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单位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附属单位 > 正文

《自然》杂志采访附属新华医院李斐教授聚焦儿童孤独症精准诊疗

发布日期:2022-07-05 11:54:44   点击数:

日前,《自然》杂志针对中国精准医学和相关疾病队列建设进行调查和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斐教授,因其在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精准诊疗领域的突出贡献接受采访。

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自闭症,ASD)是一种早期起病的、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儿童社交沟通障碍和感觉运动异常为核心症状,病情复杂、异质性强、且症状持续终生。给病人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李斐教授团队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剑锋教授、罗强副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Barbara J Sahakian教授等合作,在上海市申康集团及上海交大医学院“研究型医师”项目支持下,探索儿科常用利尿药物布美他尼(bumetanide)是否能够老药新用改善ASD儿童核心症状。经过开盲和随机双盲两轮临床试验,李斐教授团队发现该药物能减轻部分ASD患儿核心症状,如严重沟通困难等;但对另一些患儿并无效果,临床有效率约30-40%。

精准医学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之一,其目标是利用精准医学来解决中国在医疗保健上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由于病因异质性大,李斐教授认为精准诊疗是未来自闭症诊疗研发的必由之路。她说:“这方面,肿瘤研究已经走在前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和ASD情形类似,并非每个肿瘤患者都对同一种治疗有反应。如果仅仅靠ASD行为学诊断、而不利用神经影像学、血清学、遗传学等生物标记物对这种复杂疾病的亚型进行精准分类,没有哪种药物和干预方式能对所有患者有效。”

为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等资助下,李斐教授从2015年起招募ASD患者和ASD高危患儿,建立上海自闭症早期发育研究队列(Shanghai Autism Early Development,SAED Cohort)。SAED队列构建基于科学界普遍认可的假说:ASD发病主要于宫内和生命早期,不良环境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发育期脑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生后行为异常。该队列不仅涵盖了明确自闭症诊断及共病儿童,且包括了自闭症高风险人群,如产前妊娠期糖尿病暴露,宫内发现侧脑室增宽及自闭症遗传高风险(如家庭中存在ASD的同胞儿童)人群等。SAED Cohort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充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基于自然社区人群中建立的前瞻性出生队列(千天计划)和宫内儿科诊疗中心的资源和优势,从影响ASD的高危环境、遗传以及胎儿脑结构等角度布局队列,进行随访。通过采集队列人群母孕期及子代婴幼儿的多时点各类生物样本(包括胎脑影像、婴幼儿期脑影像、外周血、脐带血、尿液、粪便等),同时从医院电子病例中获得各种临床检查和诊疗信息,为研究孤独症发病机制、划分孤独症生物亚型、量化主要暴露因素的损伤机制以及提高早期诊断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机遇。目前SAED Cohort已入组了超过1091名患儿,高危随访儿童1278名。

基于SAED Cohort,李斐教授团队寻找明确布美他尼的最佳适用人群。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基于脑影像和外周血细胞免疫因子等生物学标记物,团队开发布美他尼疗效反馈分类器模型,证实了包含干扰素(IFN)-γ、monokine和IFN-α2等细胞因子水平的模型可显著改善对布美他尼最佳反应组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 = 0.832),为该药在自闭症临床干预中实施精准医学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