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学习师德典型——金正均活动专题

发布日期:2010-01-13 00:00:00   点击数:

沪交医委[2006]21号

关于开展向金正均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各单位党委、总支、直属支部:

金正均同志是我院基础医学院终身教授,药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博士生导师,专长药物受体动力学、电生理技术、生物统计等,是我国数学药理学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他博学笃志,勤勉好学,用自己在物理、数学、工程学领域的非凡才学开创新学科、破解新难题、发展新程序。他精通六国语言,积极推动学科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教师,金正均教授痴情于讲台,教书育人,努力把“最精彩的一面留在讲台”,年近八十仍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查出了肾脏癌的他躺在病床上,仍牵挂着为学生上课,他说:“只有跟学生在一起,才感到自己活着有意义。”金正均教授为人清正刚毅,淡泊名利,以诚待人,注重团队合作,深受师生爱戴。

为进一步弘扬身边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经院党委研究决定,在全院开展向金正均同志学习的活动。

向金正均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教育和学科发展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做学问博学笃志,勤勉好学,当老师恪守师者本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学习他为人清正刚毅,淡泊名利,珍视团队合作。要学习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努力追求为学为师为人的和谐统一,自觉地加强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各单位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这次学习活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要通过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学习会、座谈会、报告会等,集中组织教职工尤其是广大教师深入学习金正均教授的事迹,并注意将学习宣传和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转化为广大教师投身教书育人、为医学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的实际行动,为推动医学院建设,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

2006年10月11日

我院隆重召开学习金正均教授座谈会

党委宣传部 2006-10-13

10月12日下午,医学院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主办的“师者本色——学习金正均教授座谈会”在懿德楼101会议室隆重举行。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赵书生,上海教育报社副社长陈亦冰,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赵佩琪,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敏,医学院副院长黄钢,上海教育杂志总编助理沈祖芸参加了会议,出席座谈会的还有金正均教授同事、学生,以及医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赵佩琪书记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在书面发言中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在上海交大,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一大批学高为师深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金正均教授正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参加座谈会的师生纷纷发言,他们一致认为金正均教授的渊博学识让人敬佩,他的人格魅力让人感动。参加座谈会的有很多都是他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年已花甲,有的还是刚刚听了一个学期课的新生,回忆起金教授上课的风采,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精彩!”金老师课堂里举出的许多形象生动的例子,几代学生都记忆犹新,敬仰和感佩之情溢于言表。金正均教授用他56年的耕耘实现了为师、为学、为人高度、和谐的统一,真正体现了师者的本色和风范。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敏宣读了马德秀书记的书面发言后强调指出,今天和中教报社联合召开座谈会,一起弘扬金教授的事迹意义很重大,金老师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范可以使我们受到进一步的教育。在我们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后包含着很多像金老师这样的老师的辛勤付出,他们感人的事迹,对我们做好人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赵佩琪书记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师者本色——学习金正均教授座谈会”是我校“学习贯彻胡锦涛回信精神,学习孟二冬做人民满意教师”系列活动的延续。我们学习金老师,就是要学习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崇尚师德,爱岗敬业,恪守教师本色,为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中精神;学习他的博学多才,孜孜不倦、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珍爱生命,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学习他无私无我,无私奉献,热爱集体,珍惜团队合作的精神。

(与会代表的发言请见学院主页“师者本色——学习金正均教授”专题报道)

金正均获《走近他们》年度人物奖

党委宣传部 2007-08-28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光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力量。在昨晚举行的“光荣与力量———2007《走近他们》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包起帆、汤钊猷、曹道云等获此殊荣,我院金正均教授荣获年度人物特别奖。

颁奖典礼于19:30分在广电大厦四楼演播室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等领导出席颁奖典礼。

《走近他们》专栏自2005年7月,由解放日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东方卫视联合推出,至今已推出上海各行各业的100多位先进人物。在栏目创办两周年之际,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举办“光荣与力量———2007《走近他们》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从《走近他们》第二年刊播的45位人物中评选出10位年度人物。活动期间,62万多人次的市民参与投票,26位专家组成评审团同期进行评选。

