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单位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附属单位 > 正文

附属一院普外临床中心等多学科合作救治一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巨大肿瘤患者

发布日期:2018-09-21 00:00:00   点击数:

  急诊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突然呕血昏迷,而作为最后手段的开腹探查又遇到腹腔巨大肿瘤的阻碍。近日,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临床中心、消化科、介入科、急诊危重病科、麻醉科等多科合作,为一位腹腔内存在巨大肿瘤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先后实施了肿瘤切除术和畸形动脉破裂止血治疗,一番生死竞速后,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今年54岁的胡先生因黑便、呕血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急诊就诊,接诊医师在问诊、检查时竟发现胡先生的腹内有一个巨大的肿块。就在医师设法诊治的过程中,胡先生病情急剧恶化,先是呕血,继而休克、昏迷。急诊医师立即对胡先生采取了补液扩容、输血、止血、升压、气管插管等紧急抢救措施,同时将他转入ICU病房。

  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言,找到出血病灶最关键,消化内镜团队与介入科主任万智勇团队分别通过胃镜探查和DSA等多种技术手段寻找出血病灶。但是内镜检查发现胃内较多血凝块,无法找到出血病灶;DSA因患者末梢血管纤细,处于休克状态超选未能成功,所以仍无法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经多次尝试及再次讨论,多学科专家团队决定行开腹探查。由普外临床中心主任裘正军教授组织协同多学科专家团队联合实施。

  开腹探查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胡先生体内直径20多厘米的肿瘤,巨大肿瘤压迫了双输尿管及下腔静脉,将肠道推移至上腹部,严重影响手术中上消化道的暴露和探查。是先止血还是先切除肿瘤?专家组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切除如此巨大的肿瘤本身难度就不小,在切除过程中造成的出血无疑对处于休克状态的患者是雪上加霜;如果先控制出血,待病情稳定后再处理肿瘤,又势必造成腹部切口缝合困难,而且无法预料肿瘤压迫双侧输尿管及下腔静脉对后期恢复的影响。接手这样的“瓷器活”无疑是对外科操作技术、麻醉、ICU治疗及护理等团队合作的考验。

  患者的生命时刻遭受着巨大威胁,此时必须有所作为。普外临床中心主任裘正军教授作出决断,先切除肿瘤,再设法止血。抢救小组迅速成立,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上手术台。黄克俭主任医师与李旭、王斌两位副主任医师组成手术核心团队,在麻醉科陈力、王赟医师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为患者实施了剖腹探查术。血压休克及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压迫对麻醉是极大的考验,麻醉师以娴熟的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动脉血压检测通路。细心的王赟医生还不忘取来除颤仪,以应对术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心脏停搏。

  打开腹腔后的情况和术前预判一样,后腹膜肿瘤占据了整个手术野,根本无法显露胃及肠管,手术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完整切除了巨大肿瘤,确保了周围血管及脏器完好无损。显露上腹部脏器后,手术团队打开胃腔,迅速找到了畸形变异的小动脉破裂出血灶,有效控制住出血。术中患者血压心率一度不稳,血色素最低仅2g/L,动脉血pH值为7.0,最终在抢救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胡先生安全回到了ICU病房。在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度过了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期,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在王妹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精心照护下快速康复,并于术后2周顺利出院。

  据悉,这位患者所患的“胃恒径动脉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病灶小出血量大且反复,加上巨大肿瘤的阻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此次成功救治无疑是一院医疗团队过硬医疗技术及多学科密切配合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