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创建动态 > 正文

“211工程”三期圆满结束 “一流学科”建设顺利启动

发布日期:2013-01-09 00:00:00   点击数:

2013年1月4日上午,“211工程”三期总结暨“一流学科”启动会在懿德楼召开。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院长陈国强、副院长陈红专、郭莲,“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一流学科”项目负责人以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相关部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孙大麟主持。

陈红专详细报告了在“211工程”三期建设期间,医学院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三期验收结果。在“211工程”三期建设期间,我院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新增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外科学(骨外)4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口腔基础医学、神经病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内科学跃升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内科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之一。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研究机构学科排名中,我院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4个学科跻身前1%。在国家项目和奖项上,我院新增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1237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25项,获国家级科技奖20项。发表SCI论文4300余篇,已连续三年居国内医学院校第一,论文质量也明显提升,先后在《Science》、《Cell》、《Cancer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通过三期建设,医学院学科整体实力获得大幅提升。据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夺得医学门类第1名。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我院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提升。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发展潜力较强的教师队伍:高层次人才不断增加,新增中组部“千人计划”6人、长江学者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杰青12人;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改善,35岁以下占36%,高级职称39%(平均48岁),博士学位58%。教育教学成果斐然: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百篇优博论文2篇。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图书信息资源、实验动物平台、数字化档案馆、大型仪器共享实验平台、现代医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科研实验配套建设等均取得了预期成效。

根据2012年12月刚刚下达的《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对“211工程”三期建设成效显著的高校给予奖励的通知》教重厅【2012】1号和《关于反馈“211工程”三期国家验收结果的通知》211部协办【2012】8号文,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全国28所受表彰的“211工程”学校之一。医学院“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的12个学科综合得分全部在85分以上,其中系统整合血液病学、儿科学、内科学得分在90分以上,系统整合血液病学更是在医药卫生一级领域排名前2.56%,被评为特别优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11工程”三期建设优秀学科代表陈赛娟院士,就系统整合血液病学学科在“211工程”三期建设经验作了交流。她认为,系统整合血液病学科之所以取得突出的成绩,首先是因为学科战略目标明晰,引领学科往明确的方向前行。其次,是以重大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拓展了疾病研究范围。第三,是注重学科文化建设,以王振义院士“甘为人梯”的精神培养学科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第四,是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学科的工作定期进行总结评估,根据进展及时制定下一阶段目标,并通过各类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为推动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使若干学科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12年5月推出了“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医学院申报的9个学科全部入选,其中:临床医学入选“A类”一流学科,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等8个学科入选“B类”一流学科。为了更好地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会议正式启动了“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会上学科规划处沈柏用处长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对“一流学科”的组织管理、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一流学科”项目的规范实施提供了依据。“一流学科”A类临床医学学科——儿童疾病的预防及干预研究方向负责人、新华医院张军教授作为代表,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建设计划。

最后,陈国强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学科建设是医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学科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要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各级领导和学科负责人要多方位关心和支持人才,帮助其搭建建功立业的平台。他强调后备人才的发展关系到学校的未来,要更加关注青年人才的工作、生活与思想动态。

陈国强要求各学科、各附属医院和二级学院,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在“有所不为”的基础上“有所为”;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不断寻找不足,不断提升实力;在学科建设和管理中,应进一步严格财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并着重做好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他表示优秀的管理队伍是医教研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保障,他要求各单位科教部门加快行动,为2013年的自然基金和其他各类项目申报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