评审团给予了金正均教授很高评价,称:金正均教授坚持奋战在教学和医学第一线56年,直至因病倒在上班的路上,并不幸于06年11月病逝。他醉心课堂、关爱学生、淡泊名利,培养出了一大批医学人才,实现了为人、为学、为师的和谐统一。

金正均教授的儿子金泽光上台领奖,金教授的学生、交大医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红专教授上台为金泽光颁奖并献花。医学院05级50位学生出席了颁奖礼。

据悉,东方卫视将于9月1日19时30分播出本次颁奖典礼。

金正均教授教育基金”正式成立

党委宣传部 2007-11-26

“金正均教授用他的学识魅力传播科学与知识,用他的人格魅力造就高尚与伟大,实现了为学、为师、为人的统一,他的谆谆教导成为我们受用终生的宝贵财富!”在金正均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金正均教授教育基金”成立之际,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学生代表说出了对恩师的缅怀与崇敬。

去年11月22日,我院终身教授、著名药理学专家金正均教授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坛和他热爱的学生。金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课,令人折服的学识,让人景仰的品格,定格在每一位学生和同事的心中。

为了继承与弘扬金教授博学笃志、淡泊求真、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由金教授的家属、学生、同事和校友联合发起了捐建“金正均教授教育基金”的倡议,经过近四个月的筹建,“教育基金”成立仪式于11月23日下午在老红楼113室举行,今后这一教育基金将主要用于奖励我院的优秀教师,奖励或资助品学兼优或家庭贫困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倪萦音、夏铮、洪桢、金城等成为首批获得奖励的优秀教师和学生。

上海交大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朱正纲在讲话中感慨地说:我也曾是金老师的学生,在金正均教授身上我们感受到老师的高超学术、高尚师德,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爱。担任医学院院长之后,我更深刻的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关键在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院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所在,学院的发展需要一大批象金教授这样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需要像金老师这样的光荣榜样来引领其他教师共同进步,因为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成立仪式上同时宣布,金教授生前尚未出版的“医学试验设计与分析”一书将由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全部稿费都将捐赠给该基金。

成立仪式由金教授的学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红专主持。院党委副书记黄红出席成立仪式。金教授的家人、学生和同事等近40人参加了成立仪式。

据悉,在金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他的学生陈红专、冯国平和郑加麟将分别以讲学的形式缅怀恩师。

讲台作证----记金正均教授

胡德荣 2006-10-08

题记:一位大学教授往讲台上一站就是56个春秋,十分难能可贵。在当前鼓励名师上讲台的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家金正均教授无疑是一面对照的镜子。

一位78岁高龄的老教授晕倒在横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东西校园南北高架的天桥上,第二天他又依然活跃在为博士研究生授课的讲台上;

他硬是被现已成为教研室同事、他的学生拖到医院检查身体,结果这位早年作过胃迷走神经切断术、胃空肠吻合术后导致倾倒综合症,现又被查出患了恶性左肾肿瘤、并作了根治手术······

他说:“我离不开讲台,病好了我还要去教学生。”

他就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药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博士生导师金正均教授。

三尺讲台,无论是用粉笔、用教鞭的过去,还是用上电脑、用上多媒体的今天,金正均乐此不疲,他往讲台上一站就是56个春秋,他是始终活跃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讲台上年纪最大的教授

金正均1950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助教。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他又到了上海第二医学院药理学教研组任教。56年来,他从一个小助教做起,逐渐成为一名双学位的博士生导师,担任过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部主任,又担任上海市药理与毒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药理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药理学报》副主编等,无论是职务变了还是地位高了,但他上讲台授课的一颗恒心始终没变。

三尺讲台,无论是用粉笔、用教鞭的过去,还是用上电脑、用上多媒体的今天,金正均乐此不疲,走上三尺讲台他浑身来劲。金正均说:“每次走上讲台,我都会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药理学是每个医学生的必修课,这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金正均担任了博士、硕士、七年制及本科班的主讲教师。对于这门已教了几十年的医学基础课,他每每走上讲台,必定在前一晚上还是认真、悉心地备课。金正均说:“课程内容虽然早已是滚瓜烂熟了,但是在备课时我还是要特别注重并留意授课的程序、逻辑,哪里该转折,哪里该强调,哪里又该举例了。”“不备课上讲台,我是说不出口、拿不出手的呀。”

