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05-02-18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管处      2005-02-18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高强(2005年1月10日)

同志们:
   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总结经验,部署工作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团结和动员全国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继续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吴仪副总理认真审阅了会议的报告稿,并作了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讲四个问题,供同志们讨论时参考。
   一、2004年卫生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4年,是全国卫生系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一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年,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一年,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一年,是为今后发展打基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国各级卫生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卫生工作提出的三项要求,围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在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级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共建设2425个项目,总投资108.57亿元,大部分项目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安排2518 个项目,总投资114亿元,目前已投入60.85亿元,有1037个项目开工,163个项目竣工。在抓好基础建设的同时,我们狠抓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健全信息网络,组建应急处置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卫生部制定了《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对完善疾控体系的功能定位,强化信息和指挥系统,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2004年1月,全国正式启动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全国31个省份通过网络报告传染病疫情,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动态统计和分析。卫生部和部分省份实行了定期疫情信息发布制度,标志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去年4月,安徽、北京发生非典疫情,经过各地卓有成效的工作,迅速控制并扑灭了疫情。去年10月,青海部分地区发生了鼠疫,卫生部迅速派专家赶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当地卫生医疗工作者共同努力,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去年年底,印度洋发生了强烈地震和海啸,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等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决定向受灾国提供巨额物资援助,并派遣医疗防疫队进行国际救援。上海、广东、北京等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自觉服从大局,克服重重困难,在最短的时间里,奔赴灾区,开展工作,展示了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也使我国建设中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经受了实战的检验。
  (二)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各地区认真贯彻国务院召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和吴仪副总理讲话精神,加强艾滋病疫情监测和控制,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推广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织大批干部进村驻户,对重点乡村和高危人群开展普查,加强帮扶和救助,基本掌握了疫情,制订了有效的防治工作策略。云南省委、省政府专题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央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务院领导主持会议研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为云南有效防治艾滋病奠定了良好基础。去年11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京佑安医院,探望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并作了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也作了重要批示,极大地推动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务院召开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吴仪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成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血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各地深化血防专业机构改革,普及血防知识,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医疗救助,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努力控制疫情蔓延。国务院召开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强疫情监测,落实防治政策,控制疫情蔓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卫生部会同财政部安排补助地方重大疾病防治经费15.3亿元,超过过去10年同项投入的总和;同时,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各类项目承诺资金超过1.8亿美元(约合14亿人民币),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各地防治工作的开展。经过全国医疗防疫人员的不懈努力,去年全国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病防治取得成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定的氛围。
  (三)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每年新增的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卫生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了37亿元补助地方的卫生事业专项资金,其中88%用于农村卫生,这也是历史上从来未有的。作为实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先期启动资金,2004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安排10亿元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血吸虫病重点疫区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为中西部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安排配备了1771辆农村巡回医疗车,直接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各地大力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的步伐,80%的乡镇卫生院已完成上划工作。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组织开展东部支援西部、城市支援农村活动。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展开。各地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广泛开展宣传,坚持自愿原则,健全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干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3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覆盖农村人口1.07亿人,有8040万人参加,参合率达到75.2%。共筹集资金32.83亿元,有5232万人次获得报销补偿。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升高,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试点地区的农民群众开始受益。国务院召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吴仪副总理到会讲话,对200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作了部署。
   (四)积极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卫生部召开全国发展社区卫生经验交流会议,推广天津等省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经验。明确提出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各地积极调整城市医疗服务资源,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强化社区卫生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功能,探索建立城市两级双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全国已有95%以上的地级城市、50%以上的县级市组织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势头良好。
   (五)加强卫生监督和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我们组织修订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了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清理了卫生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卫生部制定了《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省级卫生监督机构,超过80%的地(市)和50%以上的县(区)单独成立了卫生监督机构。卫生部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一系列诊疗管理规范,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的专项检查,完善医疗质量监测、检查和评估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关闭了一批非法采血点,查处了一批有违法活动的人和事,并对监管不力、失职失察的卫生人员给予了纪律处分。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医疗服务市场的活动,查处了医疗机构违法出租、承包科室行为,保证群众医疗安全。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按照部门分工,做好食品卫生监管,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打击违法活动。
