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强度之大,波及之广,为几十年来所罕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成都市离此次地震震中仅90余公里,该市都江堰、彭州等地受灾十分严重。
灾情就是命令,纪检监察干部冲锋在前
12日下午,成都市纪委、监察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成立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组织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响应号召,投入抢险救灾第一线。
成都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徐季桢迅速赶往受灾较重的彭州等地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至今仍在现场。
都江堰市是这次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都江堰市纪检监察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深入一线统计灾情、救灾宣传、维持社会秩序、督促机关干部履职到位,积极组织抢险队伍,发放救灾物资,组织搬运照明灯、矿泉水、食品、发电机等抢险急需用品。
5月13日,都江堰市纪委成立督察组,由纪委副书记带队,分别深入乡镇、社区及厂矿、银行、学校等房屋垮塌严重、人员伤亡较大的重灾区和物资供应点及灾民救助点,了解灾民伤亡救助及干部救灾抢险情况。成立救灾抢险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对重点抢救地段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
另一个重灾区彭州市的全体纪检监察干部80余人在该市纪委书记王道明的带领下,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搬运救灾物资,并带领车队有序进入重灾区。13日,由于灾后通讯全部中断,彭州市纪委火速组织了一支由20余名男同志组成的突击队,步行30余公里来到因大桥坍塌而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小鱼洞镇,协助武警部队和医务人员抢救被埋和受伤的群众,并连夜转运重伤人员。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
“红丝带”迎风飘扬。14日,彭州市纪委组织了由一支7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的“红丝带”抢险救灾服务队,每一位队员统一佩戴醒目的红丝带,火速赶赴全市各个重灾区,协助做好受灾人员的登记、安抚和食品用品发放工作,及时妥善安置群众1000余人。
郫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蓝唯从地震灾害发生后,100多小时没有回家,双腿浮肿,仍然坚持到学校、医院察看救灾进展情况。
把灾区群众带回家。市纪委干部王吉祥、李明泽、陈海和主动与受灾地区抗震救灾部门取得联系,将8名受灾群众接回家,并及时帮他们联系亲人,解决实际问题。
支持亲人到灾区服务。成华区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涂晓冰本人有病在身,克服家庭困难,支持丈夫到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
地震无情人有情。连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纷纷组织向灾区捐款。仅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干部就捐款2万余元。市纪委退休老同志们急切关注救灾进展,纷纷打来电话要求捐款。卧病在床的95岁老红军邓朝贵在第一次委托儿子捐款1000元后,又委托女儿追加捐款500元。一些在外地的纪检监察系统的老同志,也委托本地的亲友为灾区捐款。
严守岗位,履职尽责
地震发生后,市纪委、监察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以及省纪委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认真履行职责,严肃纪律,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市纪委、监察局要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有关部门履行职能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恢复灾区的交通、通信和供水,为抗震救灾提供有力保障;对敷衍塞责、玩忽职守、推诿扯皮、失职渎职、临危退缩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加强对抗震救灾拨付资金和捐助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切实保证救灾资金、物资用于受灾群众,一经发现有贪污、私分、截留、挪用的,要从严处理,对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坚决依纪依法严肃处理散布谣言、干扰破坏抗震救灾的行为;会同物价部门严肃查处不法商人哄抬物价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5月14日,市纪委副书记颜安、宋志斌、刘忠宪迅速分三组到基层了解受灾情况,对各项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有关部门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力量对城区的天然气、自来水、供电、物价等重点部门、重点区域进行了监督检查,确保群众日常生活秩序稳定。金牛区纪委、监察局成立督察组,对全区机关履职情况,以及物价、食品安全、卫生、房屋排查以及救灾物资发放等进行监督检查。锦江区纪委、监察局对各社区、各居民院落逐户排查,建立疏散点,解决部分居民因房屋受损严重不能居住的问题,协助有关部门搭设帐篷、棚架260余平方米,疏散居民667户。
抗震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成都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正继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