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创建动态 > 正文

梁钦:“85后辅导员”的青春名片

发布日期:2014-05-15 00:00:00   点击数:

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日前在山东大学举行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上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思政教师梁钦荣获提名奖。

她是一名青春靓丽的“85后辅导员”,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眼中最亲切的“娘亲”。她先后担任过两个学院8个班级200多名学生的辅导员工作。指导的学生各有不同,母亲般的关怀与奉献却一脉相承。“娘亲”既是学生们对梁钦姓名谐音的昵称,也洋溢着学生们对她无私无悔付出,真心真情育人的赞美与肯定。

写日志为学生守医学理想

国内医患矛盾日益尖锐,让许多医学生感到不安与迷茫,有的同学甚至一度对学医产生了彷徨。两年前梁钦刚刚接手医学院班级时,处理的第一项事务,正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医学生的转专业申请。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很简单:父母觉得做医生太危险,坚决反对她继续学医,这让梁钦深感触动。梁钦在工作中陆续发现,学校每年申请转专业的学生中,由医学院转出的远远高于转入医学院的,她进一步了解到医生行业中全国每年流失的医学生有数十万之多,这让梁钦非常震撼。

梁钦敏锐地察觉到,每每在网络上流传医患纠纷中医护人员受伤害的新闻,她所带的学生都会产生情绪波动。对此,梁钦细心地一一记录下来,力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谈话化解学生的心结。后来她开始将与学生谈话的感悟整理成网络周记,发布在学生最常浏览的易班和人人网上。刚开写网络周记的时候,只是为自己和学生打造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渠道,记录学生们的成长经历,分享辅导员工作的所思所悟,给学生们的后半程学习打气。慢慢的,每周的周记被熬制成学生们的 “心灵鸡汤”,让学生们在思考中成长进步。

从日志到分享,从评论到转载,梁钦网络主页上的周记内容越来越丰富,浏览量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她向全国医学生发起“捍卫医学梦想”的倡议书,让医学生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共同的梦想矢志奋斗。她查阅全国数百篇医事报道、采访众多医护人员,写下《2013年医患关系沉思录》,《2013年十大医学(医患)正能量》、《我们很坚强,不会被打倒》、《救医生的命,治医生的心病》、《穿上神圣的白袍》等文章,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医学生认识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还在网络上开辟《两会“医声”》专栏,为同学们及时传达医者的声音,传递医者能量。

在一次班会上,梁钦为同学们阅读了自己的周记:《心目中的蔷薇》。父亲生病八年后离开的痛苦回忆和人生支柱崩塌之后重建信心的经历娓娓道来,感动得许多学生热泪盈眶。学生们通过梁钦的讲述,真切地感受到了患病者家属的心情,升华了对医生职业的认识和对病人情绪的理解。有一名同学这样说道:“真的感谢娘亲今天把那篇周记读给我们听,第一次知道了梁钦姐自己的故事,感谢您将心中的蔷薇花传承给了我们,感谢您为我们写的周记,感谢您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我们所有的同学想和你说:我们爱您,因为您,医学的梦想我们不会放弃。”

梁钦说:“我希望每一名医学生无论置身何种环境,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够保持一份白衣天使的纯真,永远对医生这个职业怀有自信和热情。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他们的真诚终会赢得病人们的理解与肯定。”

只为更贴近医学生的心灵

为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非医学专业背景的她,和学生一起听课、一起交流医学信息,立志成为专业化的医学生辅导员。她自学《解剖学》、《诊断学》等医学知识,并在各类媒体发表医学人文评述作品十余篇,应邀成为“医学界”网站、“健康界”网站的专栏作家。学生们纷纷感慨:“梁老师的专业知识让我们感到惊诧,而她的人文素养则更加让我们钦佩。有了她这样勤奋好学的榜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发奋图强呢?”今年,梁钦还将参与医学院《叙事医学》选修课的授课,期待通过新的渠道,为同学们带来医学人文角度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

在梁钦的办公室有一个小小的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医学人文书籍。她说:“书柜里厚厚的书籍既是对我自己的鞭策,也是为学生准备的礼物。”梁钦不间断地向学生们推荐书籍。她的办公室总是门庭若市,不断有学生光顾,向她借阅医学人文书籍,交流阅读收获。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位向梁钦借阅书籍的学生,和梁钦谈起书本与影视中医生的不同形象,一谈就是一个下午。这给予了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出身的梁钦充分的启发:书本通过理性的表达教育学生,而影视则能通过更加感性的力量感染学生,我可以让我的专业和职业成为启发学生的两只手,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启迪智慧。2013年3月,在梁钦的努力下,上海交通大学影视育人德育工作室成立了。

梁钦持续通过易班、人人网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她撰写博文《电影中的阿尔茨海默》,向学生们传递了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并鼓励学生“去攻克这一神经疾病的大难关”;她定期和医学院易班工作站合作开展影评征文活动,通过同学们对电影的解读,了解同学们的成长心声;她还在医学院主导开展了“首届医学影视文化节”,观影、参与人数达到了500人次。

“影视育人”工作室的持续发展,不但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且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文化素养,开辟了一条医学影视作品与医学人文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实践道路。作为创始人和负责人,梁钦在其中功不可没。

激发医学生“正能量”

“你开心的时候可以忘记我,但是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请你们第一时间想到我,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们。”这是梁钦对学生许下的庄严承诺。

在担任辅导员期间,不管哪个同学生日,梁钦都会在当天送上祝福;无论班级参加何种比赛,梁钦都会在旁边加油助威;每个学期初,梁老师都会请来高年级学长学姐,为同学传授经验。

形势政策课、大班讲评、同伴教育、个案沟通,她一次又一次履行着自己对学生的承诺。她和班导师双师联动,发起了导师有约、医学人文论坛、“尊重实验动物”仪式、医学专业导航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求知解惑的新天地。

2012年,为了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她主动向领导申请带队参加学生军训。那时,她的孩子只有八个月大。 20多天不舍昼夜的辛勤工作,不仅完美地保证了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更让119个女生爱上军训,在训练中展现了她们的火热青春。119个女生扎起麻花辫,创作“麻花”徽章、“麻花”口号、“麻花”连歌,用她们的活力向青春致敬,成为军营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她的影响和感染下,所带班级呈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90%以上的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义务献血,全部学生参加了导医、支教、临终关怀、健康宣传等公益志愿服务。所带班级先后获校文明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526寝室被新浪微博“上海发布”誉为“最美寝室”。

辛勤的耕耘让梁钦收获了许多荣誉。2013年年末,梁钦获得了上海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十佳博主”的荣誉称号,同时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思政教师、医学院第三届易班之星。《解放日报》的文章这样评论道:“读罢梁钦老师540多个日日夜夜的真实心语,才明白这些‘90后’大学生们为什么叫她‘娘亲’。这不仅仅是对她名字的昵称,恐怕还是一种爱的结果。爱国,爱家,爱业,爱人……爱,是人与社会存在的基本价值。老吾老,幼吾幼,爱吾爱,以及人之爱。大到家国之爱,小到师生之爱,爱是可以传递和发散的。这位医学生的辅导员,用她爱的周记向学生心中注入爱的价值。而这些走进临床的‘准医生’,将来投身为之付出誓言的事业,再把关爱带给更需要关爱的人。从小众到大众,为了每个生命的健康、平安和幸福,将爱传递。”

这一切仅仅是这位“85后”辅导员的一个起点。对她来说,愿将辅导员作为她一生的职业,用行动温暖杏林中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