   (六)狠抓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卫生部召开全国卫生系统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中,广泛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努力构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查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并积极研究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办法。完善和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探索降低药品价格、检查费用和高值耗材价格的有效途径,努力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七)加强中医药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重大疾病防治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广泛深入开展《中医药条例》宣传活动,促进全行业依法管理和依法发展。加强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全国已建成先进县114个。在提高中医临床辨证水平、丰富诊疗手段、创新疗效评价方法、启动“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以及加强中医药教育、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八)推进卫生领域国际合作。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多边、双边和民间交往频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去年有2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层代表团来华访问。我国成功举办了第55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委员会会议,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在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又一次挫败了台湾当局妄图挤入世界卫生组织、分裂祖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我们加强援外医疗队工作,积极研究改革援外医疗合作方式,提高医疗人员待遇。各省、市、自治区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做好派遣工作,为密切我与受援国的关系、扩大我对外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加强卫生科教工作,组织重大项目科研攻关,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SARS疫苗试验和艾滋病疫苗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会同教育部探索建立高等医学教育合作机制,加快培养符合医疗卫生工作需要的多层次人才。加强母婴保健法制建设,强化执法检查,广泛进行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推进“降消”项目,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无偿献血、做好干部保健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同时,我们对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改革试点、缓解群众“看病难”、解决药品等医药费用价格过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些问题对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社会和广大群众高度关注。我们冷静地分析问题原因,认真研究治本之策,提出改革政策措施,并与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专家反复论证,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见,为今后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2004年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各部委及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国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代表卫生部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中央各部委、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向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卫生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把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卫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着力解决。
   二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增加卫生投入,完善体制机制,狠抓人才培养,调整资源布局,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注重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努力实现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卫生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和安排,坚决服从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卫生工作的正确方向。
   四是必须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清醒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破除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增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五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增强卫生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促进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抓住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认真研究,深谋远虑,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六是必须善于协调,密切配合,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卫生事业涉及政府多部门的工作,必须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善于动员各方面力量,争取各部门支持,使发展卫生事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七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转变作风,求真务实,面向基层,贴近群众,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实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八是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医疗卫生队伍。
   这些体会是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比物质上的收获更珍贵、影响更深远,应当长期坚持并贯穿于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卫生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大差距。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还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在工作体制、运行机制、明确功能、落实责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提高和改善基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较长期的努力;重大疾病防治任务很重,国家制定的政策措施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落实;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改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卫生落后的状况,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行业监管只是取得了初步成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需要从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加强监管、加大投入等方面加快实施步伐。我们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更不能沾沾自喜。要充分认识到今后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路还很长,任务更艰巨、更繁重。
   二、全面、准确、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卫生工作思想观念上的飞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结了55年来我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强调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决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献,也为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卫生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就是要深刻理解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卫生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做好卫生工作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卫生工作面临的宏观形势和任务,自觉服从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
   当前,我国人均GDP 已经超过1000美元,跃上了一个重要台阶,经济社会也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活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阶段,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关键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复杂,统筹兼顾难度加大等等。从国际经验看,在这一阶段,如果举措得当,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应对失误也可能导致经济徘徊和社会长期动荡。卫生工作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是一个重大考验。
