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精神文明网(旧版)
“向死而生”第三期MED主题演讲活动成功举办
  2017年12月28日 00:00 浏览(

主题为“向死而生”的第三期MED演讲活动于2017年11月28日星期三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联合会承办,我院团委书记游佳琳、副书记芦昊也一同聆听了本次演讲活动。此次活动分为三个乐章,分别是“生死有命,与死夺生”、“与死共存,向死而生”、“生死之间,其名为爱”,共邀请了6位演讲人,每位进行约20分钟的主题演讲。六位演讲嘉宾从医生、志愿工作者、普通人的不同视角分别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对生死这一话题的看法。MED主题演讲活动是我院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品牌活动,取医学(Medicine)、体验(Experience)、奉献(Dedication)的英文首字母组成,以社会与医学为切入点,展现临床医学、社会医学、医学人文等不同视角。此前MED已于2015和2016年MED已成功举办两期活动,主题分别为“谈情说‘艾’”和“从‘医’出发”。反响热烈,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医学生的一致好评。本次活动也吸引到了诸如新民晚报、青年报、上海日报等一系列主流媒体进行报道。

在第一乐章“生死有命,与死夺生”中,《你是我生命永远的主角》作者章早儿通过讲述母亲得肺癌后自己蜕变的经历,传递了“生命最大的意义是延续”的思想,她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绝对的预判”。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傅一牧讲述了自己亲人离世,求学时、实习时和工作时接触死亡等5个故事,他说“所有生命都是向生而死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面对死亡的第一反应是逃避、恐惧,这是一种本能。但作为医生,我必须面对冰冷的尸体、家属的痛苦,以及死亡的一切。对抗死亡是本能,接受死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勇敢直面死亡。”

随着傅一牧医生演讲的结束,活动进入了第二乐章“与死共存,向死而生”。通过作家琼瑶给儿子儿媳写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信”引入主题,北京生前预嘱协会执行秘书长王博详细讲述了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的相关内容,她说:“生前预嘱实现了生命的‘尊重死’,没有原则,没有对错;不提前也不拖后死亡;帮助患者尽量减轻痛苦,自然而有尊严地离世,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上海青艾健康促进协会成员陈珺描述了自身和好友的经历,作为防艾斗士,他希望通过这些经历,让大家正视疾病,积极生活。在这一乐章的最后登台的是上海市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临终关怀医生黑子明,他与同学们探讨了临终关怀医生这一不能救死扶伤的工作的意义何在,他自嘲道“谁说急诊科是死亡率最高的科室?我们科才是。”黑子明医生也曾有过挫败感,认为当一个临终关怀医生没有作为医生的成就感。但后来他发现“我们的治疗不仅面对的是病,还有人。我的病人不愿意被迫被拉上与病魔斗争的战场,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去帮助他们获得这份安宁。”

第三乐章“生死之间,其名为爱”的演讲人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的主治医师许啸声,他为观众讲述了他从医以来所闻所见的6个关于爱与生死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提出了“医生能做的是让你爱的人与你共度更多时间”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只能“向死而生,反求诸己”,而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去爱、去分享。

许医生的演讲为本次主题演讲活动拉上了帷幕,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也对于生死这一问题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们需要去懂得尊重生死、接受生死,当我们真正学会用成熟的态度面对生死这一问题时,想必我们在学医之路上也有所前进了。而对于广大的社会群众,死亡这一话题同样具有普适性,没有人能逃得过死亡,我们都需要去思考关于死亡的林林总总,而只有思考过死亡,我们的生存才更能找到意义所在。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