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指标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特色指标 > 正文

2021-20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文明校园自查报告

发布日期:2023-11-08 05:18:43   点击数:

上海市文明校园自查报告(2021年至2023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21年至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寄语”精神和“嘱托”精神,凝练新时代交医精神品格融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文化育人工作中。医学院坚持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办学使命,运用距离中国共产党的产床最近的高校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打造医学人文红色教育基地,思政育人新高地中培育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始终育一流人才、树一流医德、做一流学问、创一流服务为办学宗旨,整合13家附属医院医疗资源,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力促科研新突破;持续以“海纳百川、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精诚奉献”为学院精神,永远困难时期白衣执甲、挺身而出,并源源不断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交医智慧全院上下将团结一心以创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为契机,将医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向新高度,继而引领医、教、研、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  加强精神引领 在思政育人新高地中培育医学新人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寄语”和“嘱托”精神相结合,与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相结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际成效。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先后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沈炜、章雄等专家进校宣讲。组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思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开展宣讲37次开设学习专题网和专栏,充分发挥新闻网、微信等阵地作用,鲜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推动主题教育“见事”“见行”“见效”。第一时间启动工作部署、召开动员大会、举行主题教育读书班、形成学习“时间表”和“路线图”,搭建“四个课堂”——谋篇布局抓“统学”的大课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的“主课堂”融合红色历史资源的活课堂、以调查研究发展实课堂,强化“四学联动”期间,开展主题教育读书班10天次,参与学习的师生医务员工近2500人次;组织主题教育述学交流、集体学习研讨6场次,交流发言40人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8次党委班子成员和机关处级干部领题调研共60项,开展基层调研422次;编纂主题教育简报25期相关内容被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报道80余篇聚焦师生关切问题,研究制定升级改造学生宿舍等35项整改措施并推进精准整改,努力提升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凝练打造新时代交医精神品格体系70周年院庆为契机,凝练打造新时代交医办学使命、办学宗旨、院训、学院精神、院风,邀请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诸葛宇杰和王振义院士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寄语“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石刻落成揭幕。将新时代交医精神品格体系融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文化育人工作中,多角度、多层面向社会各界展示学院发展历程与文明建设的卓越成绩

完善“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完善医学院思政组织架构,出台相关文件调整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落实主体责任打造浸润式思政教育模式与黄浦区委宣传部、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启动“学思践悟二十大、行走课堂启新程”思政精品课程围绕课程建设、理论研究、文化共融、优势共享等深度共建由党委书记江帆带领师生开启第一课将红色故事与医学故事、城市文化与校园文化、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汇聚。持续优化《健康中国》思政课程,邀请国内顶尖医学教育家、科学家和抗疫英雄等组成教学团队定期授课。以“课程思政”为重点,结合翻转课堂、CBL案例教学、床边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临床见习、实习、住院规培等阶段。

持续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建构领学、研学、联学、互学”的立体式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理论自觉、政治意识、时代责任的教育。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通过特色项目探索“朋辈-思政-心理”育人新模式。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并将其作为教师评价体系的第一标准,加强培训引导与警示教育。出版思政优秀案例丛书,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和教学水平。持续推进教师激励工作,表彰与宣传先进楷模,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实施“以才引才”和“精准引才”,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2022年荣获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示范团队8个,上海市课程教学名师2人

 

二、坚持党的领导 在落实主体责任中完善文明创建新机制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政会议管理制度,形成务虚会研讨、全委会定调、干部大会部署、党委常委会决策、院长办公会落实、年度总结大会考评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党委常委会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2021至2023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23次,研究决策议题190项;召开院长办公会议19次,研究决策议题126项。2022年医学院党委确立并落实主体责任项目45项,其中14项确立为重点项目;2023年医学院党委落实主体责任项目44项,其中8项为重点项目。

健全党建育人机制。推进前、后期学生党建一体化管理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医学生三阶段、全过程育人机制。入选“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单位,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各1个,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2个,“百名学生党员标兵”3名;申报创建上海党建工作示范医院2个、特色医院1个、样板支部5个。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医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专题会议,做好意识形态监测深化对师生的意识形态分析,做好全院师生意识形态引导工作。

 

三、强化教育教学 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力促科研新成就

    纵深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推进长三角课程思政名师示范课程建设,出版首批立项的口腔医学类、医学技术类课程思政指南。持续完善临床医学4+4、“医+X”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与制度建设,推进“x+医”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基础-临床器官系统整合教学改革,出版器官系统整合教材。组织开展第九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凝练总结人才培养特色与成效。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医学检验技术、儿科学专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0项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14门。

完善学科发展顶层设计与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谋划不同校区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和功能布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优势学科集群。大力建设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着力推动医学与信息技术、生物学、材料学交叉协同与融合,全面推动数字医学研究院等新兴学科平台的建设。加快推进骨科学院等专科学院建设,构建高水平专科发展新模式。

