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具备应急护理专业技能、应急护理管理能力、应急护理科研能力的护理队伍,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以“智创防疫,高效应急”为主题,开展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创新发明竞赛。
1月28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创新发明决赛,暨创新发明交流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方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戴阳、复旦大学护理学院袁长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同济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施雁、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张翠娣、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韩挺、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研发部部长丁若垚、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林炜栋和副院长方琼,作为此次赛事的专家评委。
 
赛前,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林炜栋致欢迎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戴阳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方勇致辞。戴阳勉励交医护理人继续发扬“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精神,以本次大赛为契机,不断拓展创新思维,积极开展研究发明,创造出一批适应新时期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器具、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护理学科全面发展,为上海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提供坚实的保障。方勇副院长指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的总要求,他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本次大赛秉持着院校结合、院院共建的理念,旨在激发护理人员创新发明的热情,提高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处置质量及效率,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相关护理创新发明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护理应急队伍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整场大赛活动由附属仁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郑微艳主持。
 
 
 
 
本次“护理预备队”创新发明竞赛共收到参赛作品55份,经专家组匿名评审,最终产生18个项目进入终审,37个项目作品进入网络赛道人气单项奖评选。网络赛道人气单项奖评比于1月25日—1月27日开启网络投票通道,产生最受
临床护士喜爱的最佳人气奖共计12项。
 
18个参加终审项目以PPT展示为基础,结合其他演示进行了现场汇报。选手们利用多媒体结合实物、情景展示了各自创新项目的优点、实用性及应用前景。每一项参赛作品都紧紧围绕“智创防疫 高效应急”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交医护理人员着眼于护理细节,积极创新的意识。现场评比气氛热烈,有选手从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居家患者角度出发,设计出便于气切患者外出、进行有效防护的抗返流痰液接纳护理带;有选手设计便于临床实习同学、护工等高效进行个人防护操作学习的VR传染病照护指导系统;有选手从援鄂期间护理患者中得出启发,设计出降低护理人力成本、翻身固定转运多功能合一的移动单;有选手设计一种能使儿童张口一定时长、有效压低舌面,同时保障呼吸道通畅兼具童趣的咽拭子采集辅助装置。
专家评委从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为参赛作品进行了精彩点评。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9名。获奖情况如下:
 
  
   
     汇报人  | 
    参赛单位  | 
    汇报项目  | 
    获奖情况  | 
   
   
    王悦平  |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一种抗返流痰液接纳护理带  | 
    一等奖  | 
   
   
    韩瑛婷  |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传染病照护指导系统  | 
    二等奖  | 
   
   
    陶 夏  | 
    附属胸科医院  | 
    一种呼吸面罩  | 
    二等奖  | 
   
   
    周 燕  | 
    附属仁济医院  | 
    可调节式声门下吸引负压装置  | 
    二等奖  | 
   
   
    韩雅琴  | 
    附属新华医院  | 
    肱动脉压迫止血带  | 
    三等奖  | 
   
   
    王宾歆  | 
    附属同仁医院  | 
    一种输液安全扣  | 
    三等奖  | 
   
   
    仇静波  | 
    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 
    一种新型个人防护培训设备  | 
    三等奖  | 
   
   
    陈 琳  | 
    附属瑞金医院  | 
    多功能翻身固定移动单  | 
    三等奖  | 
   
   
    吉敏娇  | 
    附属仁济医院  | 
    便于无创面罩和口插管患者使用的口罩  | 
    三等奖  | 
   
   
    李素丽  |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新型冠脉造影手术用辅助支具在临床中的应用  | 
    优胜奖  | 
   
   
    胡 珏  | 
    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 
    情绪扑克牌  | 
    优胜奖  | 
   
   
    杜 桦  | 
    附属儿童医院  | 
    儿童专科医院“智慧公卫”急救信息平台构建实践  | 
    优胜奖  | 
   
   
    刘 佳  | 
    附属儿童医院  | 
    “护”你没商量  | 
    优胜奖  | 
   
   
    周 怡  | 
    附属同仁医院  | 
    输血多功能专用箱  | 
    优胜奖  | 
   
   
    沈碧玉  | 
    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一种儿童快速咽拭子采集装置  | 
    优胜奖  | 
   
   
    沈碧玉  | 
    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一种伤口检测用具消毒护理装置  | 
    优胜奖  | 
   
   
    沈 婕  |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 
    新型医用冰敷眼罩  | 
    优胜奖  | 
   
   
    黄维维  | 
    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之安全岛技术操作视频  | 
    优胜奖  | 
   
  
 
 
 
 
 
 
最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袁长蓉教授进行点评,她首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抗疫的同时做到科技守护健康。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指出针对当前国内反复的疫情形势,结合临床需要,创新的同时注重成果转化,一旦进入临床广泛应用将更有裨益。
 
 
创新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动力,护理创新是敢于突破的开拓精神,是善于探索的变革思维,是勇于引领的责任和担当。防控疫情常态化工作的当下,对医务人员的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希望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促进护理学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