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单位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附属单位 > 正文

附属瑞金医院数次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发布日期:2024-05-24 10:05:17   点击数:

  近日,附属瑞金医院嘉定院区收治了一例35岁发热伴乏力1周的男患。患者高热、喘憋进行性加重、呼吸浅快、持续低血压、循环需要依赖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心内科立刻进行造影检查,发现并非心肌梗死。

  然而,患者病情进展很快,病情呈进一步恶化趋势,出现了严重心源性休克和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在转入重症医学科时突发心跳骤停,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管床医生杜航向、张晟、陈一竹查看患者,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情况异常危急,科室主任陈德昌和刘娇教授高度重视,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评估分析病情,认为VA-ECMO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即,大家争分夺秒、分工协作、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从决定上ECMO到ECMO成功运转,仅用了30分钟。穿刺置管、管路预冲、调节参数、滴定调整等过程快速有序,团队成员间密切配合,衔接流畅。VA-ECMO顺利运转,然而VA-ECMO在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仍然出现数次心跳骤停,虽然被医护人员抢救回来,但依然命悬一线。

  ECMO系统根据血液回输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VV-ECMO和VA-ECMO两种类型。VV-ECMO是从静脉系统引出血液,经过膜肺氧合后再将血液注入到静脉系统中,这种模式主要提供呼吸支持,循环功能依赖于患者自身。而VA-ECMO则是从静脉系统引出血液,经过膜肺氧合后将血液注入到动脉系统中,这种模式主要提供血流动力学支持。

  科室医护团队为了保护患者各系统器官功能,在ECMO、呼吸机、持续血液净化等支持治疗下,制定了一系列精细化的器官保护策略。团队每日实时监测病情变化和ECMO运转情况,建立由床旁超声、脑氧、量化脑电、无创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监测等构成的多器官功能监测系统,每日床边优化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在经历严重心源性休克、心博骤停、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南北综合征、MODS等一个又一个难关后,患者的器官功能逐渐得到恢复,生命体征慢慢趋于稳定。

  最终,ECMO治疗7天后成功撤除;第8天成功脱离呼吸机;第9天顺利撤除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步稳定。期间,医护人员制定了集束化康复策略,并不断鼓励患者。12天后,患者病情稳定,转出ICU至心内科继续治疗。

  20天后,患者经过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愈出院。回家前来到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区重症医学科,对医护人员送上锦旗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