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精神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志愿精神 > 正文

医学院志愿者包晓信灾区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09-05-12 00:00:00   点击数:

2008年6月,5.12四川大地震震后重建的号角刚刚吹响。在医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医学院团委的选拔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包晓信同学作为西部计划的志愿者,踏上了都江堰的土地,踌躇满志地希望为灾区重建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

时值2009年5月,包晓信同学已经在灾后重建的第一线上战斗了近一年的时光,经历了许多困难、挫折却也实实在在地成长成熟起来。体现出了一名交大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精神风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关领导、同事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附:包晓信同学志愿者工作小结一篇

因为充实,所以快乐

来都江堰志愿服务已经三个月了,这三个月经历了太多太多。从刚进入板房的家徒四壁到下班之后油然而生的归属感;从学四川话开始的一天工作,到午夜时分领导带领下将“夜总会”进行到底;从开始经历强烈余震的惶恐,到后来随队晚上去部队慰问压惊;从都江堰社工的招募培训,到清点御寒物资至凌晨。可以说这三个月来经历了我人生的太多的第一次,见证了许多从无到有的过程。

工作是最好的锻炼

7月15日,我们志愿者一行抵达“幸福家园”安置点,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装纱窗,联系贴地板胶,跑二手市场“淘”家具,就这样我们有了我们的第一次装修经历。同时,我们还利用接近一周的调整时间,对部分乡镇、安置点进行走访调研,为及时投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7月21日,我从民政局被派至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安置点管理办公室工作。在“决战八一”(八一前所有受灾群众入住板房)的目标下,可以说安置办的工作承上启下,非常繁忙。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开会,分管市长及各乡镇领导对现有问题进行讨论,我在旁边进行会议记录,会后做简报。于是工作上的第一个难关就在我摆在了我面前――听懂四川话。那时候我感觉每天早上起来就像做英语听力一样,思想高度集中。下午多数情况下,我会跟随安置办的同事一起对各安置点的配套设施、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督促安置点尽快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使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在检查完之后,我会及时做好记录和汇总,在晚上开会时将有关材料上报给领导,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制定好方案,于是又有了我前面提到的“夜总会”,往往晚上开完会一回板房我可以倒头就睡。

8月4日,在圆满完成“决战八一”的目标后,我又被调回至民政局基层政权科,协助科长完成与上海民政局的合作项目。学习了上海社工的先进经验后,在局长要求下,都江堰市社工科的构想也形成了。从194名社工招募,到联系上海高校专家培训,再至拟写社工科的职能职责,申报都江堰市社工协会。可以说我见证、经历了整个社工科从无到有的过程,虽然劳累,但收获相当的大。

服务中体会着感动

因为住在板房,平时和这的受灾群众也成为了邻居。他们常说其实我们挺感动他们的,一毕业,就来灾区志愿服务。其实我觉得感动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我们感动他们的时候也接受着来自他们的感动。在大难之后,看见他们能及时的从灾后乐观的站起来,积极向上,在为他们高兴的同时,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我想这对我的一生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灾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来都江堰后远离了爸妈,完全靠自己的生活补助在灾区生活,可以说现在的我是完完全全的独立了,这也是我来这之后最令我高兴的一件事之一。板房生活虽然相对有些艰苦,但和那么多的共同有梦的人一起同吃同住还是件很令人回味的事情。现在的我已完全适应了板房的生活,在空闲的时候我会锻炼身体,另外来四川后我也入乡随俗,适应了当地的各种习俗,所以生活还是相当充实有趣的。

都江堰是座美丽的城市,在这的三个多月来,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工作与生活。在都江堰我学会了成长,我的人生更趋于完整,在未来的八个多月中,我将一如继往的勤奋工作,为灾区的重建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