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精神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志愿精神 > 正文

无偿献血志愿者工作

发布日期:2010-01-13 00:00:00   点击数: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

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队管理办法(草案)

2009年11月

一、 总则

1. 为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配合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以下简称“总队”)工作,规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队(以下简称“本队”)内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上海市献血条例》、《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特制定本章程。

2. 本队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热衷无偿献血事业,乐于奉献的师生组成。

3. 本队遵循志愿者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弘扬时代精神、传播精神文明、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院及社会对无偿献血意义的认识、提高自愿固定献血者比例为目标,以无偿献血宣传和服务为内容。

二、 志愿者

1. 志愿者登记应具备下列条件:

(1) 参加过无偿献血,或热心于无偿献血事业;

(2) 具备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相适应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 遵守志愿者活动的基本原则;

(4) 自愿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并服从组织安排。

2. 志愿者享有的权利:

(1) 有权参加本队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相关活动及培训交流;

(2) 获得从事志愿服务的必需条件和必要保障。

(3) 就志愿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和监督。

(4) 相关法律、法规及总队所制订的有关规定赋予的其它权利。

3. 志愿者应履行的义务:

(1) 遵守本章程;

(2) 积极参加本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志愿服务;

(3) 宣传本队的宗旨,维护本队及志愿者的形象和声誉;

(4) 认真学习与无偿献血及志愿者活动相关的法律规章和科普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5) 在率先定期献血的基础上,积极传播献血无损已身的切身感受,宣传安全优质血液的理念;

(6) 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或损害献血工作的活动;

(7) 相关法律法规及总队规定的其它义务。

4. 各志愿者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 登记程序

1. 承认本章程的无偿献血者及热衷无偿献血事业的各年级学生均可申请为本队成员(以下统称“志愿者”)。

2. 志愿者需本人提出申请,在学期初填写报名表并参加相关知识培训。

3. 本队负责人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审核评估通过者,即可加入本队享有本章程及相关法律规定的义务和权利,同时将档案交由后勤部备案;若审核评估未通过,将此申请者报名表交由后勤部存档。同时,档案一式两份,一份纸质一份电子版。资料谨慎保管,严禁外传。

四、 志愿服务

1. 本队应根据总队安排及志愿者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内容多样的志愿宣传服务活动,向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岗位。志愿者参加服务要出示并统一佩带志愿者服务证。

2. 每个志愿者应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时间将作为志愿者评定评估项目之一。

3. 志愿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定点服务:利用业余时间到无偿献血点或指定地点参加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服务等;

(2) 校园服务:策划并组织宣传活动;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工作,服务献血师生;

(3) 社会服务:走进社区和街道,定期参与由总队开展的相关志愿服务工作。

(4) 分队交流合作:与其他兄弟学校分队组织进行合作宣传、服务活动,并且交流相关分队组织管理经验。

活动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增加。

五、 管理和培训

1. 总队统一负责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指导工作,具体工作原则上由本队组织实施,努力实现管理工作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

2. 本队自行负责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志愿工作者档案包括编号、基本情况、培训记录、服务记录、荣誉记录等。

3. 志愿者培训:血液基础生理知识和常识以及法律法规的讲解;志愿者队伍概况;招募技巧培训;参观上海市血液中心采供血流程等。

4. 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前,必需接受至少一次培训。

六、 志愿服务时间记录

1. 校园服务和社会服务时间记录:当服务结束时,由服务场所负责人或本队(副)领队长在志愿宣传服务签名单(简称“车单”)上记录并签字,交后勤部统计存档。

2. 定点服务时间记录:服务前先向无偿献血点负责人报到,服务结束时由无偿献血点负责人在车单上记录并签字。

3. 服务记录以小时为单位,最小计数单位为0.5小时,服务0.5小时以下不作记录,服务满0.5小时不满1小时应记0.5小时,依此类推。

4. 每学年统计一次,统计结果由后勤部存档。

5. 累计服务时间是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

七、本队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规划图(略)

四个部门大致分工如下:

(1) 外联部:负责本队对外联系,包括与总队及其他高校分队联系等。

(2) 宣传部:负责所有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活动评估等。

(3) 策划部:负责制定分队中长期发展规划,各类活动的方案制定并监督实行,协调各部门工作。

(4) 后勤部:负责志愿者的档案管理、志愿者服务时间认证,后勤物质技术保障及其他日常事务的管理等。

八、 表彰和奖励

1. 本队对在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中表现优异的志愿者,经审批后予以表彰。对达到上级各种奖项标准者,逐级申报表彰奖励。

