,Stroke Biological Recovery Laboratory访学研究。现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技术与转化分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理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心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任《康复学报》、《实用医院临床杂志》青年编辑。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科研基金、深圳市科创委面上、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项目。主要从事脑卒中后神经康复、心脏康复临床与基础研究,智能康复设备研发,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批国内、市内领先新技术新项目4项。

黄美贞

23AB9

黄美贞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助理教授。黄博士在四川大学取得物理治疗学学士学位,之后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康复科学博士学位。她曾在美国芝加哥 Shirley Ryan AbilityLab 和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担任访问研究员,并在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

她的研究兴趣集中于了解和改善神经疾病患者的身体功能。黄博士在中风、运动障碍和行动/姿势控制问题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并她亦热心于跨学科协作研究,以促进创新技术在康复科学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黄博士目前的研究包括中风和柏金逊症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机器人康复的转化研究和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创新运动疗法。

丁一

196B5

丁一博士,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CCDS)研究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师从关存太教授。 他是IEEE以及新加坡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协会(PREMIA)的会员,研究方向为脑机接口、深度/机器学习、情感计算、多模态情感识别和脑电大模型。在高影响力的AI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TNNLS)、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TAFFC)、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TIP)、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J-BHI)、IEEE Singal Processing Magazine (MSP)、NeurIPS、CVPR、ICCV、ACM MM、ICASSP等发表20余篇工作。他还担任多个顶级AI、人机交互和神经工程期刊及会议的审稿人,如IEEE TNNLS、IEEE TSMC-S、IEEE IOTJ、IEEE TSP、IEEE J-HBI、Information Fusion、Pattern Recognition、IJHCI、ICLR、AAAI、ACM MM、IJCAI、ICASSP、EMBC等。

杨璐嘉

30DDE

杨璐嘉,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在读博士,加拿大注册言语治疗师,曾服务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公共卫生系统,现于加拿大Institude for Stuttering Treatment and Research任言语治疗师,擅长语言障碍,语音障碍,口吃,辅助及加强沟通等言语语言障碍及沟通办法的评估和治疗。获 SPEAK OUT!®, Lidcombe,Palin PCI等国际认证。研究领域包括双语及单语儿童语音发展,普通话语音障碍评估,测试设计及智能测试系统。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成果于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等期刊。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