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沈辛成做客“医史微鉴”讲座讲述西方卫生学说之演变

发布日期:2021-03-31 09:31:54   点击数:

3月24日晚,医学院“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举办本学期首场活动,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沈辛成以《洋泾浜消失之谜:西方卫生学说之演变》为题开展讲座。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任轶、“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原媛出席本次活动,讲座由16级临八六班张海扬同学主持。

讲座伊始,沈辛成老师以洋泾浜的疏浚与填埋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洋泾浜卫生问题的“前世今生”。洋泾浜是位于英法租界之间的一条界河,地理位置相当重要,由于垃圾堆积、浜水污浊、有碍卫生,1863年,工部局和公董局双方首次对洋泾浜的疏通问题进行协商。然而,二十世纪之交,瘴气说与细菌理论并存,观念过渡期间,新理论与旧常识融合,出现了土瘴致病、下水道毒气致病等学说。疏浚派和填埋派均为自己的解决方案找到了理论依据,双方皆以“卫生”立论,几十年间争论不休。1914年6月,纳税人特别大会商讨填浜筑路,该决议快速通过,洋泾浜问题就此解决。

尽管洋泾浜纠纷的最终解决离不开由于租界势力交错而产生的经济、政治因素,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窥探到西方卫生学说之演变,例如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土瘴说”(瘴气说的延伸)、以麦克拉根为代表的“细菌理论”(瘴气说与细菌理论的融合)。这些学说在科学上是不严谨的,却颇具说服力,令各方皆可以“科学”为名捍卫既得利益。沈老师强调,长久以来,我们认为西方、现代化和现代性这三个词是天然可以划等号的,而洋泾浜所体现出的医学知识“时差”问题,恰体现出西方人的现代化认识也是渐进形成的,并非一蹴而就。

在讲座过程中,沈辛成老师风趣幽默、频频抛梗,将上海史与医学史完美结合,时不时引发同学们的笑声和掌声。在提问环节,面对同学们关于“洋泾浜”一词为什么成为对个人口音的调侃等问题,沈老师解释到:洋泾浜虽为中国水道,但却夹在英法租界之间,船夫们为沟通交流,只好自创了一套杂糅中英法语的特色语言体系,之后上海人便戏称那些口音不正宗的人为“洋泾浜”。

讲座最后,“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原媛为沈辛成老师颁发“特聘教授”聘书,对沈老师给予医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讲座中学习到了沈老师看待历史问题的独特角度,体会到创新性思考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将进一步加强对于人文知识的学习,提升人文素养,更好地应对时代挑战,成为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