2. 优秀队员考评:每学期进行一次。

3. 考评标准:服务时间10小时以上;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优异。

4. 有站点或服务对象推荐表扬者直接获得本队表彰。

5. 志愿者有违法倾向或损害志愿者及本队形象的行为,本队给予警告和帮助教育;情节严重的,本队适时取消其服务资格,直至注销其志愿者登记信息。

九、 组织保障

总队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本队志愿者宣传服务工作的规划、指导和检查。上海市血液中心社会事务科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委给予支持。

十、 退出制度

1. 志愿者毕业、提出退出申请或没有任何理由连续半年以上未参加一次活动者, 将予以自动注销登记,同时由本队后勤部备案。

2. 严重违反志愿者服务章程或损害志愿者形象,由领队级负责人共同商议提出取消其志愿者身份。

十一、附则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实行。若有未尽事宜,其修改、变更、解释权属于本队所有。

上海瑞金医院白衣天使向香港同胞捐献造血干细胞

成为本市对香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二人

本报讯(通讯员李楠)虽然扎针的时候手臂有轻微的刺痛,但周砚还是保持着淡定的笑容,守护在一旁的丈夫也深情、关切地凝视着。随后,鲜红的血液顺着导管从周砚体内流出,进入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血液分离机。

2009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护士周砚在北京道培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捐献,用于救治一位香港地区的白血病患者。据介绍,周砚是上海第二例对香港地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2002年读大学时,周砚在电视上了解到中华骨髓库在招募志愿者,其实一开始,她也与许多人一样思想上存在着顾虑。她认真仔细地搜集有关资料,从网上下载了有关“中华骨髓库”、“白血病”、“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等知识。她明白了捐献骨髓就像义务献血一样,只要小小的勇气,相信科学,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但却可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于是她毅然跑去报了名。2007年12 月周砚被通知配型成功,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周砚的家人并不知情。她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坚定地和她站在一起,成为了她坚强的后盾。为了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一起上网查找了大量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资料,利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来消除父母的不解与不安。行前,交大医学院、瑞金医院领导及周砚所在的妇产科领导也给予了她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周砚恬淡地说:“一个人为社会、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服务,是不需要任何虚名和利益的。”

4月8日,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一行专程前往北京看望周砚,并向她颁发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纪念证书和奖章。瑞金医院也派人员赴京对她进行关心和慰问。

据了解,周砚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分4月8日下午和4月9日上午两次完成。随后,香港玛丽医院的工作人员将前来进行交接,把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带回香港,移植给那位罹患白血病的香港同胞。

我院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动

团委

11月28日中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卢湾区红十字会和共青团卢湾区委共同主办的“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动”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广场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以“我公益,我快乐”为宗旨,大力倡导“人道、博爱、奉献”,活动得到了医学院师生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据了解活动开始前两周,医学院就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以海报、展板、宣传单、宣传册等形式在生活园区进行全校性的宣传活动。

仪式上,卢湾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崟同志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国瑶同志分别致辞,就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活动表达了各自的感想和希望。医学院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汪洋向团员青年发出倡议,号召全体成员踊跃参与。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同志最后讲话,对志愿者表达了敬意并对给予了此次活动高度评价。最后领导们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为了明天的希望工程”背景板上签名并与志愿者代表合影留念。当天有400多位爱心青年来到 懿德楼底楼大厅报名,有300多名当场参加了血检,光荣的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志愿者的一员。卢湾区红十字会会长苏秉公、上海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部长高亚兰、共青团上海市委权益部部长李江英、卢湾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尉荣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管处处长章雄、卢湾区机关党工委副书记王义顺和共青团卢湾区委副书记陈理出席,医学院团委副书记何园主持仪式。

据悉,交通大学医学院从98年开展此项活动至今已有1000多名师生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有3名志愿者配型捐献成功。

医高专三百余名大学生无偿献血

医高专

11月12日,上海医高专与南汇区血液中心联系,在1号楼2楼大厅内,进行了大学生无偿献血活动,我校319名07级高职学生踊跃捋袖,奉献爱心,此外,还有1名中职同学受到气氛感染,当场报名,加入到志愿献血队伍之中。

献血当天,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敏和副校长毛狄庆亲自到场,亲切慰问献血学生。在献血的过程中,同学们不计个人得失、互相关心、互相鼓励,表现出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同时,现场秩序井然,也展现出了我校学生的文明风貌。不少学生表示,作为医学生,我们更能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用我们的鲜血去换来别人的一次康复甚至一条生命,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

据悉,此次献血活动原本定于上半年进行,由于汶川地震后,市民们献血热情高涨,让申城全血和红细胞血库达到饱和,而血液(红细胞)的保存时间只有35天,为保证每一袋血液得到合理利用,我校原本已经体检合格的大学生积极配合上海市血站工作,将献血活动延后至今。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献血活动,卫生服务中心、学生科、后勤保障中心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做好献血当日场地设备等布置,并从关爱学生、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为献血学生精心准备了点心、在校营养餐以及返家班车等,给这次大学生无偿献血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院今年大学生首次无偿献血

