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东同志身为老党员,在此次防疫的战场上他坚守初心,勇挑重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总是让他倍感责任与力量,无论是在医院的防控第一线、还是在驰援武汉的战场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先进本色。
及时应对,科学防控
1月中旬,新冠肺炎的战疫还未打响,仁济医院张继东副院长作为医疗院长就敏锐地开展做好防控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疫情爆发后,他作为医院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工作组组长,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带领医疗团队研究应对举措,及时完善了医院医疗应急预案、就诊流程,制订了仁济医院新冠肺炎工作机制达百余项,并在全院做了细致全面的部署。配备强有力的医疗力量支援院内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组建专家组和会诊专家组,加强诊治力量;加强院感防控培训,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0余次。在已经临时开设隔离病房的基础上,他主张进行独栋隔离病房建设,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建了最安全的独栋隔离病房并安装CT,使对其他病人的救治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隔离病房建成后张继东同志接受了媒体采访。仁济医院东院作为浦东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特殊时期发热门诊、急诊就诊量急速增长,他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工作,严密的防控措施使得医院守住了零感染的底线。
身先士卒,带队出征
接到援鄂任务以后,他不顾前不久刚住院正在恢复中的腰痛疾病,主动请缨担任援鄂医疗队队长。此行任务艰巨,他义不容辞,作为总领队他带领上海6家单位513人于2月19日赶赴武汉。出发时他带领全队庄严宣誓:“科学防治、仁术济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亮的口号再一次坚定了全体医疗队员共同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和决心。根据上级指派任务,第八批医疗队将接管雷神山四个病区,面对空荡荡的房子,病房如何科学布局、医疗设备如何摆放、工作流程如何设置,如何保障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收治病人?面对张继东的是个浩大而艰巨的工程。他根据医疗人员配置情况,连夜研究制定方案、诊治流程等,对队员进行编组、培训,开展了大量协调工作。他带队克服重重困难从“硬装”到“软装”建设,72小时内完成准备工作,四个病区设置了192张床位和重症监护室31张床位,短时间内建成一个具备强大收治患者能力的病区,目前已经紧锣密鼓地收治病人。
鼓舞士气,提振信心
作为队长他关心队员的思想和生活,工作中注重调动大家积极性,使整个队伍斗志昂扬、灵活高效。作为临时党总支书记,他带领的这支有战斗力的党员突击队在一线奋力担当,与时间赛跑、与疾病抗争,他们拼搏的劲头深深感染了多名医疗队员,纷纷在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向身边党员学习,向党组织靠拢。当听到党中央发出组织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号召,虽然已经在抗疫的最前沿,他依然带头奉献爱心,医疗队的党员们在他带动下也积极踊跃捐款。他注重宣传报道,挖掘先进典型,发出仁济的声音,展示仁济乃至上海医务工作者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良好职业形象,树立了行业标杆,传播了正能量。
张继东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防控斗争的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有序、积极主动。他带领整个医疗队勇担当、善战斗、冲在前,形成了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誓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