   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加大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医疗服务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差距过大,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国民健康素质,还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影响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卫生事业规模空前扩大,服务能力空前提高。但也必须看到,卫生事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相当突出,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严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果我们缺乏有效应急处置机制,就必然会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近两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式、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而且越到基层越薄弱。二是重大疾病的流行蔓延仍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肝炎等传染病流行广、患者多,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慢性非传染病,如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日益成为威胁群众生命的主要“杀手”。三是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不久前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而不住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们分析原因有五: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群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群众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也加大了经济负担。三是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四是医药费用上涨过快。近八年来,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人民群众经济负担沉重。这里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以及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影响,必须着力解决。五是政府投入不足。在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大约有56%靠居民自费,27%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7%。这五方面因素加重了群众的医疗困难,影响了群众的健康。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权益是政府的一项重大职责,我们必须把保障群众卫生健康权益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国民素质的大局之中去统筹谋划、安排、部署。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使广大群众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解决这些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期望,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工作方式以及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都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应该看到,我们有不少同志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作用,发展和管理卫生事业的工作思路不清,战略思考不够,调控手段不多,应对复杂问题的本领不大;对有效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办法不多,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强;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善于研究标本兼治、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卫生部门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要求,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努力提高从宏观和战略上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综合、统筹、协调发展卫生事业的能力。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维护群众利益的观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中全会《决定》的精髓,在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要时刻想着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和生老病死问题。我们制定方针、政策、措施和办法都要优先考虑群众的健康利益,考虑群众能不能受益,受益面和受益程度有多大。要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的宣传教育活动。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各级卫生部门要充分认识弘扬白求恩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与学习吴登云、李素芝等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树立正面典型、查处违规行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努力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努力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减轻负担。我们注重维护医务人员的利益,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但决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当医务人员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医务人员应该得到较高的报酬,但必须与我国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收入水平相适应,不能差距过大;必须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能因费用过高使群众无法就医;必须与医务人员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做到合法、合理。对那些巧立名目,以医谋私,拿“回扣”,收 “红包”的行为,我们不但不能保护,还要坚决抵制和严肃查处。
   三、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做好2005年的卫生工作
   200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不仅对全面实现卫生发展 “十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 “十一五”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了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也为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改善卫生行业监管,加快医疗卫生资源调整,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概括地讲,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要把握  “一个指导”、 “四个坚持”。 “一个指导”就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卫生工作,并全面落实到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四个坚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力量着手解决;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明确目标,端正作风,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根据上述指导原则和卫生工作实际,今年的卫生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年要按照既定目标,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这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从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情况看,这个任务可以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条件会有很大改善。但是,就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来说,除了基础设施等 “硬件”建设以外,还有思想建设、素质建设、作风建设、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专业人才建设等 “软件”建设。在卫生事业发展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软件”比 “硬件”更重要。“硬件”建设可以争取各部门、各方面支持,可以靠 “外力”;而 “软件”建设主要靠我们自己,靠 “内功”。各级卫生部门的领导同志必须从 “硬件”和 “软件”两个方面抓紧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卫生部颁发的两个部长令,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特别是明确职能,落实责任等“软件”建设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将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也对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卫生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措施,健全机构,明确职能,落实责任,提高能力,特别要抓好基层的工作。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办公用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各级卫生部门要统筹兼顾,合理调剂,保证卫生监督人员的工作用房。
