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创建动态 > 正文

关于开展“懿德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4-03-06 00:00:00   点击数:

为进一步培养我院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科技能力、学术精神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投身学术科技实践活动,经研究,决定开展“懿德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懿德杯”简介

“懿德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委主办,是选拔医学院内优秀大学生科技作品的竞赛,同时作为向全国“挑战杯”输送优秀作品的孵化项目。旨在激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跨学科交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科研能力,发挥科技竞赛和医工结合的育人作用,实现挖掘一批科研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创新人才的发展目标。

二、组织机构

“懿德杯”领导小组顾问由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学院团委,工作小组负责人由团委书记兼任,成员为医学院学生口团委书记;组委会由校内外及各附属医院分管科研的教授及院长担任。

三、参赛对象

注册在校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四、作品类别

申报参赛的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申报类别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所属领域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3、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至E类。

五、报名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2、参赛作品须经本人或集体报名,有至少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

3、参赛作品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

4、每位报名者报名参赛的作品不得超过2件。

六、奖项设置

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次竞赛将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根据各学院组织情况和竞赛成绩,设置优秀组织奖若干。

七、评审原则

1、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3类进行评审。

2、评审过程中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为基本评判标准。

3、评审中综合考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

4、评审分为初审、复审和终审。由院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八、推进步骤

1、院内动员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4月)。各学生口基层团委按照竞赛通知的相关精神,积极动员本院(系)的学生踊跃报名参赛。

2、作品申报阶段(4月-5月)。各学生口基层团委通过院内发动,于4月上旬将本院(系)作品申报相关信息上交至竞赛工作小组。

3、院级初审阶段(6月)。竞赛工作小组对作品进行初审,公布通过初审的作品名单。

4、作品孵化阶段(6月-11月)。入围复赛的作品通过项目实施并完善,形成初步成形的科研项目。

5、院级决赛阶段(12月)。各入围决赛的团队通过公开答辩、现场展示等环节,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各若干名。根据院(系)组织情况和竞赛成绩,设立组织工作奖若干。

九、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懿德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全面贯彻落实我院卓越医学人才培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进一步推进医学院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实践。各基层团组织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部署,抓好工作落实。

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各基层团组织要通过各类网站、宣讲等形式对本次竞赛进行广泛宣传,力求将活动宣传覆盖到每一位大学生,积极动员一批学术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特别是本科生)报名参加。

把握导向,加强孵化。各基层团组织要认真研究全国、上海市“挑战杯”和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导向,积极引导学生选择符合竞赛精神的课题项目报名参赛。对有潜质的优秀团队,要为其争取学术资源,配备一批对学生课外科技工作热心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力求孵化出一批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项目。

附件:

“懿德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评委会成员推荐表.doc (30.5 KB)

2014-03-06 15:29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

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