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医学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握“四个面向”战略方向,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群众重大健康需求为根本宗旨,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健康的崇高使命转化为学科发展建设的战略部署、有力举措和强大动力,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医教协同、开放融合五大发展理念,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气魄和更有力的行动,全力推进学科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临床转化、国际化合作、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全过程高质量内涵建设,努力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加快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目标。
通过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交大医学院坚持以国家需求为牵引,以保障人民健康为根本目的,勇担使命谋新篇、砥砺奋进再争先,力争建设成为顶尖名医大师集聚地,卓越医学人才培育地,研究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应用高产地,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医学学科和一流医学院,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世界高等医学教育强国贡献“交医力量”!
二、2022年总体建设目标
对标国际顶尖水平,厚植中国大地,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紧密对接“健康中国”、上海“五大中心”建设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定位,继续贯彻交大医学院“三步走”发展战略,立足传统重点优势学科,着重布局大平台建设,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以及省部级教研平台的建设和申报为契机,不断夯实基础,打造领跑国际先进水平的优势学科。全面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四峰”工程。着力推动临床研究与转化的新突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临床医学学科标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构建引领型“大口腔”、“大基础”一流学科,加快药学学科内涵建设,全面推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学科协同发展。形成优势学科强势发展,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新兴学科精准发展的学科建设新态势,坚定不移地走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释放活力、挖掘潜力、凝聚合力。聚焦 “四创”任务,持续以立德树人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创新人才为根本,以建设创新型一流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开放融合的国际化办学为平台,以持续提升医学院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保障;整体实力继续稳居全国医学院校第一方阵前列,若干学科方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加快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而言,通过2022年高水平地方高校项目建设,交大医学院一流学科体系更加合理,学科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建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群;“新医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医教协同能力全面增强,引领我国医学教育新发展;人才育引政策全面升级,人才集聚效应彰显,名医大师人才持续涌现;原创理论体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产出一批惠及人类生命健康的临床转化和应用成果;创新国际化合作办学新模式,学科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一流校园建设成效明显,师生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三、具体建设任务
1) 实施四峰工程,构建引领型一流学科群
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目标,推动优势学科强势发展,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新兴学科精准发展,推动医学院学科整体达到新高度。重点打造促进临床研究与转化的临床医学“尖峰”工程,助力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等一流学科“攀峰”工程,布局数字医学、医学技术、脑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造峰”工程,筑牢一流学科发展支撑体系“筑峰”工程,最终建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群,形成高峰耸立、高原迭起的一流学科群发展态势。临床医学学科体系不断优化,专科优势更加凸显,辐射带动更加广泛,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口腔医学推动颌面外科学与牙科学协同发展,学科整体实力更上新台阶;基础医学持续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9到10”的成果转化,实现学科发展新飞跃;药学学科全力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药学服务,夯实学科内涵;护理学依托体系、平台和中心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学科影响力。依托优势学科,做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协同发展;坚持创新在学科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国家需求为牵引,以保障人民健康为根本目的,面向前沿,着力加强基础研究;交叉融合,促进学科联合创新;完善技术转移体系,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全面提升学科成果转化水平。
2) 创新人才,推动卓越医学教育改革新发展
深化新时代医学教育评价改革,紧密对接国家《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医教协同,坚持学科交叉,坚持分类培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以评价体系改革为抓手,牢固树立“大健康”“全健康”教育理念,守正求新推进有灵魂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让“交医卓越教学”成为更加亮丽的名片,树立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标杆。
3) 创新团队,构筑一流师资集聚新高地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医学院,实现学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确立人才引领学科发展的战略地位,尊重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依托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及机制创新,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培养一批服务人民健康与国家需求的名医大师和战略科学家和跨领域、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创新团队,构筑人才新高地。
