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喜报|我院大二学生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荣获二等奖

2025年09月18日 15:27  点击:[]

2025年7月20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在烟台大学圆满落幕。经过层层角逐,我院医学检验技术系23级本科生李镇羽带领其团队,凭借项目《CD103+CXCR6+PD-1+CD8+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新亚群对促进抗PD-1治疗机制和疗效预测的研究》,在7月5日举行的第七届上海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上海赛区决赛中表现出色,荣获市级一等奖,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所有参赛团队中唯一入围项目,晋级全国决赛。最终,在全国总决赛的激烈角逐中荣获全国二等奖。李镇羽及团队成员作为大二学生参赛能取得如此佳绩,充分展现医学技术学院学子们敢于探索、勇于挑战的科研拼搏精神,是学院注重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培养与创新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

【项目名称】CD103+CXCR6+PD-1+CD8+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新亚群对促进抗PD-1治疗机制和疗效预测的研究

【参赛学生】李镇羽、周禹彤、纪颖、魏绮雯(23级医学检验技术班)

【指导老师】

费雪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检验技术系,助理研究员,医学博士

许大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项目介绍】

抗PD-1治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响应率有限,当前指标无法反映CD8+T细胞抗肿瘤所需功能与空间分布,亟需进一步解析肿瘤微环境。最新发现,CD8+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特异性定位肿瘤组织,具有响应治疗的潜能,但尚不清楚可指示疗效的亚群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明确CD8+TRM表型和分布特征,将成为开发新型标志物提升治疗有效性的突破口。本研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和多重免疫组化,筛选出CD103+CXCR6+PD-1+CD8+TRM新亚群与抗PD-1治疗响应相关,该亚群在空间上紧邻肿瘤细胞,在功能上高表达GZMB与IFN-γ效应分子,并且在抗PD-1治疗后显著上调;进一步通过多队列验证,明确其在预测免疫治疗应答方面优于现有临床指标。综上,本研究鉴定出CD103+CXCR6+PD-1+CD8+TRM新亚群积极响应抗PD-1治疗,同时聚焦空间浸润与功能协同,为肿瘤患者疗效评估和靶点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学生感言】

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尤其对我们低年级本科生而言,申报此类科创竞赛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场突破自我的历练。课题方向几经更迭,我们最终聚焦于免疫治疗前沿领域——组织驻留记忆CD8+T细胞,探索其在应答机制中的枢纽作用。从选题立意、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技能、锤炼了科学思维,更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衷心感谢费雪枫老师和许大康老师一路以来的悉心指导,为我们指明方向,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坚定支持;同时,特别感谢马君瑞、罗嘉骏、张晟旸学长无私分享往届获奖经验,并对我们的汇报展示提出宝贵建议。这份荣誉属于团队每一位成员,也属于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我们将始终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把在无数深夜实验室中淬炼出的坚韧,化为未来学术道路上不断突破的基石。

【指导教师感言】

“实践中学习,磨练中成长”是我们课题组一贯秉持的育人理念,医学技术学院也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积累,多方共同努力持续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我们的学生已连续四年闯入该项竞赛全国决赛,充分展现他们扎实的学术基础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获奖是对该团队努力付出的充分肯定,但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在备战过程中,系统而规范的学术训练建立所起独立凝练科学问题与辩证思考的能力,将为他们未来面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更高层次的科研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我们期待他们在探索与创新中持续成长,早日成为担当学科发展大任的卓越人才。课题组也将不断总结培育经验,完善启发引领式的培养模式,并在学院范围内推广辐射,助力更多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