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2年上海文明校园自查报告

发布日期:2023-11-08 03:46:38   点击数:

秩薪火赓续交医精神 踔厉奋发再谱文明新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建院70周年。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交大医学院24名新入党学生党员的勉励寄语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附属瑞金医院2692名护士的嘱托精神,在抓紧抓实校园疫情防控、助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同时,以学院70周年院庆为抓手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聚焦大学文化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医、教、研管等各项事业继续取得显著成绩,持续将医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推向新高度。

加强精神引领 构建思政育人新高地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医学院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相结合,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际成效。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查琼芳、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等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思政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组成宣讲团,分系统、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宣讲活动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题网和专栏,编纂学习资料与学习简报,利用多形式多平台生动鲜活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凝练打造新时代交医精神品格体系70周年院庆为契机,凝练办学使命、办学宗旨、院训、学院精神、院风等一系列新时代交医精神品格,并将其融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文化育人工作中,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一流医学院发展历程与文明校园建设的卓越成绩。2022109日,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诸葛宇杰和王振义院士等领导一起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寄语“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石刻落成揭幕,作为学院的办学宗旨,将以实景的课堂以文化人。

弘扬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节庆日、主题日契机,针对性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系列教育教学能力竞赛,提高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充分挖掘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营造大医大师人人敬仰、医德师德人人学习的良好氛围。附属瑞金医院王鸿利、附属仁济医院欧阳仁荣、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李国维获上海市第二届“医德之光”,5名医生获上海市第二届“医德楷模”;3名医生荣获2022年“上海工匠”称号2名医生入选获“中国医师奖”。

完善“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与交大校部联动,打造彰显医学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持续优化《健康中国》思政精品课程,邀请顶尖医学教育家、医学科学家、公共政策学者等专家和抗疫英雄等组成《健康中国》教学团队。以“课程思政”为重点,结合翻转课堂、CBL案例教学、床边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临床见习、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不同阶段。通过舞台上的思政课《清贫的牡丹》《逆行者》、高雅艺术云课堂等丰富形式,持续推进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建设。承担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医学技术类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制专项。荣获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示范团队6个,上海市课程教学名师2人。

擦亮“交大医学”文化品牌。构建“读、说、演、学、行”相结合的全景式医学文化育人模式。通过改建院史馆新馆重新梳理126年办学脉络和70载建院历史,让更多校友和师生了解交医、感受交医、铭记交医;通过打造交医红印记推出交医红色地图和可阅读的交医建筑,赓续一衣带水红色基因通过出版《交大医学》系列丛书、撰写《交医赋》为交医人对标一流、砥砺奋进、拓展视野、提升内涵提供借鉴和思维启迪;通过制作《鎏光》《以医为名》《今天是你的生日》等宣传片、组织院庆汇报演出弘扬交医精神品格。着力打造交大医学一盘棋思想和共同体身份,联合12家附属医院打造育人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二、落实主体责任 完善文明创建新机制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医学院党政会议管理制度,形成务虚会研讨、全委会定调、干部大会部署、党委常委会决策、院长办公会落实、年度总结大会考评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党委常委会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2022年度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23次,研究决策议题190项;召开院长办公会议19次,研究决策议题126项。

健全党建育人机制。推进前、后期学生党建一体化管理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医学生三阶段、全过程育人机制。入选“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单位,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各1个,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2个,“百名学生党员标兵”3名;申报创建上海党建工作示范医院2个、特色医院1个、样板支部5个。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医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题会议,做好意识形态监测深化对师生的意识形态分析,做好全院师生意识形态引导工作。

 

三、深化科教协同 力促科研育人新成就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基础-临床器官系统整合教学改革,出版器官系统整合教材。组织开展第九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凝练总结医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与成效。继续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医学检验技术、儿科学专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7项,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7门。

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获得 A+。依托学位点培优培育计划,加快医学技术、公共卫生学科等特色学科内涵建设。ESI最新引文显示,8个学科跻身全球前1%,4个学科进入前1‰,临床医学稳居全国第1。U.S.News最新排名中,临床医学位居全国首位,首次进入全球前70强,13个学科进入全球百强。在软科发布的 2022 中国大学医科实力百强榜中,医学院位居全国第一;在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临床医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稳居全国第二。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2022年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81 项,创历史新高,连续 13 年位列全国医科院校第一。获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项目 14 项、国家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 7 项。获批新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 1 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 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3个;8 个临床专业获批上海市重中之重研究中心 A 类项目。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在考核中获评”。全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 SCI 论文 6631 篇,授权专利 1279 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43 项,合同金额 2.24 亿元。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0 项,入选CTTI全国高校智库百强榜A+级

 

四、贡献交医智慧 服务健康战略新要求

全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中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九院)等国家级平台建设,新增国家综合医学中心(瑞金)、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精卫中心),成立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力推进肿瘤、脑科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命调控等领域的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对接“五大新城”发展战略,启用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持续推进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二期扩建和附属新华医院奉贤院区建设。

持续开展医疗专家组团式医疗服务医学院连续六年组织近三百名专家前往新疆、西藏、云南、海南等边远地区开展大型义诊、爱心捐赠、健康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辐射近万当地群众。2022年8月范先群院长率队赴昆明医科大学、昆理明理工大学考察交流并开展医疗专家组团式志愿服务。此外17名2022年上海市新一批“组团式”援藏、援滇医疗干部人才踏上征程,搭建卫生健康沟通合作桥梁。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大上海保卫战。党政主要领导带领在校师生员工坚守校园90余天,完成《疫情防控期间诉求处理督导报告》21份,确保师生218条各类诉求得到解决反馈附属医院抽调12000余名医护人员赴方舱医院、定点医院、社区等抗疫一线。700余名医学生志愿者参与黄浦、虹口、宝山等各区核酸采样、PCR检测、流调等工作,服务153万余人次2458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近1.5万小时。公共卫生学院组建170人流调队,完成近1.2万人流调,组织流调培训和研讨150余次,培训65所高校流调队伍共500余人303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43个。此外派出3批939名医务人员支援海南疫情防控工作。

 

七秩薪火赓续交医精神,踔厉奋发再谱文明新篇2023年,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精神内涵,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思政教育为抓手,培育医学顶尖人才

持续做好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领学、研学、联学、互学”的立体式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接受理论自觉、政治意识、时代责任的教育。继续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优化“健康中国”课程建设,打造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通过特色团体项目,探索“朋辈-思政-心理”育人新模式。

持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学风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培训引导与警示教育。持续推进教师荣誉激励工作,表彰与宣传一批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先进楷模,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以医学教育改革为契机,创新文化育人模式

纵深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推进长三角课程思政名师示范课程建设,力争出版首批立项的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医学技术类课程思政指南。提升“互联网+”数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持续完善临床医学4+4,完善“医+X”十大基础临床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与制度建设,持续推进“x+医”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优势加强临床教学与基础教学的人文课程培育

三、以精神建设为引领,优化校园治理能力

加强“交医”精神融入,提升校园文化底蕴。努力争创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建设,并取得文明特色创建项目标志性成果。做好浦东校园文化专班建设,整体规划浦东校区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新校区的发展规划,将医学院的文化历史底蕴融入新校区文化建设,赓续交医传统血脉,打造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新鲜活力的交医文化名片。整合黄浦区中共一大会址“文化思南”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行走的思政课堂”精品课程建设,合力打造红色医学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