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党委:王勇峰

王勇峰同志1998年进入仁济医院内科工作,1999年入党,目前是消化科一支部组织委员。他政治坚定,思想上进,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对自己严格要求,处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不忘初心,致力医疗扶贫

2015年他参加了援滇,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还是感受到了边远地区医疗条件的艰苦。2019年底他又主动报名参加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医疗队,20203月以来赴新疆对口援助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在援疆期间的工作中,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对边远地区医疗扶贫的重大意义。喀什地处南疆,地域广阔,特别是农村地区,进城路程就要花一整天,就医非常不易,很多病人能忍则忍,小病拖成大病,所以这里的疾病谱很杂,病人病情都比较重,但是很多检查项目还未开展,如何因地制宜地做好诊疗工作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科学的临床思维等,而这些却是当地很多年轻医生的短板所在。

“授人以渔”、“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成为了他援助工作中的一贯宗旨和努力目标。查房的时候,他反复教导年轻医生如何发掘病史里的线索,如何分析病情,如何制定合理的诊疗策略;做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时候,他注重传授操作技巧,规范检查流程和报告书写,演示如何做好充足的应急准备;当年轻医生拿着影像学报告照读结论时,他总是会亲自演示并讲解如何去读懂腹部影像学片子;业务学习时,他不只是按部就班地解读一些诊南,而是将自己积累的病例认真总结,分析诊断思路。

他曾经连续五个周末,天刚亮就出发,驱车3-4个小时到对口的巴楚、莎车、泽普、叶城四县及扶贫点去做义诊,每次都是一下车就开展工作。前来咨询的群众非常多,每个人都会问很多问题,他都是耐心地逐一解答。每次到义诊接近尾声时,县医院的消化科还会邀请他再去病房查房,每次他都会认真地分析、仔细地讲解,差不多每次都要忙到下午3点,然后简单地对付中饭后马上往回赶,在天黑前返回驻地。虽然一路很辛苦,但是他认为很有意义,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尽可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要,这是医疗扶贫的根本所在。

他在工作中发现当地的内镜活检做得非常少,经过调查,原来是医院在购置内镜软件时,为了压缩成本,没有选购病理模块,如果取了活检,需要手工输入病人信息后再打印申请单,非常耗时,而且很容易出错。几次求助信息科也未能解决问题,他就反复研究了内镜软件系统的构架,把每个文件夹里的内容都探索了一遍,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利用的接口,于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网查资料、学习编程,抓紧中午和下班后内镜室开放时段,调试修改了很多次,终于完成了病理申请单的自动打印小程序,使内镜下的活检可以方便地作为常规开展了,对当地内镜诊断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二、牢记史命,尽心尽力有担当

从医二十几年来,他在看门诊时,对每一个病人都非常耐心,认真倾听,详细交流,细心地分析病史,而且坚持对每个接诊病人做体格检查,每年都会由此而发现不少隐藏的病灶,使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少走弯路,同事们都戏称他为“A超”,但是他的门诊却时常需要加班到很晚。他做内镜时也特别仔细,经常会发现一些早期病变,一天的内镜工作,经常是上下午连轴转,午饭的时间压缩在5分钟内。而且他为了尽量减少病人检查时的痛苦,除了苦练基本功,自己还去体验了清醒下的胃镜检查,亲身感受哪些操作环节下会产生的不适,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操作技术。不管是门诊还是内镜,他的粉丝一直排着长队,爆满场面成为了常态。

他在消化病区担任大组长,一做就是十几年,排班、组织抢求、处理医疗投诉等事情多而杂,晚上病区里病人有变化,值班医生一向他汇报,他会马上赶到医院进行处理。有一次张尧主任做的一个胃早癌ESD的病人,晚上大出血,值班医生把张主任叫到医院进行内镜下止血,同时也向他汇报了情况,他仍然马上赶到了医院。向家属交代病情、输血抢救、联系介入和外科同事做好应急准备等一系列标准程序在不影响张主任内镜操作的情况下有序地进行着。虽然开始时止血不顺利,但经过大半夜努力,病人最终得以保守治疗而止住了血。张主任事后说“有老王在身后,我心就定了”。

2003SARS爆发的时候,他意外髂骨骨折,后来拄着拐杖到发热隔离门诊连续工作了两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援疆出发推迟,在休整待命期间,他仍然坚持上班。春节开工后的第一天,病房收治了一例吞咽障碍的病人,经过检查还发现两肺有大量渗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大家的神经都绷紧了,年轻的床位医生吓得战战兢兢,他作为一个老兵, 在做好个人防护下,揽下了问病史、查体、护送病人检查等工作,他说:“这个时候要给年轻医生做出一个表率,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能挑起重担”。到了喀什后,又碰到了当地两次新冠疫情爆发,他严格遵守防疫制度,疫情期间投入到ICU危重病例的会诊、抢救等临床一线工作中。

王勇峰同志始终贯彻着“尽最大努力,保障病人最大利益”的精神,发挥着“锻炼自己,给年轻医生做出榜样”的党员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