院办;基院学生党总支

4月28日,基础医学院06级学生从早上7点开始分5个批次前往上海市血液中心参加了大学生无偿献血,标志着我院2008年首批大学生无偿献血正式启动。随车同行的还有各带班辅导员与部分学生志愿者。副院长钱关祥、院办相关负责人也相继前往血液中心慰问探望献血学生。

08年首批大学生无偿献血前期准备工作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于4月初开始着手,各带班辅导员在班级中开展了针对性的广泛宣传动员,在学生中收到良好反响。4月中旬,基院学生党总支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进行献血工作安排部署。4月18日学院组织学生集中参加献血体检,确定献血学生名单,学生积极配合,多名曾献过血的学生主动要求再次参加献血。28日当天献血过程中,从身份验证、手指采血到开始献血,学生秩序井然,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与心态。同时学生之间彼此鼓励,互相关心,发扬互帮互助精神。

整个献血活动于当天中午12点顺利结束,共计284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无偿献血。此次献血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充分展现了医学生珍视生命、奉献爱心、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使命感。

师生捋袖献血向国庆献礼

党委宣传部

9月28日,医学院10名教职工和117名研究生捋袖无偿献血,在祖国58周年生日前夕,献上儿女们最赤热的情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红、副院长钱关祥亲临上海市血液中心进行关心和慰问。院党办主任胡敏、院办副主任陈亮陪同领导并协助本次献血工作。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无偿献血志愿者们的共同心声。研究生院丁毅仁同志,在本科学习至工作期间,已连续多次无偿献血。学工部部长俞立巍、组织部副部长孟煜也参加了本次献血。

据悉,院工会和相关各部门将慰问无偿献血的教职工和同学。

医学生参加市公益主题“成分献血”

医学院闵行校区团委

5月20日上午,2007“爱心上海”520大型青年公益主题活动之“成分献血”专场活动在位于淮海中路繁华地段的襄阳公园内有序地进行着:“伸出手臂,激活生命源泉;献出鲜血,照亮濒危生命”的倡议始终在活动现场响动。有这么一群热血青年,他们深知,一袋血小板就是一个生命、一个完整的家庭;有这么一群青年,他们深知,患者的病痛、弱者的需求、血液的力量;有这么一群青年,他们深知,上海各大医院的血小板都在告急……所以今天,他们大清早就乘地铁来到了襄阳公园、来到了“成分献血”专场的现场,他们——就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委书记谢艺伟和闵行综合办沈静带队的交大医学院闵行校区献血志愿者队伍。在今天的8名大学生献血志愿者队伍中,其中4名为医学院闵行校区的同学。

经过交大红会和医学院闵行校区青志队联合组织的“成分献血”前期宣讲会,医学院闵行校区的同学积极响应并报名参加了“成分献血”活动。16日参观上海市血液中心后,交大有6名同学现场报名并接受体检,其中有4名同学来自医学院,他们分别是05级中医临床专业的郑宏、06级中医临床专业兰天鹰、中西医结合专业朱婧婷、中医基础专业周杰。而且,郑宏同学经组委会选拔成为“520”活动当天上午第一批交大献血志愿者代表、上海市高校献血志愿者代表之一,进入活动现场的全透明玻璃屋接受成分献血。上海交通大学张世民副校长及团市委领导也进入玻璃屋亲切慰问了郑宏同学并对他的无私精神大加赞许。

在接受成分献血期间,郑宏同学也代表交通大学所有献血志愿者接受了上视新闻频道等众多新闻媒体的采访,来现场的所有领导及群众都对郑宏同学翘起了大拇指:“你很勇敢,我们感谢你的无私奉献!” 到下午3点多钟,医学院4名同学顺利完成成份献血。

据了解,郑宏同学今天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成分献血”了,在去年的12月份,交大医学院闵行校区团委和上海市血液中心第一次合作宣传“成分献血”活动时,他就以分团委学生干部的身份带头参加成分献血活动,他的无私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去传扬、去学习;另外三名志愿者为医学院06级女生,作为大一女生,面对那么粗的抽血针头、面对那个在身边转个不停的血液分离机器,她们义无反顾、她们毫不畏惧,以饱满的激情和坚定的决心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发扬奉献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共建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表率。他们是播撒爱的天使,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我也要参加成分献血”,经过这些志愿者的带头作用,目前医学院已有很多的同学明确表示要参加下一次的成分献血活动。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奋发向上,乐于公益的。我们热情,因为我们懂得生命的珍贵;我们奉献,因为我们深知血液的力量。许多痛苦呻吟的患者,急切需要单采血小板。作为公益先锋的我们,应冲在成分献血的前列!多一点勇气,多一份责任,伸出我们的手臂,播撒我们的爱心,让他人的生命因我们的点滴付出而灿烂无比。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感受到了快乐,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医学院的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胡锦涛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争做新一代优秀青年,以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感染和影响周围的人群,把帮助他人当作一种习惯,走出一条美好人生路。

