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项目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上海交大隆重庆祝王振义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发布日期:2011-01-16 00:00:00   点击数:

1月1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校区隆重召开会议,热烈祝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教授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号召全校师生和医护员工向王振义教授学习。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宣布成立。

卫生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在会上讲话。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中国工程院秘书长白玉良、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姚海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薛明扬、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寿子琪、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参加会议。会议由张杰主持。

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苏明,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潘国礼,党委副书记徐飞,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副校长吴旦、张文军、蔡威,党委常委李建强,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国瑶、夏小和,副院长陈红专、章雄,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严肃,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陈赛娟院士,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前任院长、终身教授李宏为等。从各地赶来的王振义院士的弟子以及老领导、老教师代表,院士和专家代表,长江学者和“杰青”代表,各部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的单位负责人和师生医护员工代表参加会议。

“您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欣闻您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谨表示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王振义院士获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发来贺信,贺信中说:“从医60多年来,您严谨治学、救死扶伤,不仅在血液学临床和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多项开创性工作,而且以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您甘为人梯、德高望重,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拔尖人才,而且在为人、为医、为师、为学等方面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贺信最后,俞正声强调“上海正处于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上海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也发来贺信,代表上海市政府和2000多万上海人民,向王振义院士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韩正在贺信中说,“您是国内血栓和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所取得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您几十年来专注于治病救人、医学研究,为我国血液学、肿瘤诱导分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您始终淡泊名利,敬业奉献,严谨治学,为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作出了表率。”贺信最后强调:“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根本的要靠人才。我们特别需要像您这样的大师,培养更多的创新拔尖人才,带动提升上海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并希望王振义院士“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上海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祝愿王振义院士“新年愉快,幸福安康”。

会上,殷一璀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讲话,向王振义院士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称赞王振义院士是“我们敬佩的科学家,我们敬重的医学家,我们敬仰的教育家,我们当之无愧的学习楷模。”

殷一璀指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隆重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和坚强决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期望,必将有力地激励广大科技人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创造出更多璀璨的业绩。殷一璀表示,王振义院士是转化医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研究院的成立必将有利于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打破屏障、架起桥梁,推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临床治疗新技术,为促进上海乃至中国和世界医学事业的发展、造福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殷一璀强调,当前上海正在按照中央部署,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临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特别需要有大批像王振义院士那样的杰出领军人物,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带出一批创新团队,创造一批创新成果,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教育引导全市各行各业,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卫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向王振义院士学习,求真务实、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勇于攀登、淡泊名利、潜心事业,努力为推动城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弘扬王振义院士精神品格,宣传他的先进事迹,上海交通大学决定在校内以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活动。马德秀宣读了《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向王振义教授学习的决定》。决定指出,王振义教授是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杰出的研究型医学家。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还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教育家,是我国医学和教育领域的治学典范、为师楷模。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医护工作者学习王振义教授敬业仁爱的高尚医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的崇高思想。决定要求广大师生医护员工要以王振义教授为榜样,时刻不忘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医学院,为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马德秀在会上讲话,代表全校六万多名师生、医护员工向王振义院士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马德秀说,王振义院士获此殊荣,是全体交大人的光荣和骄傲!王振义院士的求索、奉献精神,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他的博大胸襟和高尚品格,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和教诲。马德秀指出,今年正值“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王振义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为新的起点,进一步传承交大人“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聚焦内涵抓突破,追求卓越创一流,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医学院的步伐!

教育部、卫生部、中国工程院、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等也纷纷来人来函,向王振义教授表示热烈的祝贺。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党委书记严肃也代表全校师生和医护员工向王老发出了热情洋溢的贺信。

“跟着我的团队继续攻克白血病”

王振义教授在会上致辞,回顾起血液学研究所成立初的艰苦科研条件时,还幽默地讲述了现任卫生部长、当初的研究生陈竺如何为导师抓试验用老鼠,随后深情地表示,自己在得奖的时候,深刻地体会到不能忘掉许多同志们的努力和协助;不能忘记当时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研究人员和团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辛苦;不能忘记上海市各医院、全国一些大医院、甚至国际友人们的帮助,强调“否则我们不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证明这个药是有效的,并且向全世界推广。”

随后,王老诙谐地表示,现在的“古稀之年”是指90岁,自己今年87岁,在“古稀之年前还要做点什么”。王老说:“50年过去了,我们只攻克了一个白血病,还有二十多个白血病没有办法,过去我是领导我的团队,现在我应该是跟着我的团队,再继续努力在攻克白血病的道路上做出一些贡献”。王老声音不高却很坚定地说:“我希望我的余生能再做些事情”。

王老的致辞朴素而感人,全场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敬意。

“您是永远的导师,也是永远的榜样”

“您是我们的师长,更是在治学、行医、育人、修身方面的表率,您的科学精神、高超医术、师德情操和人格风范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以王振义学生的名义并代表卫生部给老师写来贺信,向老师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并表示“相信在您的激励和影响下,我国的血液学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我国医学科学事业也必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国强以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和王振义学生的“三重身份”发言,激情讲述王老从医从教60余年来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称赞王老是“一位无私无畏、尊重科学的医生,一位精勤不倦、胸怀宽广的科学家,一位言传身教、甘为人梯的老师,一位胸怀壮志、淡泊名利的大师,一位勤于钻研、学无止境的老人”。强调在王老精神鼓舞下,必定会有更多的后辈继续坚定地走王老走过的道路,在神圣的医学殿堂里尽瘁科学、造福人类!

