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对口帮扶凉山卫计座谈会暨“博士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7-12-28 00:00:00   点击数:

7月2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口帮扶凉山卫计工作座谈会暨“博士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顺利举行。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肖春、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德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委书记游佳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管处副处长张斌渊、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院长助理郭家弘以及州卫计委副主任宋志斌等出席座谈会。来自交大医学院9家附属医院相关科室的博导携博士研究生、凉山州州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州卫计委有关科室负责人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

肖春首先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凉山州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但由于历史地缘原因,目前全州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相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为滞后,每千人口卫计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和床位数分别为4.66人、1.44人、1.79人和4.58张,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他表示,希望以此次医疗帮扶活动为契机,细化措施,协调联动,借助交大医学院提供的智力支持和优势医疗资源,精准对接实际需求,使凉山医疗卫生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凉山州脱贫攻坚增添活力。

宋志斌对凉山卫计工作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目前凉山全州仅有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33家,卫生计生人才队伍量少质弱。存在包括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人才资源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疾病防控任务艰巨、人口计生形势不乐观等问题。希望以此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机遇,着力补短板、强基础、促跨越,全力攻坚,推动全州医疗卫生计生专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卫生计生服务需求。

游佳琳对交大医学院专家、博士团对口帮扶凉山卫计工作情况作介绍。此次对口帮扶工作是交大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切实落实省校战略合作工作要求,履行交大医学院服务社会使命的一项重要活动。2016年下半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深化结对帮扶,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水平,推动西部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6年7月,四川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包括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今年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在成都成立,功能定位是科技与产业的连接器、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器、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应用型人才的哺育器。上海交通大学与凉山州政府签订《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凉山基地暨州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一背景下,交大医学院组织专家、博士服务团赴凉山州,拉开全方位、多维度合作的序章。在未来的合作共建中,将进一步深入探索两地高校与政府合作可示范、可推广的新模式和经验,切实提高并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医院各方面在合作共建中的作用,做到真正的“精准帮扶”,有效提高凉山卫生计生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凉山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和跨越发展,如期实现2020年凉山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座谈会上,游佳琳代表交大医学院团委与凉山州卫计委共同签署《对口帮扶凉山州卫生计生工作协议书》,交大医学院医管处副处长张斌渊向凉山州卫计委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牌。

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博导、博士生代表,凉山州卫计系统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共同表达加强对当地需求的深入了解、切实有效地开展指导与合作的意愿。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学专业博士生祝有位表示,希望借此机会走出课堂,深入基层,观察世情民意,触问社会所需,打磨自己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向着“卓越医学创新人才”的目标淬炼自己,并表示以“导师带教”师生组合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更为可贵,不但传承医学“技术”,更传承医者“使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与《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今年交大医学院“博士团”三下乡社会实践首次以“博导+博士生”配对组合的形式组建队伍,旨在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带教由“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在基层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对医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和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将医疗帮扶与育人树人有机结合,对于帮扶地、博导、博士生,三者皆受益。这也是今年社会实践“博士团”的一次全新尝试与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