2002级七年制柯耀华说,金教授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和蔼可亲,对于交大医学院的学生来说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年近八旬还乐于教书育人,面对既深入浅出又形象生动的教学,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努力地学好这门药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系学生钱景说,金教授是一位很慈祥的老人,从来没有一点架子,他每次上课都提前二、三十分钟到教室,把投影仪、电脑等设备都调试好。课堂上,他对学生因材施教;课堂下,他和同学们很亲近,就象自己的爷爷,让同学感觉很温馨。

老教师魏丕敬说:“金正均教授前些年经常说着这样一句话:‘文化大革命被耽搁了十年,我要把这十年抓回来’。”正是在这种精神下,金正均忘我地投入了教学工作。

金正均半个多世纪伴随着讲台,从未迟到过,上午第一节有课,他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生怕误了时间,也误了同学们的学业。有时开教室门的教学楼管理人员还未到,他便坐在楼梯的台阶上边等、边想着授课的内容等,这样的情景让他的学生也碰到过多次。

金正均作为药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博士生导师,尤其擅长药物受体动力学、电生理技术、生物统计等。近几年他授课时间往往是每周4个半天,而且是中文的“医学设计原理”、“高级统计”和英文的“生物医学工程”三门不同内容为三个不同班级上课。

统计学中有个概念叫“自由度”。金正均为了讲清楚这个概念,上课时带了4只橘子放到讲台上,请学生任意挑选1只即为一次“自由度”,在挑选三次3只以后,所剩1只的情况下就不自由了,那么“自由度”就是“个数减一”。学生们纷纷叫绝,一个抽象的概念就这么被朴实无华地解释清楚了。

课间休息,金正均总是播放一些轻松幽默的动画片,让学生松弛身心、调节情情绪。同学们记得很清楚,在2003年春天抗击“非典”期间,金老师课间休息时播放的是他从网上下载的《猫的一家讲卫生抗SARS》短片。

教书育人,寓教于乐。从纯粹医学基础教学来说,金正均往讲台上一站就是56个春秋,他是始终活跃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讲台上年纪最大的教授。

走下讲台的金正均除了备课,便驰骋在科学研究中。他创建了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同时还创立了临床上合并用药的“金氏公式”,这项开创性的研究已在医药学界广为使用

金正均教授说:“上讲台是传授医学知识,走下讲台搞科研是为了更好地走上讲台。”走下讲台的金正均除了备课,便驰骋在数理药理学、电生理和生物统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数学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在药理学研究中,用数学手段探索药理学定量规律的定量药理学,已受到药理学界的关注。为了赶上定量药理学又称数学药理学这一世界潮流,1979年金正均教授和皖南医学院孙瑞元教授组织创建了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经过推选,金正均教授担任了第一任理事长。接着,在他的组织下于1982年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数学药理会议,成立了全国数学药理学术委员会。

在临床上,合并用药是普遍使用的治疗手段,以往均延用BÜrgi氏规律公式来判断合并用药后的最终效应。可是金正均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个公式的缺陷,于是大胆地提出了创新性的修正,经过实践和同行的确认,修正后的联合用药理论被誉为“金氏公式”。这个简单、易行、省时、省钱的公式,得到了许多药理学家的充分肯定,现已在医药学界广为使用。

基于金正均在电子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他在电脑未曾普及时便在普通运用的计算器上编制了一套程序,只需按照设定的操作步骤,就可以完成一些统计学上的复杂公式运算。现在电脑普及了,但他的许多国内外学生至今兜里还存放着实用的计算器和金老师编写的讲义。

另外,金正均思路开阔,在科研方面显示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实施能力,他课题设计明确,方向正确,尤其对关键性问题上解决能力强。由他主持研究、创制的电脑自动控制给药系统——肌松开玛系统,推广创导计算机统计程序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

