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冠疫情下医疗救治及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25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新冠疫情下医疗救治及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先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长执行院长沈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郑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门急诊管理处处长刘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务一处副处长杨之涛出席研讨会。本次大会通过健康界同步在线直播,共2万余人在线上参会。

 

范先群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交大医学院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断提升附属医院疫情防控的医疗救治及应急管理能力。他指出,20209月,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发热门诊综合楼、仁济医院东院区示范性发热门诊综合楼先后落成启用,各附属医院进一步优化面对疫情的综合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发热门诊建设,筑牢扎密疫情防控的安全网。他表示,面对上海疫情,上海交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积极投身上海战役。汇集最强医护力量,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任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带领团队,先后接手6家方舱医院,按时完成14个场馆的交付使用。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先后担任了世博方舱医院、新国际博览中心总指挥,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救治病人,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共派出一万多名医护人员进驻公卫中心和集中隔离救治点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交医人众志成城,艰苦奋战,践行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郑宁分别担任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作了题为《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救治主要问题和资源需求》的报告。作为上海集中隔离点的医疗救治组组长,又是国家会展中心超级方舱的掌门人,陈尔真总结了上海的方舱经验,主要体现在机制、流程、技术上,以及所进行的应急管理、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他表示,要把方舱的运营建设凝练出上海经验,要重视方舱的建设速度,运营,服务,管理体制,监管和安全等问题,此外,如何在闭舱后,把方舱系统纳入城市安全保障,也是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作了主题为《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运行管理情况及思考》的专题报告。作为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的总指挥,潘曙明从复兴馆方舱的建设概况、管理运行、管理成效、管理思考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坚持人民至上、健康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则下,努力实现方舱管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等三个目标。和其他方舱不同的是,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还在外籍人士的方舱管理工作方案上做了一些探索。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的管理,体现了疫情之下上海的特有文化、精神、法治、人文,也是上海医疗管理领域里的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表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作了题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及处置优化建议》的报告。他围绕Omicron重症流行病学情况、重症救治情况以及如何处置优化等三反面进行了分享。他指出,ICU单元设置应该基于收治病人的数量,积极储备医护人员,建立详细的交接班制度,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对于特别危重的有高危死亡风险的患者上报市级专家组,针对病区里需要急诊插管或者紧急会诊的突发状况成立应急抢救机制等。

在交流讨论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郑宁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门急诊管理处处长刘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务一处副处长杨之涛,针对未来相关的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工作展望,提出了完善建议。郑军华围绕亚定点医院的重症治疗分享了救治经验,针对在亚定点医院如何做好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给出了建议;王悍就上海进入清零阶段以后,作为综合性医院在复工复产、恢复正常医疗秩序方面,如何平衡好常规医疗与疫情防控两项工作,为大家带来了经验分享;刘隽处长围绕非定点医院的门急诊管理规范、操作经验,提出了优化建议;杨之涛围绕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在疫情后期的运行管理,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最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国红作会议总结。她感谢专家和同仁用交医智慧和交医方案不断加强疫情下的医疗救治及应急管理能力,为提升医疗机构的应急储备能力、夯实应急管理能力做出最大的努力,相信未来的医疗救治和应急管理水平必将迈入一个更高的台阶,为我们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提供强力支持。



(通讯员:安钰霖)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