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肖泽萍一行来到交大医学院,就“十三五”规划及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副院长黄钢,各部处负责人,各附属医院的院领导,学科带头人代表,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学科负责人代表等参加座谈。
会议伊始,陈国强院长对市卫计委来交大医学院调研表示欢迎,感谢市卫计委长期以来对学院及其各附属医院的支持。他表示,交大医学院既往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十三五”的预期规划均与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目标和规划是相契合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源头活水应该首先是医学教育。打造一流医学学科,培养高素质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是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基石。交大医学院应该也必须成为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中的先遣队。在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建设中,关键是统筹各方资源,科学规划卫生资源的结构和布局,交大医学院系统包括各附属医院作为上海卫生事业发展实现国际化的中坚力量,其空间布局和面积等是规划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他建议,市卫计委充分发挥上海市丰富的临床资源的优势,重点规划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重大项目,切实推进医疗科研成果的国际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会上,黄钢副院长从学院办学理念出发,围绕学院的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及任务,结合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建设框架,着重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医疗服务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医学院的建设成绩、发展困境以及“十三五”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等。
在会议交流中,各座谈代表积极发言,畅谈了对于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建议。上海市的医疗技术能力和就诊体量是符合创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标准和要求的,但目前的医疗环境、服务模式和城市保障等方面尚存不足。与会的附属医院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建设亚洲医学中心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更新观念,加大办医政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医疗服务对象的需求;构建具有品牌特色的专科专病诊治队伍;加强国际医学人才的培养;建立国际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改善城市医疗环境;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开拓卫生机构发展空间;调整医学科技项目设立方式;重塑医疗机构发展模式等,在技术、标准、业态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系统、深入和全面的考量及改进。
肖泽萍副主任对医学院在上海市医学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她指出,上海在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健康是重中之重,上海城市定位的发展目标从2020年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转变为2040年的全球城市是卫生条线的发展机遇。她表示,各位代表对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提出的中肯建议为卫计委后续制定规划政策打开了思路,拓展了视野,市卫计委将结合调研结果,聚焦卫生“十三五”规划,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上海市医疗卫生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