受卫生部委托,金正均还开办了多期全国电生理技术训练班、药理数学训练班,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培养了一大批相关人才。他还主编了《药理学进展》专著和《医学实验设计原理》、《药物受体动力学》等教材,并发表论文100余篇。

金正均为人清廉,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视教学是件极愉快的事。他教书,首先教会学生做人,他以蕴藏的为人师表的优秀品德,以及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金正均1928年出生在上海,从中法学堂读小学直至获得博士学位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其学费几乎都获得了全免。他自幼爱好自然科学,喜爱物理,尤其是电学与无线电,常常在家关了房门做些电学或化学试验。他还对数学很感兴趣,后来还学过会计、速算等。

成为大学教师的金正均为人清廉,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视教学是件极愉快的事,融数学药理、电生理和生物统计于一体,把书教得生动活泼。他玩电脑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教研室老师和学生们在惊讶的同时,敬佩老人将电脑服务于整个教学。他每天在网上浏览本学科国内外最新动态,并随时下载供师生掌握国际前沿的信息。

病榻上,谈起课堂教学、谈起三尺讲台,他眼睛放光,满是兴奋与自豪。他说起他最得意的学生章鲁、陈红专,如今都已成为学科带头人。金正均经常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教学生医学知识,更重要的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现已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医学工程学组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计算机医学应用教研室主任章鲁教授回忆说:“1988年我在美国费城Drexel大学做访问学者,一次金老师来看望我,我们一起边散步、边交谈的情景至今还清晰地记忆着,历历在目。”

章鲁说,金老师不是中共党员,他和蔼可亲的谈话没有丝毫说教,却句句说得我心热乎乎的。我们一起谈学科发展、谈人才培养,“我很快回国,我对我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来没有后悔过。”

章鲁还动情地说:“特别是金老师那一句‘你对待学生要像我对你这样好’,永远记在我心里。”现在,章鲁自己也作为导师了,他带自己的学生也是像金老师一样。

药理学教研室青年教师朱瑾说:“金老师犹如家父,对我十分关心和爱护。不仅教我专业法语,在我赴法国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还经常发电子邮件教导我要珍惜目前的大环境,切忌浮燥心理。在我学位论文的统计资料碰到困难时,金老师又是在远隔重洋下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予以指导。”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经常会从他的谆谆教诲中感悟到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金正均生活俭朴,由于动过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胃空肠吻合术而导致倾倒综合症的后遗症,老师和学生们往往看到他中午只一碗烂糊面条就把自己打发完了。可是在课堂上,他经常以自己的病例为证,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到了临床好好给病人治病,不要给病人治完病后而落下后遗症。

2004年8月27日我国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十二秒九一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消息传来,金正均兴奋极了。夜晚,他把白天报纸上刘翔冲刺的大幅彩色照片扫描下来,第二天就在课堂上通过电脑播放给学生们看,以此教育学生学好医学基础知识,将来也向世界医学高峰冲刺。说起这一教学片段,金正均说:“我自己也都这把年纪了,在有生之年矢志不渝地站在讲台上,又何尝不是在作最后冲刺呢!”

一次,金正均为研究生新生作报告,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谈到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从培养开拓创新意识谈到医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他用朴实无华但很实在的语言勉励广大新生,要培养明确的学习目标、严谨的学习态度、灵活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科学基础、临床技能、职业态度、沟通技巧等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同时也将爱国荣校等情感融汇其中。报告结束后,新生们对金教授报以长时间的掌声。教书育人,诲人不倦。金正均对自己的研究生更是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他已培养了19名博士生和30名硕士生,其中不少学生在学术界已享有颇高的声望。

作为一名前辈,他尤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他认为要在一所综合性大学里里创办一流医学院,必须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而青年教师则是学科发展的未来,外语尤其重要。近年来,他致力于为基础医学院培养专业英文、专业法文青年师资。对教研室里的双语教学骨干,他更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提高语言能力和教学水平。如今他家8平方米的小书房成了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常爱去的地方。