树立全球视野,实施更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焦“大师型、统领型、复合型”高端人才,依托医学院系统的优质资源和平台,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共生互动,充分利用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引才工程,继续推进落实揽蓄计划,重点引进若干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具有国际竞争力、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建立一支拥有中青年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一流师资队伍。推动医学院与附属医院一体化引才。以附属医院相关优势临床专科为龙头和纽带,整合附属医院资源,打破学科发展围墙,组建“专科学院”为主体的学科建设新平台、新模式,依托学科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国内外人才交流与合作,持续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与规划处、科技处联动,打造“人才-平台”联动支持机制,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加盟,推动学科特色发展。聚焦学科重点领域,精准靶向引才。利用大数据赋能建立全球医学人才数字画像系统,搭建靶向引才平台;召开全球青年学者论坛,做强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品牌,重点选拔海外优秀青年人才。2022年,继续依托医学院系统的优质资源和平台,充分利用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引进优秀中青年人才。
4) 创新平台,打造开放融合办学新格局
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面对国际复杂形势,坚持对外开放提质增效,健全国际化办学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交大医学院在构建人类命运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全面提升临床医学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打造“留学交医”品牌。继续开展国际暑期学校项目,探索开设国际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项目,紧抓国家发展吸引来华留学的新机遇,增强我院在沿线国家教育产业中的辐射影响力。依托各学科,构建国际优才培养体系。2022年,开展全球健康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培育项目,启动《全健康概论》英文课程建设,探索“全健康”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深化后疫情时代下中以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召开双边学术研讨会,促进两校导师深入交流;启动护理联合培养及青年交流计划,推进中法的麻醉学硕士和中日的灾害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继续支持儿科学生暑期海外游学线上项目,学习北美医疗体系基本概况、儿童常见疾病以及英语论文写作。深化中法合作一体化建设。2022年,组织高端科研人员赴法中长期交流,实施导师激励计划,为中法生命科学硕士项目M2阶段的学生一对一配备导师,进行科研培训,提高科研能力。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培育“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合作项目,激发国际科研合作交流潜能;举办“一带一路”国家护理专项系列培训项目,持续分享“中国经验”和“交医护理”模式,扩大交医护理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加强国际科研交流与合作。举办国际科研培训、国际学术论坛,进一步推进“上海-悉尼联合研究中心-生物工程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
5) 创新机制,提升一流校园建设新水平
一流图书馆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是一流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一流医学院建设目标的基础。文献资源馆藏数量、质量和学科服务能力,关系到教学、科研的成效,是学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校园建设通过新技术赋能,人工智能与校园业务的结合,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交医一网统管。
四、运行管理及保障措施
完善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领导小组职责,统筹推进预算编制、规划方案等工作的开展。强化二级学院、部门和附属医院专项工作小组功能,通过执行部门申报、领导小组审定、月度情况追踪、季度实地检查和年度总结报告的形式,进一步规范流程;推动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任务按照预算和执行进度如期实施,进一步提高资金执行效率,完成建设任务绩效目标。
根据市教委和市财政局2021年12月印发的《上海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管理办法(2021-2025年)》及其他最新相关政策,对现有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完善高地大审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高地大资金使用的内部审计流程,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各重点建设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分别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或对已有管理办法及时更新修订,包括制定创新团队建设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水平创新团队激励计划实施办法》、博士后队伍建设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办法》、临床教学基地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建设指南》等,及时修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纵向科技项目间接经费绩效管理实施细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若干意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科研协同创新项目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出了一系列以破“五唯”为导向的“松绑+激励”的措施。
由于医学学科的特殊性,大量建设任务由附属医院承担,为方便各项建设任务在各附属医院顺利开展,医学院将部分建设经费下拨到各附属医院执行,并建立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共担机制。为了对下拨建设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医学院在已有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拨付附属医院经费的管理办法(试行)》,同时要求各承担建设任务的附属医院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经费的规范管理。
相关管理办法使得项目实施过程有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各职能部处落实“放管服”政策,转变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加强目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注重过程指导。积极推动管理流程优化,完善工作规则、规范程序,形成了事前约束、事中监管、事后考评机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把建设力度、速度和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改变过于功利化和数字化的评价标准,营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