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指标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特色指标 > 正文

善待每一位病人的他,成为了“医德之光”

发布日期:2022-08-10 11:44:30   点击数:

医德之光

近日,上海市第二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颁奖活动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原院长、教授、民盟上海市委原副主委欧阳仁荣被评为“医德之光”,是八位获奖人中唯一的民主党派成员。

“实际上获奖前我也并不知情,我想,这个奖应该选目前在岗的人,示范作用更大一些。”初春的上午,欧阳仁荣的笑容仿佛揉进了温暖的阳光。谈及对医德的理解,他的表情认真了起来:“医德是你在行医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医德。不是说对一个病人好,而是要对你生命中遇到的所有病人都好。”欧阳仁荣长期致力于血液学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初参与在国内率先开展有关造血细胞的超低温保存研究,并同时开展大剂量化疗后自身骨髓细胞的回输治疗;70年代初参与全国“三尖杉属植物中抗癌有效成分的药理药化和临床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80年代参与国产血液成份分离机的临床应用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90年代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多胺作用机制的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主编《血液肿瘤学》《现代临床血液病学》《临床血液病手册》等专著6部,参加编写《临床治疗学》《现代内科学》《中华内科学》等书籍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卫生部课题等10余项。

“学医的人,有两个老师”

“小时候就觉得医生很了不起,药到病除。”谈及入行初衷,欧阳仁荣浮现出孩童般的憧憬之情。

“我这人脑子不太灵活,学什么都比人家慢。当时以为学医就是背背书,背好了就能当好医生了。结果当了医生才明白不是这么回事儿,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过后,他又说道,“每个病人都不一样,同样的病,变化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医生随需应变了。当时第一年念解剖学,书有两寸那么厚。”欧阳仁荣拿手指比划了一下,对这本“大块头”他至今记忆深刻。其他院系学生看他们从来不参加校内活动,终日一味抱书苦读,就吐槽他们是“书呆子”。“后来到了临床才知道,书的内容只是基础,死读并没有用。”“实习的时候,有幸遇到潘瑞彭老师。当时科里人形容他是‘一点一划’的人,做事情很规矩,而且学术功底很扎实。”欧阳仁荣清楚记得有一次问老师问题,老师就告诉他,去看某本书,在1200页前后有个表,里面有他要查的数据。“老师去给病人做检查,冬天从来不会用冷手去摸病人肚子,一定把手搓热后再去触碰。听诊器也是,必须捂热了,才放到病人身上。检查好了,一定要整理好病人衣服,盖好被子,和他们认真道谢。”潘老师无论是学术素养还是对待病人的这种细节关怀,都让欧阳仁荣崇敬不已。“老师一直说,我们学医的人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教你医术的老师;一个是病人。所以一定要尊重每一位病人,善待他们。”老师的这些谆谆教诲,在他后来的治学、从医过程中,也传给了他的弟子们。

“好医生,好在哪里?”

在欧阳仁荣近七十载从医经历中,最让他难忘的,还是六十年代一次医疗下乡的经历。“那时候下乡主要做血吸虫防治,在行医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心跳骤停的特殊病人。”在经过紧急抢救后,院方派欧阳仁荣和肖树东去现场救治。“在公社的治疗点,就一个简单的茅屋,地上铺垫稻草,就算病床了。为了给病人诊疗,还到县里借了心电图机,这是我们当时唯一的诊疗仪器。”一开始,欧阳仁荣对于病况完全没有头绪。短短一周内,病人心跳停了七次,两人不敢松懈,用几根竹子在“病床”旁搭了个竹榻,24小时轮流陪护。过了两天,欧阳仁荣注意到病人每次心跳骤停前,都有一个难受摇头的动作。“我们就想,会不会有什么东西刺激到他?”结果让病人张嘴一看,一条蛔虫正在咽喉扭动……“我们分析应该是因为饥饿导致蛔虫四处觅食,刺激病人产生了心脏骤停。”为了“稳住”蛔虫,两人找来糖和醋给病人服下,结果病人渐渐转危为安了。“现在医院做化验测电解质很简单,当年都要专门开车到县城里做,每天做根本不现实。”为了稳定病人的电解质,两人每天算着剂量给病人“进补”,病人渐渐恢复了健康。

“这次经历对我的影响很深。”欧阳仁荣十分感慨,“多年教学中,我总要和学生说,看病找好医生,好在哪里?就好在有经验。经验什么地方来?就是看病来的。仔细看病人,每个环节变化你都晓得,就心有成竹了。即便在当下有各种先进的检查仪器辅助,医生和病人面对面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门医学,半门是社会科学”

“我常和学生说,你看病看的是一个人,人是有思想的,不是修一个机器。”欧阳仁荣说,很多年前,有一届学生,出现了两个泾渭分明的弟子,一位门门都95分以上,还有一位就60-70分的水平。然而两人同时进入病房实习,结果却颠倒过来。那位成绩平平的学生十分擅长与人沟通,病人都愿意和他交心,家属、甚至单位劳保部门和他接触后都印象颇佳,诊疗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反观成绩优秀的那位,由于不擅长人际交往,惹得病人和家属都牢骚满腹……“我拿这个例子和学生们说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一门医学,半门是社会科学。”为了促进教学研究与国际接轨,欧阳仁荣专门开了英文大课,还将英语教学应用到临床查房。“我的外语水平远不及青年人,开展英语查房只是为大家创造一个会话机会。”他同时还长期担任国家级进修班的授课,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生动的讲课方式,受到学员的高度评价。至今他已培养了近40余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受过他教诲的人则无从计数,这些毕业的学生分布于国内外各个单位,不少已成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2000年欧阳仁荣被评为二医大“我最爱戴的好教授”称号,2001年获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及院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这些荣誉凝聚着欧阳仁荣在教学中的智慧和心血,更饱含了学生对他的深情和厚爱。

“不看路,要迷失方向的”

“我和爱人都是在八零年前后入的盟,当时介绍人是黄铭新老师和江绍基老师。”欧阳仁荣笑谈当时仁济医院的“大牌”盟员很多,自己只能算是“后生晚辈”。能在前辈们身边学习共事,让欧阳仁荣颇觉荣幸。“到了七、八十年代,有段时间民间言论很是出格。记得有一天黄铭新老师把我叫过去,见面就问我今天《人民日报》的社论看了没有。”欧阳仁荣并没有理解黄铭新的意思,就随口答道工作忙没来及看。“这时,他正色对我说:‘你要多看看,不看路,要迷失方向的!’”这句话,让欧阳仁荣记了一辈子。作为医卫界盟员,欧阳仁荣参加了多次民盟义诊活动,足迹遍布全市各区。他还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黄浦区人大代表等职,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参政履职。他所在的血液科大多是血液肿瘤病患,需要承受化疗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为此,他针对每一位病患都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还通过与病患谈心,鼓励病患战胜病魔。欧阳仁荣总是千方百计为病患节省医药费,当他得知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常用的廉价药被迫停产时,他积极奔走呼吁恢复生产,并参与卫生局的调整恢复廉价药的调研工作。

“我在整个行医生涯中,有很多做得不够的事,也有很多生命没能挽回……但我可以欣慰地说,我虽然没能治好每一位病人,但我善待了每一位病人。”

“医德之光”奖项的意义,正在于此。

原文链接:善待每一位病人的他,成为了“医德之光”_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