青年女教师王昊回忆说,那年赴法国进修前,拿着填写的履历第一次跑到金老师家让他看,金老师不仅在电脑上为我一字一字地修改,还为我MP3转录下原版的法语专业会话,并且一再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这一切,至今还让我感动不已。

金正均就是这样,以他蕴藏的为人师表的优秀品德,以及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当有人赞誉他懂得六国外语时,他只是谦虚地说:“掌握外语很重要。”他承认他法语第一,英语第二,俄语第三,第四、五、六则是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他说他现在还在借助字典在学习荷兰语。

“教书是快乐的,我离不开讲台。”躺在病床上的金正均还是想着他那站了56年的三尺讲台。

《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14日第1版

“您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学习金正均教授座谈会”侧记

感动———会议室的空气似乎也有了表情。

师者本色———掌声赋予了座谈会鲜明的主题。

“您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师!”———与会者的发言都表达着同一个心声。

10月12日下午,以“师者本色”为主题的“学习金正均教授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简朴而隆重地举行。

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许多师生闻讯赶来,因为感动、因为景仰、因为震撼。

他们有共同的名字:金正均的学生;他们有共同的体会:金正均给“为人师表”注入了丰富内涵;他们还有共同的祝愿:早日康复,重返讲台!

张勇,金正均教授28年前的博士生泣不成声:“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真实、永不放弃的人!”

“我只想说他是一个好教师。”

陈红专,基础医学院院长,秉承了恩师淡定朴实的风格,“好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创造和转化知识!”

“不是亲眼见到,你真的无法想象金教授56年里的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他不仅备课,而且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备人’。”医学院人事处处长朱旭明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会议室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来自医学院的代表“抢”着发言,无论两鬓斑白的教授,还是年富力强的学者,抑或入学不久的新生。

乐经良,上海交大数学系教授、全国教学名师,为身边有这样一位同事而“震撼”:“他把生命融入了三尺讲台,从中获得欢乐、激情和力量。”

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副书记赵佩琪、潘敏不仅在百忙中亲临会场,还满怀深情地先后作了讲话。

就在离校不远的瑞金医院,金正均依旧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也许听到了学生、同事的最真诚祝福。医生告知:病情稳定……(本报记者沈祖芸 陈亦冰)

[解放日报]讲台作证——记上海交大医学院金正均教授

有这样一位老教授,78岁高龄,仍坚持每周两次为学生上课,每次半天。在校园里,师生们经常可以见到他骑着自行车赶来上课的身影。

有一天,他晕倒在学校,第二天却又活跃在讲台上。后来,他硬是被同事和学生带到医院检查身体,查出患了恶性肿瘤。

他就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金正均教授,我国药理学权威。如今,老教授正住院接受治疗,人们去探望他,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我离不开讲台,病好了我还要去教学生。”

4只橘子演绎深奥概念

三尺讲台,金正均一站就是56个春秋。无论是用粉笔、教鞭的过去,还是使用电脑、多媒体的今天,他都乐此不疲。

金正均从一名助教起步,不断成长,成为药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博导,担任过校基础医学部主任、上海市药理与毒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等。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他爱学生、爱讲台的心始终不变。

药理学是医学生必修课,金正均担任博士、硕士及本科班的主讲教师。这门课他已教了几十年,但每次走上讲台的前一晚,他还是悉心备课。“虽然课程内容我已滚瓜烂熟,但备课时我还是要特别留意讲课的程序、逻辑,哪里该转折,哪里该强调,哪里又该举例了。不备课上讲台,我是说不出口的呀。”

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动:每次上课,金老师都提前二三十分钟到教室,把投影仪、电脑等设备都调试好。有时开教室门的管理员还未到,他便坐在楼梯的台阶上等。

课上许多难懂的概念,金正均总有办法化繁为简。统计学中有个概念叫“自由度”,金正均上课时带了4只橘子放到讲台上,让学生任意挑选,挑1只即为一次“自由度”,连续三次挑走3只,在只剩1只的情况下就没有挑选的自由了,那么“自由度”就是“个数减一”。学生们为他的讲课方法叫绝。

