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 学科普

如何解读体检报告上的肿瘤标志物?

【 发布日期:2022-08-22 】

新华医院 普外科 束翌俊

随着疾病预防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都会参加“年检”来确保自己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如果你还留着体检项目的详细收费单据,我敢说“肿瘤标志物”一定在收费最贵榜单的前几名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到底应该如何解读体检报告上的肿瘤标志物。

检查结果显示指标高,不一定有肿瘤,不高也不一定没有肿瘤。什么?如果是这样,体检为什么要查肿瘤标志物?希望读完这篇文章,您能略懂肿瘤标志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我们要明确:肿瘤标志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标志着肿瘤存在和生长的物质,主要包括糖蛋白、激素、癌基因产物等。

一个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灵敏度高:只要有肿瘤,标志物水平就升高。

2、特异性强且可定位:只要有标志物就该有肿瘤,不同标志物代表不同肿瘤。

3、可以定量:指标高低和肿瘤分期有关,指标高代表分期晚。但在实际临床中,能满足以上要求吗?不能。统而言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肿瘤刚开始生长时,产生异常物质的量极为有限,此时检测肿瘤标志物极有可能得到阴性结果,或数值还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同时,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完全表明机体有肿瘤,一些良性疾病也会伴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比如急性肝炎,AFP有可能升高、胆囊炎患者体内的CA19-9也可能升高;一些特殊生理状态下肿瘤标志物也可升高,比如女性怀孕时AFP、CA125、β-hCG也会升高。

因此,从肿瘤标志物的本质考虑,它并不适合普通人群的筛查。美国临床生化学会在2008年及2010年分别就睾丸癌、前列腺癌、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膀胱癌、宫颈癌和胃癌的肿瘤标志物发布了使用指南。指南中明确提出:肿瘤标志物不适用于普通人群肿瘤的筛查,但在高危人群中,它有肿瘤筛查作用。

不能筛查,肿瘤标志物就一无是处了吗?当然不是!既然临床在用,就一定有意义!只不过意义不在于筛查,而在于预后观察。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一般与恶性肿瘤的发展、消退、复发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对于已经确诊并治疗的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判断疗效;对治疗结束患者定期随访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以辅助判断肿瘤复发情况。

不看肿瘤标志物,那查啥才知道是不是得了癌症?对付不同部位的肿瘤也有不一样的筛查方法。(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这儿,相信你一定对肿瘤标志物有了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也具备了结合自身年龄、生活方式以及病史科学合理地制定体检计划的能力。


沪ICP备05052060号 沪举报中心沪公安网备31009102000045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地址:中国上海重庆南路227号东一舍102、105、107

邮编:200025

电话:021-63846590转776822或7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