黄秀慧获市医务工会“双十佳”好事称号

卫校

日前,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黄秀慧老师,连续多年坚持无偿献血的感人事迹荣获2007年度上海市医务职工精神文明“双十佳”好事称号。

黄秀慧,是一名年轻而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付出。她,很平凡得没有特色,但她用无言的行动感动了身边的人。因为谁都不曾想到过,看似柔弱的她是一名多次参加无偿献血的志愿者――这就是我校的黄秀慧老师。

2002年,她还是一名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牢牢地记着4月27日第一次无偿献血的这个日子。

在那之后的每一年,她都会在“学雷锋”活动日前后,她总会去到无偿献血车上,去进行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即便在2003年,非典的那一年,她也没有停止这件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决定:从2004年起,将每年的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这更加坚定了她长期进行无偿献血的意愿,因为6月14日是她的生日,这对她来说又多了一种特殊的意义。至今,她已经拥有了6本献血证,共计献血1400ml(其中一次400ml),她觉得每一本献血证都是她生命的美好纪念。

申报医学院2006-2007年度“感动你我,和谐校园”事迹材料

血浓于水——记14次无偿献血的平凡人史天勤

史天勤,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职工,自1991年6月16日第一次无偿献血以来,累计献血14次,献血总量达3600ML。而史老师的最大心愿是:献满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4000ML!

2000年1月1日,在医学院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顾巧英的带领下,医学院教职工前往淮海路进行无偿献血,以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当史天勤老师递上自己的献血证准备献血时,却被护士以时间间隔不到退了回来。至此,史老师坚持无偿献血的事才为大家所知。

史天勤在生物统计学教研室是年龄最长的一位,长期担任教辅工作,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地工作,热热心心地助人。每天早早到办公室准备好一天的工作,等待同事的到来;有紧急的事情,则是通宵达旦。年轻老师有困难了,老教授家里有困难了,周围的同事有困难了,都能看到史老师的身影。史老师说,这是他该做的,一个职工该做的事情。就是这么平常的一个人,就是这么平常的一些事情,就是这么平常的几声“谢谢”,史老师就是这么不求回报地平凡着。

桌上摆着一叠献血证,红得很鲜艳。我数了下一共有8张,日期从1991年6月16日开始到2006年7月23日,97年开始每年献血1—2次,99年开始每年2次,2005年至今每年2次每次400ml。献血的地点有流动采血车、献血屋和血液中心。2003年在史老师献血2000ML的时候,上海市卫生局还给史老师颁发了无偿献血纪念奖章。这些献血证被史老师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没有人知道,因为我的要求,今天才得以示人。教研室的同事只知道史老师献过血,至于献了几次、献了多少,没有人说得清楚。而家人也从来不知道史老师献血的事情,史老师说,因为怕他们担心,一直隐瞒至今。“91年第一次在学校献血,发了营养费。后来我想,不是无偿嘛,哪都行,以后就没在学校献了。”

问起当初是怎么想到献血的,史老师说:“小时候就想献的,我父亲是位检验专家,当时在朝鲜战场上,伤员要输血,没有怎么办?抽自己的!”父亲的举动一直影响着史老师,而史老师又把献血归结为一个公民的“应该”,而他依然不求回报地平凡着。“帮助别人什么的大道理就不说了,我献血就跟信奉菩萨的人去烧香一样,很平常的,学雷锋的不是都不讲什么回报嘛。”我饶有兴趣地琢磨着史老师的比喻,献血,对于史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平常人做了件自己觉得平常的事,一种潜在的信仰以及理所应当。

“其实献血是件双赢的事情,既帮了别人,对自己的身体也有利。血液流失促进新陈代谢,可以防止造血机能的过快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至于献血后,是不用刻意补充营养的,以清淡为好,否则营养浓度太高,人体也无法吸收。比如平常摄入的营养过多,只能是排出体外,献血后营养需要增加,人体会自动多吸收日常无法吸收的营养量,就已经达到了补充的效果。”史老师如数家珍地谈着自己的献血经,给我这个不学医的人好好地上了一课,也算是个意外的收获。

已经年满55周岁的史老师最大的心愿是:献满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4000ML。问起55周岁后不能再献血的规定时,史老师依然坚持,如果有需要,我仍会奉献我的爱心。今年7月,血站库存告急,史老师一接到血站的消息,马上又献了血。史老师就是那个平凡的史老师,默默地奉献着爱心。

基础医学院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