   (二)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基础研究,落实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蔓延,是卫生部门的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把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放在突出位置上,既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又要做好日常的免疫、预防、宣传、教育、监测、救治工作。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要研究和制定有效防治措施,防止继续扩大蔓延。对非典、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要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当前,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做好计划免疫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二是做好疫情监测,准确掌握疫情,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三是坚决落实国家制订的一系列防治政策,务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患者身上,绝不能因为我们工作不到位,而发生中途 “梗阻”。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要组织专家队伍进行科技攻关,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深入探索发病原因,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医药的作用,努力研究预防、控制和治疗方法,提高预防保健水平和治疗水平。对地方病,要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和专家,认真分析原因,制订有效防治策略。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目前,各地创建卫生城市的热情很高,把这项活动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有效手段。不少地方由政府出资,改造社区,治理环境,使城市卫生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今年,要在全国城乡大张旗鼓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维护健康、珍惜生命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工作,改变农民生活环境,减少疾病发生。
   (三)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改善农民医疗保障条件。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卫生队伍建设,稳步扩大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农村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农民是我们特别需要关心和扶持的重点人群。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城乡不协调;群众看病难,突出是农民看病难。各级卫生部门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高度关心农村卫生和农民健康问题,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工作方式和人员组织等方面,切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力求逐步改变农村卫生落后面貌。今年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一是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部与国家发改委研究制订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今年将正式实施。各地要按照规划要求,结合当地情况,落实配套资金,兼顾中西医发展,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按期交付使用。二是要稳步推进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对已经开展的试点,要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巩固成果。对新扩大的试点,要充分准备,周密组织,面对面地指导,不能满足于一般号召。国务院确定稳步推进试点,主要考虑这是一项新型制度,涉及农民利益,各方面都缺乏经验,不能盲目扩大,防止大起大落。各地在确定扩大试点时,要按照国务院要求来安排,既要考虑需要又要考虑可能。对超越国务院确定扩大范围的试点,由地方自行承担所需经费。三是要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治工作。我国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农村,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农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要经常主动深入到农村查病防病,落实防治政策措施。四是加强城市支援农村的工作。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万名城市医生支援农村的活动,由中央财政补助部分经费,协助地方抓好这项工作。请各地尽快提出具体方案,省、部之间要签订责任状,确保实际效果。对国家支援农村的巡回医疗车,要检查监督使用情况,既不能挪用,也不能闲置不用,确保用于农村巡回医疗,使农民患者能及时有效治疗,使孕产妇能及时入院分娩,把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降下来。
  (四)稳步开展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开展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这也是温家宝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卫生工作三大任务之一。近几年来,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社会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比较困难,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不够合理,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医疗服务监管相当薄弱,社区卫生服务严重滞后,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没有明显缓解。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靠发展,二是靠改革,三是靠监管,而核心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问题。因此,进一步通过试点取得经验,推进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不仅是医疗卫生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也是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措施。
开展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是,在试点城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价格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减负担,搞市场化、产业化,更不是 “民进国退”。二是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推进“四降一升”,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四是依法行政,实施卫生全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五是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既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良好的服务、诚实的劳动和高超的技术,获得较高的报酬。
目前,卫生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关于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商有关地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周密测算、设计和组织,争取早日启动,确保试点成功。
   (五)从源头上控制医药价格,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控制医药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目前,医疗服务行业不正之风的突出表现是乱收费,拿回扣,收红包,开单提成和药品价格过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医疗补偿机制的诱导,也有管理上的缺陷。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一是在医疗服务领域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和卫生系统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二是严肃查处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律法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改革 “以药补医”的机制,切断医疗机构与药品之间的经济联系,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同时,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收费和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维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上述改革思路,卫生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我们将进一步组织专家论证,制订具体操作方案,争取早日实施,务求将过高的、不合理的医药费用降下来。
   在此,我想强调加强中医药工作问题。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至今仍在我国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医药就没有中国的卫生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各级卫生部门的重要职责。卫生部门的领导要从实现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按照“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牢牢树立振兴中医药的坚定信念,坚持自重、自强、自信、自立的原则,致力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瑰宝。要将中医药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要坚持继承和创新,加强科研工作,组织力量配合攻关,努力攻克重大医学难题,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四、关于2005年卫生工作需要抓好的几个重要环节
   卫生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务必取得明显成果。
   (一)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卫生事业发展说到底是人才的发展,人才资源是卫生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了人才资源,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人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医疗卫生单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不少单位的领导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缺乏经营管理和统筹协调的经验;二是公共卫生领域缺乏懂疾病预防控制、善卫生监督执法的专业人才;三是农村和社区缺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人才。人才缺乏的状况,不仅影响了当前工作,也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精良的设备,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各级卫生部门要把加强卫生人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配合教育等有关部门,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有效手段,加强管理型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加快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拘一格地培养、选拔、吸引、任用人才,把符合卫生工作需要的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人才吸引到我们队伍中来,改善卫生队伍的人才结构。要重视人才的成长,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靠政策、靠事业、靠感情发挥人才的作用。卫生部提出了到2015年的卫生人才建设长远规划目标,各地区要加倍努力,狠抓落实,逐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卫生人才队伍。
