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单位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附属单位 > 正文

附属九院陆信武团队合作研发全球首款跨弓开窗主动脉支架临床试验完成全球首例患者入组

发布日期:2023-02-23 09:10:19   点击数:

主动脉夹层作为最常见的主动脉致死性疾病,在发病到入院前即约有30%的患者死亡,之后死亡率每小时约增加1%-2%。累及主动脉弓部的夹层病变是血管外科领域最难攻克的堡垒,现有的主动脉腔内技术及器械对此种致死性急症效果不佳,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率高达10%和40%。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联合浙江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全球首款跨弓开窗主动脉支架开展了临床试验,并完成全球首例的患者入组,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可行方案。

图1.附属九院血管外科陆信武团队完成全球首款跨弓开窗主动脉支架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入组。

图2.左图为首例入组的主动脉夹层DSA造影图像:患者胸主动脉夹层合并弓部壁间血肿,且为III型主动脉弓,传统主动脉支架置入后弓部受到支架回弹力的作用,支架源性再发破口及逆撕等并发症风险高。右图为跨弓开窗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主动脉支架顺应主动脉弓部形变,效果良好。

手术在陆信武主任、黄新天主任、王瑞华副主任、秦金保副主任、杨心蕊副主任、崔超毅主治医师的密切配合下,按术前的严密计划实施,顺利完成每一步操作。手术成功重建胸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四天顺利出院。

本款主动脉支架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思路脱胎于附属九院血管外科陆信武教授团队十余年潜心研发的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全腔内修复技术。该技术为全球首创,其核心成果已获得包含主体支架、分支支架、配套脑保护装置、开窗器具、导航器具等20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其核心技术产品进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终轮候选。

本款全球首款跨弓开窗主动脉支架从研发思路上完全适合原位开窗技术和主动脉弓生理学,前期研发阶段的动物试验已证实了产品的释放性能优异,短期和中期效果良好。此次首例患者入组,标志着附属九院血管外科陆信武团队领衔的原位开窗全腔内修复技术由临床探索和研发阶段正式进入产品转化和推广阶段。

图3.本款支架由九院血管外科与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

据悉,原位开窗全腔内修复技术后续的全球首款腹部开窗主动脉支架、脑保护鞘、导航系统等多个产品已相继完成动物实验,近期亦将开展临床试验并逐渐步入临床,服务更多患者。在附属九院血管外科的推动下,原位开窗全腔内修复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腔内主动脉弓修复技术之一,在国内近百家中心推广应用,已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附属九院血管外科陆信武教授团队近年来致力于血管腔内技术及其配套器具的革新研发。其团队针对静脉闭塞性疾病的微创治疗和原位开窗主动脉全腔内修复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72项,国际PCT专利1项,并成功将8项产品转化于临床。

附属九院血管外科在九院建设研究型医院的背景下,积极推动临床器械转化和临床研究的开展,推动周围血管治疗从解剖重建向功能重建前进,促进血管外科学科发展和进步,为广大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