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医学院2012年度总结大会举行。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做总结报告,院党委书记孙大麟讲话。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国瑶、夏小和,副院长黄钢、陈红专、章雄出席。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兴鹏和基础医学院院长徐天乐先后做了本单位的工作汇报。各附属单位的领导、院本部行政干部及师生代表300余人出席,大会由医学院副院长郭莲主持。
大会首先由陈国强院长做总结报告( 讲话全文 )。他说,2012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医学院迎来了创建60周年华诞。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医学院持续推进“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积极探索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交融的教育模式,全力配合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推动世界一流医学院校目标的实现;全方位促进基于转化医学的卓越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全视野彰显医学教育成果的积累,在全院师生医务员工的努力下,我们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与医学文化传承及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可喜的成绩。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增强人才制度建设与学院文化建设的凝聚力,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
二、 稳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内涵建设;
三、 夯实转化医学研究基石,科技创新初步实现从数量向质量和内涵提升的转变;
四、 优化学科结构,整体统筹布局,基地平台与重点学科多维并进,学科内涵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 全力配合国家和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项目的实施,努力加强专病和专科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六、 深化国际合作,打造开放交流的新格局;
七、 以学院60周年院庆为契机,继往开来书写优秀的大学文化;
八、 科学化校园建设,为学校良性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九、 以发展为己任,直面困难、激流勇进,走出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创新特色之路。
陈国强表示,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们国际竞争力和贡献率尚需进一步提升。管理队伍驾驭大局的能力,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研究意识有待加强;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的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尚显不足,十数年来一直缺乏大师级人物等等。
在盘点2012年工作之后,陈国强又对医学院2013年的工作做出了部署:
一、 发扬转化医学理念,强调学科发展整体布局、重点突破,抢占医学生命科学发展高峰;
二、 强化人才优先战略,发挥人才制度优势,构筑人才高地;
三、 坚持探索医学教育发展规律,深入推进基于转化医学的卓越医学教育体系建设;
四、 全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有效服务转化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
五、 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项目,增进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与能力;
六、 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水平;
七、 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形成医学文化感召力。
陈国强最后说,在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实现“中国梦”之时,我们全体医学院人也必须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不惧问题、迎难而上。期待全院师生医务员工同心协力,紧密围绕转化医学时代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标,以60年传承的信念和创新跨越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以聪明的才智和冷静的头脑,把握机遇、遵循规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向世界一流目标坚定迈进。
随后由附属一院院长王兴鹏汇报。他在题为《回首2012 展望2013》的交流中,以“稳中求进迈出新步伐”、“创新驱动取得新突破”、“质量为先取得新进展”、“创新驱动取得新突破”、“自身建设营造新文化”等板块,详细描述了附属一院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得的成绩。2012年,附属一院奉行“稳中求进”的方针,强调4个“注重”,即注重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调整医疗服务结构;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注重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注重医院和谐、协调发展,弘扬市一“主体文化”,由此保持着高位增长态势。
据了解,去年,附属一院的门急诊人次同比增加9.77%,出院人次同比增加23.06%,住院手术人次同比增加22.02%,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85天;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科技部“863”1项;获得重大科技奖8项,其中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成果奖1项、华夏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80篇。以多形式进行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委托管理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并成立了市一医院医疗集团。在医院规范管理方面,初步建立起一套严格、规范、高效、信息化、互动的管理新模式。在质量管理方面,设立了专业委员会及跨院委员会,建立专兼职质控网络;全面推行电子医嘱与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
王兴鹏在展望2013年附属一院工作时说,一院将在高效与集约低耗的医院管理、质量与结构转型的医疗管理、竞争力提升的学科与人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科研与教学、传承与品牌的医院文化建设予以高度关注并有新的作为。
基础医学院院长徐天乐从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成果、学科建设等方面内容,汇报了基础医学院2012年的工作。2012年基础医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完成的科研项目的总数及项目总经费,同比稳中有升;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达到88篇,其中《自然》系列有2篇;新建了2个科研基地,即上海市“肿瘤微环境与炎症”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学科的改革也初见成效,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全部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在全国“基础医学”的评估中,基础医学院排名第三。与此同时,又建立了心血管、代谢、免疫学、肿瘤、感染与病原、神经性疾病等六支跨学科的基础-临床交叉团队,并形成了转化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院还将形成七大学科群的框架体系。除早些年建成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外,目前又在建了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和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两个系部,该院还将筹建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系和病理中心。
徐天乐同时提出,2013年学院在重点推进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的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和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的同时,还将继续推进PI与co-PI培养计划和培育若干个跨学科的创新团队等;在机制体制方面,将继续加强与附属医院的合作,探索学科共建机制,并推行课程组长负责制和优秀主讲教师计划等。最后,他明确表示,基础医学院将牢记“建设一流”的战略目标,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为不断提高学院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声誉努力奋斗。
大会最后,院党委书记孙大麟讲话。他代表医学院对2012年为医学院及所属单位的发展而辛勤工作的全体师生医务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孙大麟还说,2012年我们医学院经过大家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举行了医学院第十届党代会,对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的医学院发展的总思路;去年我们还举行了医学院创建60周年庆典,梳理和回顾了60年来的历程,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集聚了力量。
孙大麟表示,2013年,医学院领导班子与全体师生医务员工一起,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医学发展趋势,以全面推进医学院内涵建设为重点,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力争在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推动我们医疗教育科研和管理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最后,孙大麟对医学院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1、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以“转化医学发展”为战略主题、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提升内涵,力争在医疗、教学、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2、继续推进“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部市共建”、“部部共建”的体制优势,加快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将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凝聚到“上水平、创一流”的发展轨道上;继续深入探索“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院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3、不断解放思想,善于攻坚克难,具有忧患意识,并继续在优化结构、整体布局上下功夫。确保医学教育科研与临床应用的交叉融合,促进附属单位的资源共享,同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推进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