力促科研育人新成就。全面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获得 A+。依托学位点培优培育计划,加快医学技术、公共卫生学科等特色学科内涵建设。2023年ESI排名8个学科均跻身全球前1%学科,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科,临床医学稳居全国第一;U.S.News世界大学排行,临床医学全球排名位列62名,首次进入全球前70名,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全国排名第一。2022年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81 项,连续13年稳居全国医科院校第一2022年获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项目 14 项、国家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 7 项。获批新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 1 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 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3个;8 个临床专业获批上海市重中之重研究中心 A 类项目。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在考核中获评”。2022年全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 SCI 论文 6631 篇,授权专利 1279 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43 项

丰富校园生活 在文化育人模式中擦亮医学人文新品牌

持续打造区校融合的红色医学人文教育基地。持续探寻周边红色资源与交医精神品格的融合培育涵养校园文化生态。串联交医红色地图、可阅读交医建筑、院史馆等文化载体,结合各附属医院红色历史,培育师生讲解员队伍,打造一衣带水的红色文化大格局,打造可阅读、可讲述、可漫步的“交大医学”红色文化名片。

构建“读、说、演、学、行”相结合的全景式医学文化育人模式。改建院史馆,让师生校友了解交医、感受交医、铭记交医打造交医红印记,推出交医红色地图和可阅读的交医建筑,赓续一衣带水红色基因;出版《交大医学》系列丛书、撰写《交医赋》,为交医人对标一流、砥砺奋进提供思维启迪;制作《鎏光》《以医为名》等多部专题宣传片、举办院庆汇报演出,弘扬交医精神品格。着力打造交大医学一盘棋思想和共同体身份,打造育人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改编原创大师剧《清贫的牡丹》持续打磨原创大师剧《清贫的牡丹》联动附中附小,形成大中小一体化德育模式,让大师剧成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载体,贯通思政课全过程,成为思政课堂的新形象。将王振义院士感人事迹进行重新编排,融入新时代医学发展故事通过全新演绎引导大众走入大师精神殿堂,在文化育人的同时也向全社会、全世界彰显中国力量、传播交医精神。项目获市教委《上海高校校园文化原创作品赴港展示交流和志愿服务》专项支持。

弘扬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节庆日、主题日契机,针对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教学能力竞赛,提高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充分挖掘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营造大医大师人人敬仰、医德师德人人学习的良好氛围。2022年附属瑞金医院王鸿利等8人获上海市“医德之光”“医德楷模”称号;3名医生 “上海工匠”称号2名医生获“中国医师奖”2023年,3名医生获 “上海好医生”称号,5名护士获“上海好护士”称号,三家医院获市卫健系统第五届进博会“最美服务窗口”。

 

五、争创文明校园 在优化治理能力中提升校园文化底蕴

优化校园治理与服务体系。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管理格局。进一步发挥教代会、职代会等在民主管理方面的积极推进作用。调整校企布局和机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落实放管服政策,建立健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教学、管理、医院等专项文明督导检查活动建立及时有效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体制,对各类网站、新媒体进行备案登记和管理。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制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规范新闻发布流程。坚持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每年完成报刊发行2000份。网络监督常态化,持续开展医学院及12家附属医院的网络舆情工作的监测、研判、汇总上报和舆论引导工作。

做好浦东校区文化建设。做好浦东校园文化专班建设,整体规划浦东校区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新校区的发展规划,将医学院的文化历史底蕴融入新校区文化建设,赓续交医传统血脉,将浦东校区建设成为多方联动的医学创新开放式科创基地,打造可打卡、可学习、可体验的文化名片,与重庆南路校区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强化责任担当 服务健康战略中贡献交医智慧

全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中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九院)等国家级平台建设,新增国家综合医学中心(瑞金)、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精卫中心),成立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松江研究院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力推进肿瘤、脑科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命调控等领域的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持续推进附属医院多院区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五大新城”扩容下沉。紧密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战略,支持相关附属医院支援帮扶工作。

持续开展医疗专家组团式医疗服务医学院连续7年学院领导率队组织近四百名专家前往新疆、西藏、云南、海南等地开展大型义诊、爱心捐赠、健康宣讲活动,辐射当地群众。此外2021至2023年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19名,援疆干部人才19名,援滇干部人才10名,助力西部边疆医学高建设。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大上海保卫战。党政主要领导带领师生员工坚守校园90余天,期间师生218条各类诉求均得到解决反馈附属医院抽调12000余名医护人员赴方舱医院、定点医院、社区等抗疫一线。700余名医学生志愿者参与黄浦、虹口、宝山等各区核酸采样、PCR检测、流调等工作,合计服务153万余人次2458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近1.5万小时。公共卫生学院组建170人流调队,组织流调培训和研讨150余次,培训65所高校流调队伍共500余人,完成近1.2万人流调303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43个。此外派出3批939名医务人员支援海南疫情防控工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全体交医人将团结一心、奋勇前进,勇当医学教育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努力育一流人才、树一流医德、做一流学问、创一流服务,培育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以文化育人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