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修身

上海市第三批档案文献遗产和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揭晓——上海交大医学院档案馆双双入选

发布日期:2021-09-30 11:08:22   点击数:

9月26日上午,上海市第三批档案文献遗产和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在上海市档案馆浦东新馆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档案馆申报的“胡廷黻日记、诗集、明信片等实物档案”入选上海市第三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同筑健康梦 医路奔小康 上海交大医学院医疗扶贫档案实录专题网上展览”荣获上海市第三批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是这次活动的“双入选”单位。


 

   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与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是由上海市档案局组织评审,旨在保护上海市高龄、珍贵及优质档案文献,着力培育有生命力的档案文化精品,扩大档案信息传播的文化和社会效益。从2013年首次组织评选至今已评审三批,本次共有10项珍贵馆藏档案入选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5项档案展览、出版及音像制品获得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称号。


胡廷黻日记、诗集、明信片等实物档案入选上海市第三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胡廷黻(1894-1926),字冠廷,震旦大学教授,广慈医院医师,诗人。1921年毕业于震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22年赴法国留学。1924年学成回国,任震旦大学教授,创办广慈医院化验部,并兼任化验部主任、内科主任。胡廷黻档案现存《冠廷日记》14册,《冠廷诗词》3册,明信片52张,以及论文、证书、照片等,为胡廷黻后人捐赠。


这些实物档案形成于1917年至1924年间。主题内容为胡廷黻在震旦大学求学和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涉及教育、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档案涉及的地域主要集中于上海市,以法租界震旦大学为轴心,足迹遍及商业繁华中心、老城厢、华界、黄浦江、浦东、徐家汇等处,兼及上海至绍兴沿途、浙江绍兴张溇地区、法国巴黎等地。对于20世纪初上海法租界内教会大学的历史,以及法式医学教育教学理念等,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同筑健康梦 医路奔小康 上海交大医学院医疗扶贫档案实录专题

网上展览入选第三批上海市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

“同筑健康梦 医路奔小康 上海交大医学院医疗扶贫档案实录专题网上展览”首次梳理了医学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风雨历程。展览分“援藏人初心、援疆人信念、援建人梦想、小三线使命”四个版块,共收录了200余张照片、30余篇媒体报道、20余个视频及近30件实物。通过文字、档案史料、实物、媒体报道、音视频等结合的方式还原再现了这段历史。从 “小三线”建设到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地,医学院始终积极贯彻健康扶贫政策与精准扶贫方略,把护佑人民健康、提高祖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和应尽的职责,一路奔走在见证共和国全面脱贫的征途上。


展览是医学院“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是上海参与全国健康扶贫、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见证了医学院人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奋斗足迹、社会贡献和卓越成绩。展览专题网站于2020年6月9日上线,得到了医学院教职医护、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以身边的榜样为力量,充分发挥了档案“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文化育人”的社会效应,对于学校和社会,具有很好的现实教育性和价值导向性。

展览网址: https://www.shsmu.edu.cn/archives-yjda/

近年来,医学院档案馆积极拓展校史资料征集渠道,先后有一批珍贵实物档案入馆,丰富了档案馆馆藏。积极挖掘馆藏档案资源,连续九年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档案主题展览、档案捐赠仪式、校史演讲比赛、人文讲座、主题党日活动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传承学校文化、展现办学特色和人文底蕴发挥了积极作用。

档案馆将以此次“双入选”为契机,更好地担负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光荣使命与历史担当,切实把档案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讲好交医故事,弘扬交医精神,激发爱党、爱校情怀,为档案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民生,助力交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