课间休息,金正均播放一些幽默的动画片,让学生松弛身心。他挑选动画片也花一番心思。学生们记得,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金老师课间播放的是他从网上下载的《猫的一家讲卫生抗SARS》短片。

上讲台的底气来自科研

上讲台充满热情,搞科研不断创新。金正均说,“上讲台是传授知识,下讲台搞科研是为了更好地上讲台。”

他创立了“金氏公式”。在临床上,合并用药是普遍使用的治疗手段,以往均沿用一项公式来判断合并用药后的效应。可金正均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个公式的缺陷,于是大胆提出了创新性的修正,经过实践和同行确认,修正后的联合用药理论被誉为“金氏公式”。这个简单易行、省时省钱的公式已在医药学界广为使用。他还创建了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用数学手段探索药理学定量规律。

金正均在电子学领域也有深厚造诣。电脑未普及时,他就在普通计算器上编制了一套程序,只需按照设定的操作步骤,就可完成一些复杂公式运算。现在电脑普及了,但许多学生至今还保存着金老师编写的程序。

金正均还有一门“绝活”———知晓六国外语,即法语、英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他认为,创办一流医学院,必须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学好外语十分重要。近年来,他致力于培养专业英文、法文青年师资。他家8平方米的小书房,是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常去的地方。

愿在讲台上“最后冲刺”

病榻上,谈起三尺讲台,金正均满是兴奋与自豪。他的一批学生如今已成为学科带头人。金正均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医学知识,更重要的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交大医学院章鲁教授回忆,1988年他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一次金老师去看望他,师生俩边散步、边交谈,谈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金老师对他说:“你对待学生要像我对你这样好”,这句话,章鲁铭记在心。现在,身为导师的他,处处以金老师作典范。

青年教师朱瑾说:“金老师像父亲一样关心和爱护我。不仅教我专业法语,在我赴法国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还经常发来电子邮件,教导我要珍惜目前的大环境,切忌浮躁心态。当我写学位论文碰到困难时,他又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予以指导。”

课堂上,金正均经常以自己的病例为证,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今后好好给人治病,不要因医技不过关而给病人落下后遗症。那次,金正均为研究生新生作报告,从学校悠久办学历史谈到现代医学发展特点,从培养创新意识谈到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报告结束后,学生们报以长时间掌声。

短评:

金正均教授,在三尺讲台耕耘了56载,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普通教师到学术权威,始终视教书育人为生命的意义所在。老教授漫漫教学生涯的点滴片断,折射出师德的光芒。

高尚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耳濡目染,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不断坚定奉献社会的信念。

在社会转型中,有些人迷失在思想浮躁、道德困惑、市场喧嚣、价值观模糊之中,一些高校教师也因此开始不安心教学,而追逐个人名利。金正均始终坚持教师的本色,把全副身心交给学生,所体现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高尚师德,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文汇报]为三尺讲台而生

——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金正均

金正均 男,回族,我国著名药理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终身教授,药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药理与毒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药理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等。1986年荣获上海市先进教师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上海市第九、十届人大代表。

他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瑞金医院内90%的高级医生都在担忧:“金先生是我的老师啊!”56年来,金正均始终在教学一线耕耘,带着“金氏印记”的学生们如种子一般撒遍了世界各地的医学实验室和国内各大医院。

2005年冬的一天,金正均教授病倒在交大医学院东西校园之间的天桥上。第二天,他坚持给博士研究生授课。但随后,他就因为身患恶性肾癌躺在了医院内,这位浑身插着管子的教授仍思念着讲台:“我离不开讲台,病好了还要去教学生。”

在学生们眼中,78岁的金教授是最有魅力的老师,他教学范围从药理学到生物统计学,从电生理学到语言学,每门课都讲得那么引人入胜。

向舞台上的职业学习

金正均出色地运用近代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知识来研究药理学,开创了我国数学药理学新学科,开启了我国的电生理学的大门,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药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位博士生导师。而这位权威对于讲台有一种狂热的依恋:“那里是自由的舞台,寄托着我的激情。”

