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青年报】怀揣年少的梦:去做最好的医生

发布日期:2016-09-15 00:00:00   点击数:

上海交大医学院2016级新生入学仪式昨天举行,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说,医学生要有一种钉钉子的精神,要有一股拼劲、闯劲、干劲。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新生中,不少学生都有着异常坚定的从医梦想,其中,来自黑龙江的王明久同学原本是交通大学机动学院学生,大一后自行退学,复读高三,终于在今年重新报考上交大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一圆自己的医学梦想。

复读再考只为医学钟情

王明久原本是交通大学机动学院学生,高考那年,发挥“失常”,但是读了一年大学,王明久还是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因为一些限制的原因,王明久没法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进入医学院,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退学、复读高三、重新高考。这个代价在外界看起来着实不是一般的大,但王明久觉得,如果不这样,恐怕将来自己后悔得更加厉害。

王明久说,因为倾羡爷爷治病救人的妙手,从记忆尚且模糊的孩童时期,成为一名医生的理想便扎根在了心底。然而当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瞬间,曾经的梦便破碎了,于是,他听从父母的建议填报了一个并不喜欢的专业。起初认定只要自己肯吃苦,一切的一切便都不是问题。大学第一年的时光中,他尝试了一切让自己接受现实的方法,可都收效甚微,终于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他明白对这个专业是时候说再见了。“我必须去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于是,我不顾所有反对的声音,重新回到了高中,重新开始高三平淡而充实的一年。”王明久说,朝着梦想进发的时刻,内心其实是快乐和甜蜜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明久又回到了填报志愿抉择的岔路口。曾经的经历提醒着他如今要学会谨慎思考。思来想去,交大严谨的治学氛围,开阔的视野以及医学院百年的辉煌历史都更加吸引着他。录取结果公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重新回到交大。“愿我永远怀揣着年少时候的梦,在交大勇往直前。”王明久说道。

愿将青春献给医疗事业

除了他,还有许多医学生信念坚定。毕业于上海风华中学的陈心如说,已经“入坑”的学长学姐们一直“告诫”后辈,别的职业要么有假期、要么有高薪、要么有保障,干我们这行的,只能靠信仰了。对此,陈心如深以为然:“每个人信仰不同,全看自己觉得值不值得了。”她说,在高三以前,她埋头苦读,一直认为这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却从没想过到底要个怎样的未来,没有任何规划,没有任何理想,就是那么一个无聊的空壳。

直到在升入高三前的暑假,表哥军训前确诊胰腺肿瘤,全家都提心吊胆地等着病理分析结果,但为了照顾小陈的情绪,能瞒的就瞒,还说手术后就能康复,愣是把她糊弄过去了。能和哥哥一起考上交大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她一边祈祷哥哥可以恢复健康,一边紧张地复习应考。直到有一天,从妈妈口中得知,长在胰腺上的肿瘤99.9%都是恶性的……“简直难以想象,在这段最难熬的时间里,家人都是如何提着心过日子的,而更令我内疚的是,我不仅对此一无所知,而且无能为力……这种无助感,让我冥冥中总觉得,自己要做些什么。”

陈心如的爸爸成了一个引路人,他也许只是不经意提起:做个医生吧,这是真才实学,是拿在手里的真本事。没想到,这却在女儿心底悄悄埋下种子。“幸运的是,我的表哥健健康康地重新去参加军训了,我十分感谢还给我一个蹦蹦跳跳的哥哥的彭承宏医生!感谢且崇拜!就这样,做一个医生,成了陈心如的理想,而考上交大的医学院,是她的第一步。

“妈妈心疼我吃苦,还担心医患矛盾,但正如我深信的,每个人信仰不同,全看我觉得值不值得。我想,这个答案已经不言而喻。”陈心如说,“医生是用手术刀和死神争夺生命的使者,我愿意将青春奉献给医疗事业。”

青年报记者获悉,昨天的交大医学院除了开展新生入学仪式外,还进行了授予医学生白袍仪式、新生宣誓、师长寄语和话剧《清贫的牡丹》的观摩,以此坚定和鼓励医学新生的医学梦想。

原文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6-09/13/content_30307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