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科交叉,互联互通

—上海交通大学_转化医学STAR论坛

2025年04月22日 14:35  点击:[]

各专业、系部:

为促进学校大健康领域相关信息互联互通,现将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STAR论坛”相关信息转发如下,欢迎参会并转发!

 

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STAR论坛”

讲座一:肝脏炎癌转化和肝癌祖细胞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16:00-16:40

报告地点: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C100报告厅

主讲嘉宾:侯晋教授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报告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作为最为常见的肝脏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肝癌祖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enitor cell, HcPC)是一种肝脏癌前病变中所特有的肿瘤起始细胞,系统阐述HcPC的发生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对HCC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HcPC进展为成熟HCC过程中的驱动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我们通过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HcPCs中小G蛋白GαS的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并在小鼠体内实现肝脏高表达GαS后显著促进了HCC的肿瘤发生,并且这一过程依赖于促炎细胞因子IL-6。进一步机制研究证实在HcPC中IL-6诱导乙酰转移酶KAT7催化GαS在K28位点发生乙酰化修饰,从而促进APT1介导的GαS C3去棕榈酰化以启动GαS细胞质易位,进而增强IL-6效应信号STAT3的磷酸化活化,驱动癌前HcPCs向成熟HCC的转化。本工作提出了HcPC分化发育的新机制,为肝癌肿瘤发生的阻断提出了潜在干预靶标。


 

讲座二:胆道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16:45-17:35

报告地点: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转化医学大楼C100报告厅

主讲嘉宾:刘颖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报告摘要:胆道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s, BTC)主要包括:胆囊癌(GBC)、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 (ECC),超过90%诊断为腺癌,占所有成年人肿瘤的约3%。超过65%的患者确诊时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后复发率较高,5年生存率5%~15%。团队建立了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胆囊癌专病队列,并开展了一系列基于专病队列的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来自全国多中心的301例胆囊占位性病变(恶性203例,良性98例)进行了血浆游离DNA靶向外显子测序,在游离DNA突变数据的基础上联合影像组学、临床信息(CA19-9和性别),构建了AI集成模型——GBCseeker。在外部验证队列中,该模型的特异度为:84.21%,灵敏度为:93.55%,GBCseeker将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误诊率由22%降至9%。


 

“转化医学STAR论坛”聚焦疾病认知、诊疗方法、创新药物、医疗仪器等为人类健康带来变革的创新技术与领域,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青年学者、科研管理专家、企业机构代表对其研究和行业进行主题分享,旨在搭建转化医学前沿研究、先进技术与成果转化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