在讲台上,金先生喜欢盯着学生的眼睛看,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跟着一双双眼睛的变化控制着教学的节奏。当眼睛们困惑了,他尽量把问题讲得通俗些;当眼睛们明亮了,他会心地微笑着;当眼睛们疲倦了,他就讲讲笑话让大家休息一下,放松一会儿。

“一节课短短40分钟,不好好备课就是暴殄天物。”站了56年讲台,金先生仍天天备课。每节课最初的两分钟,是金先生授课变化最多的时段。刘翔奥运会夺冠了,第二天上课,他就在幻灯片上加上刘翔,“那是国家的骄傲,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同样激动呢?”印度洋海啸了,第二天他就增加海啸的照片:“同学们,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预想不到的情况。”……

“那两分钟可以与教学内容无关,也可以有关,关键是如何让闹哄哄的课堂安静下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我身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向所有舞台上的职业学习,学习他们如何与观众沟通,学习对象包括相声、话剧演员和魔术师。”金先生说。

橘子、围棋都是教具

金先生是一个做梦都惦记着创新教学方法的人,那套著名的计算器程序就是无数个睡梦中的成果“诱发”的。为了能让学生第一时间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金先生为普通的计算器设计了一套运算公式,速度甚至超过了电脑。

得知金先生病了,学生们纷纷在校园BBS上询问、交流相关情况,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谈论起金先生的课,回忆着他上课的道具——4个橘子、黑白色围棋、彩珠等等。“我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有真正懂了才能终身受用。”金先生得知学生牢记着他的“道具”非常兴奋。

拒绝参加所有有偿评审

作为国药理学会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的顾问,他拒绝参加所有有偿的评审工作:“当评审远不如在讲台上上课更有价值!”金先生10多平方米的书房兼卧室常常热闹非凡,既为学生补课,也是校内各个学科青年教师和法语爱好者的聚集地。金先生能用法、英、俄、德、意、西6种语言跟人交流,优雅的法语发音令法国人都感到惊叹。对此,金先生表示与天赋无关,都是用功的结果。

在专业要求上,金先生绝对是严师。在生活情趣上,金先生却是学生的偶像。年纪虽大,他却痴迷于日新月异的电子世界。上海制造的第一台计算机就是在他们教研室进行试用的;金先生还自己动手制作了人体刺激器等,由此开创了我国的电生理学。金先生认为,一个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丰富些、新潮些、创新些,并将知识融会贯通后再教给学生们。

本报记者 施嘉奇

我院客座教授郑加麟怀念恩师金正均

党委宣传部 2007-01-09

金正均教授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但他那博学多识、和蔼可亲、爱岗敬业的身影依然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为我们所悼念。近来,缅怀金正均教授的文章不断从世界各地飞来,他的学生、同事、朋友希望以次寄托哀思,悼念他们的恩师与益友。在这些文章中,我们读到了金教授上课时的幽默风趣,读到了他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读到了他临危时依然心系讲台,这些场面不由得我们不感动!

新年伊始,人们总是习惯用贺卡表达对别人的祝福,但是今年,很多人都会有一张贺卡再也不能寄出了。对于我们远在美国的校友、我院客座教授郑加麟来说,他把这张贺卡换成了一篇文章,同我们一起分享了与金教授在一起的日子,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再一次沉浸到对金教授的深切缅怀中去了……

《一张未能寄出的贺卡》

一张未能寄出的贺卡--忆恩师金正均教授

郑加麟 2007-01-09

美国奥马哈岁末的清晨,静静的天空飘着白白的雪,身在异乡的我在电脑前忙于给远方的亲朋捎去节日的问候与新年的祝愿。一片片绿叶,正饱含着它对根的情意;一句句贺词,正浓缩着我的思念,随着祝福,象一叶轻舟,飞过云端,飞向大洋彼岸遥远故乡的亲朋好友。突然一丝失落涌上了我的心头,触动了我心中最深的思念,因为今年我有一张逢时必寄但再也无法寄出的贺卡……

