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简介
红十字会简介
      2017-06-30

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名上海第二医学院)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合并成立,属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    
医学院延承“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严谨求实、注重质量”的优良传统和优势,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三级)1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8个(其中“重中之重”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3个,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15个。学院拥有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7所综合性附属医院及5所专科性附属医院,15所教学医院及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医护员工2225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2474名。在校本科及长学制学生3800余名,研究生2700余名。

 

二、上海市红十字交通大学医学院遗体接受站
上海市红十字交通大学医学院遗体接受站座落于上海市中心的卢湾区重庆南路227号的交通大学医学院内,毗邻南北高架,交通便利,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遗体接受站在上海市红十字会和交通大学的领导监督下,有医学院下拨专款开展遗体接受的相关工作。

 

目前接受站拥有:大于60平米的遗体告别厅及家属休息厅;大于30平米的医学科研用场地;大于20平方米的登记接待室。接受站内设施齐备,包括: 1.尸体冰箱四台; 2.按本市殡葬礼仪设置的遗体告别台;3.哀乐、衾被、花篮、挽联等遗体告别时的一应殡仪设施; 4.电脑、打印机等数字化办公用品等。

 

接受站现有专门从事遗体接受、处理等工作的专(兼)职工作人员3名及专门从事来信来访及登记接待工作的人员1名。
    本接受站还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的实施细则,更好地为志愿者及家属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地址:重庆南路227号交通大学医学院(东区)内1舍111室
联系电话:63846590转776211(周一~周五  8:00-17:00 )
          13681960645(节假日及双休日 )


三、遗体捐献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近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近亲属是指父母、配偶、成年子女或者其他监护人)。
本接受站遗体接受流程如下:
1、遗体捐献者过世,第一执行人致电交大医学院遗体接受站(若在医院请先办好出院手续,并办妥殡葬证后);
2、接受站接电后及时安排专用车辆接送;
3、接受站与家属做好交接手续;
4、若需举行告别会,接受站与家属及时核定时间及相关事项;
5、若需保留骨灰者,接受站工作人员到时负责通知家属领取。

 

四、遗体捐献纪念活动
   为了缅怀逝去的生命,歌颂永续的情怀,2003年,全国第一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在上海建成。同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将每年3月1日定为上海市遗体捐献者纪念日。


上海市红十字遗体(角膜)捐献纪念碑

 

     纪念碑中央草地玫瑰色大理石上镌刻着:“精神与日月同辉,爱心与天地共存”的金黄大字,闪闪发光。

 
各界人士于3月1日举办遗体捐献纪念日活动


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5年3月,上海市红十字会在福寿园建立了红十字青少年教育基地,每年医学院校的学生和红十字青少年到教育基地开展瞻仰和宣誓等活动。


交大医学院学生缅怀“大体老师”


交大医学院遗体接受站充分尊重遗体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在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解剖课前,都要举行一个圣洁的开课仪式,由解剖老师带领全体学生将鲜花、默哀和三个深深地鞠躬献给解剖台上即将带领他们进入医学圣殿的志愿者的遗体,表达这些年轻的医学生对遗体捐献者深深地敬意。


交大医学院师生为逝者献花

交大医学院师生清明节感恩纪念活动


每年清明节期间,医学院师生也会组织各类纪念活动,悼念为医学科学事业做出牺牲和奉献的先人,“大爱无言,感恩良师”是对他们最真切的感怀。

上海市红十字遗体(角膜)捐献者纪念网


2006年3月1日,上海市红十字会开通了全国最大的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网站,网站设综合纪念馆、纪念文选、关于遗体捐献等板块,并为每一位遗体捐献者建立了纪念小馆。馆内录有捐献者的个人信息,亲友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中为逝者献花、点歌、敬酒、上香、点烛,也可以上传照片、发表追思、怀念的文章,使家属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纪念遗体捐献者。

网址:http://hongshizi.netor.com/电话:021-398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