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习近平同志的《之江新语》,感觉字句清新,语言平实,阅读其中,如徜徉在一座座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美不胜收。一行行力透纸背的文字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总书记深厚的国学底蕴,还有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认为《之江新语》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不仅是一本充满群众感情的教科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内涵所作的最佳阐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缝对接。
《周礼》有六艺,孔子要求士掌握《六经》,西方也有骑士七艺之说。这些是古代君子的标准和时代内涵。那么我们共产党人的标准和时代内涵在哪里呢?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就是我们的标准和时代内涵。我们如何来具体我们的时代内涵呢?仔细品读《之江新语》,我想引用书中的话语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修身之道
修身,是指修身养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他为干部阐述了修身立德的方法:“首先要重视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其次,要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最后,要防微杜渐、不弃微末,“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可以说习近平同志为干部崇德修身,既标注了的认识论,又标注了方法论。他还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严以修身”。
二、廉政之道
习近平同志从严治党,重视廉政建设,举世点赞。总书记经常引用传统文化来阐明干部保持廉洁的方法。首先做到慎独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他指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其次,强调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他引用《申鉴·政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最后,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他在《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一文中引用“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三、天人之道
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不熄,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理念,他希望干部汲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休养生息”等传统思想智慧。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是一门发掘人的智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的艺术。习近平同志指出:首先,人才工作对于执政至关重要,“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其次,对人才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再次,识别、选拔人才有一些标准:以德为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基层实践经验,“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好学精神,“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五、法治之道
习近平同志向来重视依法治国,他在《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就引用“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他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中引用“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总书记还引用了很多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来阐述执法之道:“首先,领导干部要懂法,‘为官之义在于明法’。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明’也是让自己懂法,在内心拉一条底线。其次,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才能让法令顺利推行。最后,领导干部执法时要公平正直,“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六、民本之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放在现代社会,仍然一点不落伍。习近平同志国学修养深厚,对此自有更深的体会。书中《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等文章,充分表达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七、义利之道
习近平同志对正确义利观的内涵作出过精辟论述。他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文化中以义为先、先义后利的思想至今还是我们遵循的价值观念之一。
《之江新语》,篇幅不长意味深长。品读之余,深感自己还需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努力。我将积极按照院党委和综合总支关于大兴学习之风的工作部署要求,带领后勤支部全体党员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断提升学习境界,勤读书,苦钻研,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