  (二)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医疗卫生机构战斗在卫生工作的第一线,每天接触大量群众,他们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作风如何直接反映党和政府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反映卫生工作的成效。目前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约束工作人员不力有直接关系。各级卫生部门的领导一方面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医疗卫生人员的疾苦,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帮助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并监督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合理用药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公示制度、群众评议评价制度、医生外出会诊制度、财务经费管理制度、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等,靠制度调动积极性,靠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任何单位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没有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就必然是纪律松弛,一盘散沙,也不可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的主要任务,是抓严格管理,抓建章立制,抓肃风整纪,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而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技术服务上。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卫生部决定,今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深入开展“管理年”活动,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纪律,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注意总结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认真组织推广。要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对那些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服务质量低下,医患矛盾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及时调整领导班子。卫生部将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经验交流会议,推动这项工作。
  (三)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是政府正确行使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有力武器。长期以来,卫生系统的行业监督检查比较薄弱,有些医疗卫生机构法制观念薄弱,令不行、禁不止,致使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去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非法采供血的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果。今年要在组织抓好用血安全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五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一是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等违规行为;二是组织对疾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和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开展检查;三是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检查;四是开展对《传染病防治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五是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做好有关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在监督检查中,既要查处有关单位的违法违纪行为,又要查处卫生监督机构失察、失职行为,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此,卫生部将要专门做出部署。
   (四)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和经费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有关部门安排了一大批卫生建设项目,工作经费大幅度增加,国际合作项目也蓬勃发展,卫生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后,各级政府还将逐年加大投入,支持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各级卫生部门要抓住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强同综合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主动反映情况,提出项目建设与经费安排建议,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要切实加强经费和财务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确定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防止挤占、挪用或闲置不用,防止损失浪费。在项目建设和经费管理方面,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申报项目要符合卫生规划、投资政策和区域布局;二是项目实施要安全、可靠,保质保量,实现规划目标;三是申请经费预算要符合公共财政和公共卫生要求,符合国家支持的方向;四是经费使用要科学合理,收到预期效果,保证群众真正受益。2004年11月30日,温家宝总理签发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截流、挪用财政资金,滞留应下拨的财政资金,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以及其它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除责令改正外,还要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各级卫生部门要认真学习这个条例,自觉执行这个条例,维护财经纪律。对今年需要中央支持的项目和经费,各地要尽早研究,提出方案建议,便于我们早安排、早下达、早落实、早见效。同时,各地卫生部门也应根据当地财政经济状况和人民健康需求,主动向当地政府申报一批符合实际需要的项目和经费,努力建立起稳定的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五)重视卫生发展规划工作。首先要切实做好“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工作。这项工作对今后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务必高度重视。要深入了解全国和本地区的财政经济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本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清醒认识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提出“十一五”期间发展本地区卫生事业的基本目标、基本思路、经济政策、项目需求和主要措施,注意做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中医与西医之间、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之间的协调发展,重点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建设,注意与制定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相衔接,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成为深化改革、体制创新的规划,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成为以人为本,缩小卫生与经济发展差距的规划。要组织专家和骨干力量,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反复论证,坚持求真务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指导性。
   要高度重视区域卫生规划工作。这是体现政府职能、调整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需求的重要手段。过去,各地制定的区域卫生规划刚性不强、约束不力、执行不妥、覆盖面不宽、不适应群众健康需求。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卫生需求,按照属地化原则,对规划做出必要的调整和充实,并加大实施力度。目前尚没有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地方,要抓紧组织力量,尽快制定,严格实施。
   (六)加强卫生行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卫生部门职能,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该管的事务必须下力量管好、管住、管出成效来,薄弱的要尽快充实加强。同时,要注意发挥政府其他部门、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卫生工作要自觉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卫生事业,保护人民合法权益,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改进卫生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规范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工作透明度。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反对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近年来,部分地区群众到卫生部上访增多,有些是重复上访,反映出有关地方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力。希望各地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严格管理,敢于纠正错误,敢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坚持勤政、廉政、务实、高效,反对和惩治腐败,反对铺张浪费和奢侈之风。
   同志们,今年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很多,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取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成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