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正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上海市药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上海市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专业分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药物融合创新中心承办的“临床药学融合创新与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会议以“思源融创·博精并重”为主题,吸引全国数百名专家学者齐聚黄浦江畔,通过学术前沿研讨与联盟战略构建双轨并进,共拓临床药学高质量发展新维度。

大会由上海市药学会监事长吕迁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林厚文教授共同担任主席,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副院长原永芳担任执行主席,并主持开幕式环节。林厚文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临床药学院成立一周年的十大标志性成果,提出以“守护用药安全、引领学科发展”为使命,深化交叉融合、开放协作,构建临床药学发展新生态;吕迁洲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上海市药学会将以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与教育创新三轮驱动,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临床药学创新高地;倪元峰处长则从政策层面呼吁构建AI技术赋能的合理用药体系。








致辞结束后,聚焦新时代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八场高密度主题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副院长范国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李智平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沈甫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斌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以《合成生物科技的应用场景与科创实践》为题重磅开场,展望合成生物学在疾病治疗中的颠覆性潜力,倡议生物学家和工程师联合对生物体重新布线和编程,提供治疗癌症和遗传病等重大医学难题的新手段,为改变人类生活做出新的探索。中国药科大学姚文兵教授提出“新医科”导向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强调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王玉记教授结合医药联合案例,分享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药品研发、疾病治疗的医药产业协同模式;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勇教授提出通过跨学科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解决复杂临床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方案。北京友谊医院鄢丹教授以真实临床场景为切入点,剖析如何从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等痛点提炼科学问题。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宋洪涛教授犀利指出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支柱,提出通过优化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药学人才。深圳技术大学贺震旦教授深入剖析了我国药学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万生教授聚焦医院药学的高质量发展,从政策导向、技术革新和服务转型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上午的圆桌讨论环节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继勇教授主持。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李玲、陶箭飞、李志玲、张晓庆、汤浩、朱建国、潘杰、朱校等临床药学专家围绕“融合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热议,他们强调学科发展需要打破单一的学科建设壁垒,推动临床药学与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深度耦合;人才培养需强化“临床+科研”双轨人才培养,建立跨机构、跨区域的协同育人机制;并呼吁完善临床药学多学科创新转化激励机制,加速智慧药学技术落地应用。

为了响应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建共享高水平教育科研资源”的号召,下午大会迎来了“长三角临床药学教育联盟”构建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顶尖医药院校的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案例分享与圆桌对话,共商临床药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大计。主题报告环节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卓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晓宇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黄瑾教授和上海市儿童医院孙华君教授共同主持。




宁波大学医学院刘昱教授分享了宁波大学"AI+药学"融合发展的实战成果;广州医科大学余细勇教授阐述了当下智慧临床药学涉及的前沿技术;南京大学孙洋教授报告了慢性骨疾病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新靶标确证推动了创新药物研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林厚文教授从平台搭建、学科建设、创新体系、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合作交流和未来展望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临床药学院建设和发展历程;南京医科大学李歆教授详解“HOPE理念”下“I-SPARK”人才培养框架;中国药科大学强磊教授则提出创新“4+2+4”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强化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有机衔接;安徽医科大学吴繁荣教授以OSCE多站式考核体系为例,突出临床胜任力导向的评价改革;温州医科大学卫涛教授立足地方院校定位,提出“校-院-企”联动的“四融合”育人体系,破解资源不均衡难题。徐州医科大学杜倩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谷满仓教授分别从产教融合与中医药特色角度,分享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的建设思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学科差异化发展提供范本;最后,复旦大学马国教授提出了长学制、本研融通高层次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上海市药学会监事长吕迁洲教授主持开放式讨论。周国华、唐丽琴、黄萍、虞燕霞、蒋磊、朱全刚、吴斌、毛叶萌、顾智淳、管滢芸、张剑萍、祁佳等来自长三角多家医疗机构和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围绕临床药学长三角教育联盟的构建献计献策,他们指出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医药创新与教育的高地,汇聚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顶尖医药院校及多家高水平三甲医院,但在教育资源整合、跨域协同机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壁垒。长三角临床药学教育联盟的构建将打破行政与地域边界,打造出全国首个跨省级临床药学教育协同平台,助力长三角医药卫生事业从“区域集聚”向“系统赋能”跃升,为“健康中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发展样板。

下午的“长三角临床药学教育联盟”构建论坛,通过主题报告、案例分享与圆桌对话取得了标志性突破。二十余所顶尖医药院校的领军学者,以“破壁垒、促融合、创未来”为主线,通过思想碰撞与实践智慧的交融,正式达成联盟构建的五大战略性意见:构建覆盖“本-硕-博”全周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共建跨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优质课程与虚拟实训资源共享;组建多中心科研协同创新体,聚焦重大疾病精准用药攻关;创建“旋转门”师资共享机制,推动高校-医院-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构建政策、资金、评价三位一体的长效保障体系。
大会闭幕式上,吕迁洲监事长和林厚文院长对论坛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本次长三角临床药学教育联盟论坛通过前瞻性报告与务实性讨论,进一步充实了临床药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五大共识的达成明确了联盟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未来,联盟成员将以此为契机,各方将紧密结合学科发展需求,以创新、动态、发展的眼光,搭建临床药学教学发展新平台,共同开启临床药学教育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临床药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