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名师高徒同看世博活动总结

发布日期:2010-12-11 00:00:00   点击数:

活动简介

2010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为了进一步弘扬师德师风,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传承教师风范,促进形成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上海市教卫党委定于2010年5-9月举办“名师高徒同看世博”系列活动,活动由市教卫党委宣传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承办。邀请本市高校领域和普教系统内的“名师高徒”组合,共同游览世博园区,撰写世博观后感言,并开展一系列主题座谈,最后遴选出部分名师高徒组合进行媒体宣传推广,希望在整个活动中传续师生情、承继师生爱。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于3月底在全市高校和普教系统全面启动,分为集中参观世博会、征集世博会观后感、举办主题座谈会、媒体深度采访报道等阶段,其中报名遴选阶段为3月底—5月上旬,参观阶段为6月上旬,征文座谈阶段为6月中旬—6月底,媒体推广阶段为8月下旬—9月上旬。

今年3月,在本市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会议上,通过书面通知的方式将活动的通知下发相关高校和区县教育局。

4月底,组委会共收到来自18个区县和23个高校的报送名单共计108个组合,其中高校系统为56个,普教系统为52个。

5月中旬,经组委会反复协商确认,于遴选出高校领域和普教系统内的“名师高徒”组合共计34对,其中高校14对(详见附一),普教20对(详见附二),共计72人参加本次活动。

6月8日下午,35对“名师高徒”组合同游了世博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举行的出征仪式上,上海市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副书记杜慧芳等领导亲切接见了教师代表,并与全体师徒合影留念。进入世博园区后,经过事先的周密安排,师徒组合共同游览了生命阳光馆、城市人馆和中国馆。游览结束后,组委会邀请“名师高徒”组合结合同游世博的感受体会和当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撰写世博会观后感,共同探讨当前背景下教师素养提升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活动效果

名师高徒同看世博活动中高校领域和普教系统内的“名师高徒”组合共计34对。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上海市教育功臣5名、“973”首席科学家1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全国模范教师10名、全国宝钢优秀教师3名。

通过名师高徒同看世博活动,使平日里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的师徒们在游览过程中,充分利用此次更为亲近和时尚的互动交流的机会,探讨如何为人为师为学,如何丰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这些名师可以说都是上海教育界响当当的人物,其中有已经86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振义教授,也有像于漪老师这样来自普教系统、育人无数的基层老师,尽管他们中的不少人已年届古稀,但与得意门生同看世博还是让他们感到非常高兴。而在这些高徒中亦不乏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育才奖等获得者,他们同样活跃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是老师们值得骄傲的学生。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徒子徒孙三代同游世博的组合。

主题征文活动开展以来,组委会已收到征文10余篇。已征集到的文章内容均以共同游览世博活动为切入点,进而围绕如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有的更是站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畅谈了教师所应承担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宣传效果

来自《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青年报》、《天天新报》、《新闻晚报》、《东方早报》、《上海日报》、《中国教育报》、《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教育电视台》、《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等14家媒体的19名记者对本次游览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拍摄和报道。

《劳动报》上刊登的报道题目为“将为后世博上海发展出谋划策 35对名师高徒同游世博”,其中写到:来自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尹晨不仅陪伴着老师尹伯成参观,还极其细心地帮老师拿东西。尹晨说:“虽然自己是老师的学生,但比较多的还是在学校里搞研究的时候,今天能陪老师来有一种父子之间的感觉。教育本身就是依靠传承来发展的,今天能和学生一起看,能将这种传承的关系更加密切。”今年已经81岁高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看完城市人馆后非常感慨地告诉记者:“现代教育不仅要立足本土,更加要放眼世界,这样才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世博会缩短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我希望大家都能来看看。”

《东方网》上刊登的报道题目为:院士领来“徒子徒孙” 上海33对名师高徒携手逛世博园,其中写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士王振义是中国血液学研究的领头人,虽然他已经80多岁,但游起世博园来,体格健硕的他一点也不比年轻的徒弟、徒孙差劲。在生命阳光馆里,王振义在“天籁光韵”体验区触摸有奇妙的音乐回声的光束后,兴奋地说,“这个有意思!”他在园区里高兴地走来走去,让徒弟陈国强不住感叹“追不上”。973首席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陈国强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他告诉记者,在世博园,他看到了很多关于“人类健康”的元素。“对学医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有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有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城市才会更美好!”卢莹则是陈国强的学生,也就是王振义的“徒孙”,更是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今天她的“任务”就是为两位老师拍照。虽然之前和妈妈来过世博园参观,但是今天能和自己的老师、还有老师的老师一起游世博园,卢莹还是觉得很激动,“这是非常不一样的体验!”

在6月12日出版的《新民晚报》上,有一篇题为“近百小课题到世博大课堂求解”的报道中,引用了名师高徒同看世博活动中,于漪和刘京海两位名师的采访实录。

——于漪(全国劳模、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世博会纵观古今,横联世界,老师要指导学生们,不仅要看历史的传承,更要关注我们如何在现代不断创新。例如,中国馆内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就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刘京海(上海市“教育功臣”、闸北八中校长):世博会对学生的启迪,未必一定都是科技方面,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养一盆植物,或者一个小动物,完成它的成长日记,这看似简单的作业,能加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研讨及宣传

根据征文情况,组委会在6月底举办“城市发展与人才培养——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主题研讨,请参加名师高徒组合的师生就如何充分利用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教育和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传承与弘扬教育教学名师大家的治学风范、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开展书面的讨论与研讨交流。截止收到来自高校的13对和来自区县的12对师生的研讨文章共25篇,相关文章已在2010年9月6日文汇报《教师风采》栏目进行专版刊登。专版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刊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王振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只有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有着一颗救人之心的医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一个医生能否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的肯定,相比于医术,他的医德更为重要。

——陈国强(973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教师,我想在医学教育中,以“师德”带“医德”,更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医者”除了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其德行更是决定一个医生好坏的关键因素。一直认为,“救死扶伤”不仅仅是一个医生的专业目的,更是一名“医者”出于内心的一种冲动,一种对于生命的同情和敬畏。医术不是一种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手段,而是出于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方式。

——蔡云龙(著名武术家、上海体育学院)世博会提倡的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与中华武术中所提倡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从事武术事业的教育者,我们继承发扬中华武术,弘扬民族精神,于忙忙碌碌中寻找人生真谛,同时也传承着前辈们博学、厚德、崇文、尚武的人格魅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二○一○年十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