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2023级口腔医学八年制班开展“口腔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班导师活动

发布日期:2025-11-26 08:41:19   点击数:

11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3级口腔医学八年制专业学生于九院科教园1号楼第一报告厅共同参与了一场以《对话未来的你——口腔医学生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班导师活动。本次课程由班导师、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医师王磊老师主讲,通过院士精神引领、职业路径解析、自我认知工具赋能,为处于“思考期”的学子们锚定职业航向,明晰成长路径。

“大三是专业学习的深化阶段,也是职业生涯的‘定向关键期’,你们既要夯实学识根基,更要找准前行方向。”课程开篇,王磊老师以邱蔚六、张志愿等院士的学术成长轨迹为引,讲述了中国口腔医学从奠基到领跑的发展历程。他提到,口腔医学早已形成多元发展生态,九院拥有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的平台优势,覆盖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正畸、种植、儿童口腔等多个细分领域,既需要深耕临床的“精准匠人”,也需要攻坚难题的科研人才,更需要兼具人文素养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医者。

为帮助学子建立科学的规划思维,王磊老师结合霍兰德人格类型论、MBTI性格测试等工具,引导同学们思考“我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三大核心问题。“口腔医生既需要现实型人格的严谨实操,也需要社会型人格的共情沟通。”他通过案例分析指出,生涯规划并非“定死未来”,而是通过认识自我、了解职场、合理匹配,将个人特质与职业需求相结合,在动态调整中实现成长。

针对“临床、科研、教学”三大职业方向,王磊导师分享了自身从第四军医大学本硕博连读,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深造,再到深耕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成长经历。他以云南山区14岁患者的救治故事为例,详细讲述了从介入栓塞到显微外科重建的全流程,强调“医者不仅要技术精湛,更要有人文温度”。同时,他结合“职业生涯五种境界”,鼓励同学们从“会做事”起步,逐步向“做得好、精于业、成绝技、达化境”进阶,在持续精进中实现职业价值。

互动环节,针对“科研零基础如何入门”“不同的科室需要哪些技能储备”等问题,他一一解答,并建议同学们通过参与课题、社区义诊、行业交流等方式积累经验。

这场生涯规划课,既是一次职业认知的普及,更是一场精神传承的接力。学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科学的规划方法,更是对“口腔医生”这一身份的深层理解——它是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是传承与创新的坚守,是在守护国民口腔健康的道路上不断精进的终身事业。正如王磊老师在课程结尾所说:“生涯规划的核心,是在认清自我中坚定初心,在把握机遇中稳步前行,最终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