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运用国内创新技术,为一位饱受偏头痛折磨近20年的39岁俄罗斯女性成功实施生物可降解卵圆孔封堵术。截至目前,附属九院已累计完成10余例国产可降解PFO封堵手术并实现临床常规化应用。


该女士饱受偏头痛困扰多年,国内外多地求医未果,经医生介绍至附属九院心内科寻求治疗。心内科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检查,经食道超声最终确诊她患有“卵圆孔未闭(PFO)”。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先天性心脏异常,这个本应在婴儿期闭合的心脏"小洞",易致原位血栓或者静脉系统里的微小血栓通过这一通道直接进入脑循环,引发偏头痛,甚至还有脑卒中(反常栓塞)的风险。经过完善术前检查和充分术前准备,团队决定采用生物可降解卵圆孔封堵术完成此次手术。
手术由心内科张俊峰主任医师和何清副主任医师合力完成,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股静脉穿刺入路,使用PTCA导丝找到卵圆孔裂隙建立介入通路,周静医师超声引导下顺利释放封堵器。即刻发泡实验验证右向左分流消失,全程操作不到一小时。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床。出院随访数据显示,患者头痛发作频次和疼痛程度均显著减轻。



(术后X线影像+术后超声)
传统PFO封堵术多采用金属材质封堵器,而此次应用的国产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由可吸收材料制成,在完成心脏缺损修补后,可在一年左右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基本无金属残留,最终仅保留自体组织完成永久修复。该技术既避免了金属永久植入物可能带来的心腔磨损、心律失常等长期并发症,又为年轻患者保留了未来心脏影像学检查的“无金属干扰”优势和必要时房间隔穿刺的可行性。
“约25%的成年人存在卵圆孔未闭,其中部分人群可能因‘心脏右向左分流’引发偏头痛或隐匿性脑卒中。”张俊峰主任介绍,“对于药物难治性偏头痛患者,尤其是存在先兆性偏头痛或脑梗病史者,应积极筛查PFO。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以微创方式实现病因治疗,兼具安全性与生理修复特性,为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
作为国内首批开展可降解PFO封堵技术的中心之一,附属九院心内科目前已将该技术纳入常规治疗项目。随着生物可降解技术的普及应用,医院将持续推动“微创化”、“生理性修复”治疗理念,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