恩师是11月22号骤然离去的,享年78岁。在住院前一年,70多岁高龄的他,作为上海交大医学院的终身教授仍活跃在研究生的教堂上,他不辞劳苦,风里来,雨里去,竭心传道、授业、解惑。他的医学统计、实验设计课给一位位刚刚步入科学殿堂的学子送去知识,送去鼓励,也不时送去鞭策。几十年如一日,他的课,总是那么深受欢迎;他传的道,总是那么深入人心。

今年七月他因癌症开刀后贫血住院,我正好回国讲学去医院看他。他虽然脸色苍白,身体消瘦,但精神矍铄,斗志旺盛。他说争取熬过这一关,苍天能多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能继续他热爱大半辈子的传道授业的事业。我为他虽然身体虚弱但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感动。他一辈子风风雨雨历尽艰辛,但文革的迫害从来没有打倒他倔强的意志,他历尽人间沧桑,但雕刻时光、为人师表,倾情教书、竭力育人。看到他虚弱的样子,我是心中流泪,祈求苍天高抬贵手,让他实现这并不奢求的愿望……

11月13日我再次回国,拿着交大刚刚颁发的客座教授证书与他分享,他很高兴,也很激动,还提起他98年来OMAHA我们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讲学的情况。那次也是冬天,OMAHA也下着大雪,年届70的他,接连地与我们药理系及神经疾病中心各位教授见面,商谈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然后又给我们系所有师生进行了一场生动、充满哲理的中医、中药及哲学的历史现状及前途的讲座。一直知道金先生的英语、法语如同他的母语一般,他娴熟的发音,将中医药及其哲学的博大精深生动地展示在美国药理学同行及学生们的面前,激发了热烈的讨论。他渊博的知识,幽默熟练的语言,深富哲理的解说折服了所有的听众,我美国的同行,老师纷纷对我表示,我真是有幸能师从这位学识过人,充满智慧的大师。

后来他参观我刚刚起步的实验室,见了我的美国学生们。我对我的学生半开玩笑地说:“按照中国的辈份,金教授应该是你们的师爷了。”在一片笑声中,他语重心长的对我及学生们讲:“师爷不敢当,但有一句话我常给我的学生们讲:做一个优秀的人,有为他人着想,敢于奉献的精神比做一名有名的科学家更重要。”这句话,多少年后还常被我实验室的师生提起。

看完实验室,作为导师,他对我的发展感到很满意,并诚恳地建议我,应该综合我在中国所学,充分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西药的合作及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八年之后,他当年访问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他常说,人生不是永恒的,为师者应该能够把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下去。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这种精神是一种勇于求真、淡薄名利、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向科学巅峰攀登的进取精神,是一种承前启后,不断做出新发现、新贡献的团队精神……

“堆雪人去了,堆雪人去了……”,女儿的叫声唤回了我的回忆。推不过女儿的请求,我们一起来到雪花飘飘的世界,堆着雪人。同时,我不由自主地给她讲着一个她一岁时曾见面的爷爷的故事,女儿似懂非懂的听着,……我脑海里似远似近地飘逸着金先生去年郑重推荐给我的Sarah Brightman 与Andrea Bocelli 演唱的“Time to Say Goodbye”(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When I#######m alone I dream of the horizon and words fail me.

There is no light in a room where there is no sun

and there is no sun if you#######re not here with me, with me.

From every window unfurls my heart the heart that you have won.

Into me you#######ve poured the light,

the light that you foun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Time to say goodbye.

Places that I#######ve never seen or experienced with you.

Now I shall, I#######ll sail with you upon ships across the seas,

seas that exist no more,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I#######ll revive them with you.

I#######ll go with you upon ships across the seas,

seas that exist no more,

I#######ll revive them with you.

I#######ll go with you…

“多么漂亮的雪人啊!”透过模糊的双眼,看着堆好的雪人,看到女儿激动的红扑扑的笑脸,想着金先生遍布海内外各地的弟子们及他们的延续,我欣慰的想:“金先生及人类永恒的精神就是这么传递的嘛?”……

(作者郑加麟,现为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药理及神经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