“王老师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所有交大人感到无比自豪。” 附属瑞金医院原院长、终身教授李宏为在发言中强调,像王振义老师这样的良医大师,之所以令人推崇、敬畏,正是因为他们以不凡的智慧、毅力和品格,做到了常人没有做到的事情。这是瑞金积淀百年的文化和瑞金人的精神财富。李宏为还对王老在转化医学方面的探索给予高度评价,指出王老创建的血研所正是“转化医学”的典范,王老本人就是“转化医学”的实践典范。李宏为指出:“王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有勇气!我尊重科学!’事实证明:有勇气,并且尊重科学,才能创造奇迹。”

“王振义老师是我医学道路上的导师,是我们医学人生中的楷模,是血研所全体同道的领路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深情回顾起跟随王老读研究生从此走上科研之路的过程,强调”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满怀激情谈到了与恩师一起从1985年就开始的对转化医学最早的探索,并代表血研所全体人员表示,将以恩师为楷模,“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

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副主任糜坚青等纷纷发言,讲述王老为师、为学、为医、为人的感人故事,表达对王老的敬仰之情。

在热烈的掌声和激昂的音乐声中,学生代表和王老的弟子们献上鲜花和礼物,向敬爱的老师表达由衷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称赞敬爱的老师“桃李芬芳满天下,教书育人勤耕耘,诱导分化结硕果,妙手回春施仁心。”

“希望交大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成立成为我国转化医学大发展的标志”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成立仪式隆重举行。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宣读《关于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的通知》。王振义、陈竺、白玉良、马德秀、张杰共同为“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揭牌。

陈竺部长在会上讲话,他围绕学习王振义院士精神,结合中国特色转化医学发展方向指出,“希望交大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成立,成为我国转化医学大发展的标志。”

陈竺说,王振义教授的学术成就充分说明转化医学研究在我国大有可为。上海血研所四代人,在王振义先生的旗帜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本攻克,而且创立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的新模式。最让人高兴的是去年血研所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儿童急症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儿童大病保障的临床路径。这样一个事实说明,转化医学是一条符合医学规律、同时也适合我国国情,能使医学科研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的学术发展道路。

陈竺指出,首先,转化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它通过从实验室到临床和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双向通道,深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健康保护促进的机制,探索新的防治策略。其次,转化医学应该被看成是一种机制,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供临床或公共卫生实用的、有成本效益的具体诊疗或干预手段、技术、方案,以便其推广、普及。第三,转化医学成果要通过行政决策进入制度安排,成为卫生政策、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以可持续性方式造福广大临床患者和人民群众,同时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

陈竺强调,希望上海交大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成立,成为转化医学在我国大发展的标志,通过研究院同仁们不懈的、艰苦的努力,在这一领域为中国医学科学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陈竺指出,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呼唤积极健康的学术文化,“浮躁、急功近利、屈从于非学术的压力,永远是真正的学者和严肃的学术机构所必须自觉抵制的。”特别是今天的医学学科已经发展到通过学科交叉解决复杂生命系统问题的系统医学时代,他希望中国科学界,特别是中国医学科学界,要以王振义老师为榜样,有创新的自信和严谨的学风,培养一种既注重创新和多学科交叉,也注重相互欣赏、相互砥砺、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王老师的教诲让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学术论文是写在人民健康事业篇章上的”,陈竺强调,科学家,特别是医学科学家要把自己的学术事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陈竺说,我国古圣先贤不仅讲“立言、立功”,更讲“立德、立行”。在今天的历史环境下,所谓立德立行就是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从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开展工作。

转化医学研究将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

转化医学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是联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研究的桥梁,是当今世界各国健康促进战略的优先发展领域。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转化医学研究具有系统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科学家和临床医务工作者紧密配合。上海交大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雄厚,附属医院数量多、水平高,临床研究力量强等综合优势,因此,学校经充分论证,决定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挂靠医学院管理。研究院将聘请国内外在转化医学研究领域杰出的科学家、研究型医生和学者成立专家委员会。

学校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把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成为与世界一流同步、多学科交叉、资源充分整合、具有强大学术竞争力的研究高地,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医疗新方法的转化,使生命医学成为我校率先冲击世界一流的主力军,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对转化医学非常重视,期望能够在高起点上建设转化医学研究院,利用现有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优势,综合学校其它学科的研究力量,力争在重大疾病的研究和诊治上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真正构建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治疗的新研究体系。2010年7月11日,在学校隆重举办的纪念强强合并五周年大会上,学校已经宣布将唐仲英基金会的一亿元人民币用于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建设。

(作者: 张文清)

(摄影: 武新民、杜欣、张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