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单位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附属单位 > 正文

附属新华医院开展首例“植入式镇痛泵”侧脑室给药,缓解难治性癌痛

发布日期:2025-04-09 10:02:32   点击数:

癌痛,通俗讲是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感受到的疼痛,包块肿瘤本身、肿瘤相关性病变以及抗癌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疼痛,是最为复杂的一类疼痛,它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限。

贺阿姨今年61岁,近日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右上肺不规则结节(图1A),遂至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就诊。在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肺恶性肿瘤,并出现骨及脑转移(图1B),肿瘤发展已至晚期。

经附属新华医院多学科评估后,贺阿姨先转入呼吸科进行内科治疗,并于8月开始进行放疗和化疗。因贺阿姨颅内、颈椎多处转移,在头、胸、肩等处都出现了难以忍受的疼痛,口服最强止痛药吗啡也不能缓解,家属心急如焚。

在经过放化疗之后,贺阿姨疼痛更加难以忍受,增加使用吗啡药物却引发了严重的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后至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会诊后,家属要求行手术治疗来缓解脊髓压迫及疼痛。

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李世亭主任、李宾主任带领的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综合评估,由于患者的疼痛评分高达8-9分,又拒绝行开颅、颈椎减压等手术,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来缓解疼痛是当务之急。经严谨的各项检查后,神经外科团队认为贺阿姨可以尝试目前国际上先进成熟的疼痛治疗方案:全植入式镇痛泵,又名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来治疗贺阿姨正经历着的难治性癌痛。

该疗法是通过植入体内的药物泵,将镇痛药物(盐酸吗啡)通过一根柔软的导管精准输入到蛛网膜下腔疼痛相应靶点位置,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临床实验显示,全植入式镇痛泵通过靶向给药比传统吃药方式具有更佳的镇痛效果。并且,鞘内用药量仅为口服药量的1/300,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

常规手术操作会将输注药物的导管放置在脊髓水平,只能覆盖身体局部神经支配区域(图2A)。但考虑到贺阿姨全身疼痛、且疼痛重点位置集中在头颈部的特殊情况,附属新华医院专家组决定调整手术路径,将导管在脑室镜辅助下直接穿刺置入侧脑室(图2B),药物通过侧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大脑和脊髓的疼痛靶点,全面覆盖贺阿姨的疼痛。

术后第一天开机后,贺阿姨的疼痛已有明显的缓解,疼痛评分降到3-4分。经过几天的剂量调整,出院前疼痛评分已降低至1-2分。出院后2周,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进行了电话回访,贺阿姨已经基本告别了疼痛困扰,日常可以行走活动,安心进行肿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