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教职工观看《筑梦中国》学习体会

     

陈铿(交大医学院老干部办公室):观看《筑梦中国》第一集有感——回顾近代屈辱史,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人的图存之梦、兴国之梦、复兴之梦始终是华夏儿女共同之梦,正因为此,党才受到人民的拥护。 清王朝覆灭的教训今朝依然十分令人警醒!尽管经济总量占了世界三分之一,但是只要闭关自大,不明世界发展潮流,不发展先进生产力,就只会腐败愚昧、落后挨打、丧权辱国。

 

童宽(交大医学院党委宣传部):筑梦中国第二集观后感——国难当头,方见中流砥柱。遭遇了同盟者的背弃和外来者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经过了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带领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最终将人民脱离战争的苦海,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真真正正站了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正因为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正确的方法,才有了今日的中国,也让我们深深地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日我们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无疑都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那些年的英勇奋战,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筑梦中国》再一次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不忘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深感荣幸,但与此同时,也肩负着艰巨的责任,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前辈们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将共产党精神星火传承,相信未来,定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叶福林(交大医学院党校):通过观看历史文献记录片《筑梦中国》的第三集《正道沧桑》,给人启迪深邃、感悟良多!

《正道沧桑》主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临波谲云诡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脉络与思想启迪。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通过对《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的观看,使我们感悟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和不易;体会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新中国的接续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所明确提出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个不能否定”,不仅对于我们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于我们坚守住党在这一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成果和成就,把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高哲(交大医学院党校):纪录片《筑梦中国》的第三集《正道沧桑》主要讲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实现民族复兴,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阶段性探索,生动阐释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就像影片所总结,第一代领导集体“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阶段性探索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比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接近民族复兴的当下,只有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了解这段历史,才会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脉络更清晰,对发展思路更明确,对发展道路更认可,对发展前景更自信。真正的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筑梦中国》将不同群体实现一个个梦想的实际行动用镜头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用历史的视角、发展的眼光传递着“中国梦”的正能量,弘扬着中国精神,也定会凝聚更广泛的中国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武剑华(交大医学院纪委):观看了《筑梦中国》第4集《伟大转折》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这段历史早已耳熟能详,但当一幕幕熟悉的镜头出现的时候,我仍然感慨万千。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发展高潮后,“文革十年”使得中国复苏的道路被打断,如何发展是一个历史的选择。事实证明,运动式的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不是僵化的执行“两个凡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解放思想,才能找到正确的前行道路。

恢复高考为什么能引起那么大的影响,因为恢复高考意味着知识再次被重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是成为鼓舞人心的实际行动。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看,知识无疑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大动力。正是把握住了这一规律,我们党才在历史转折期间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正确观点。

中国梦使我们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中国梦正在唤醒我们这个沉睡了多年的民族,这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国家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而梦想要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才能实现梦想,否则梦想就是空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明确了发展经济这一主线,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前看。正如邓小平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破了旧的思想束缚,而改革开放就是一次实践探索。实践证明,中国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张宜岚(医学院档案馆):开往春天的列车——《筑梦中国》第四集“伟大转折”观后感

 

他,是一位英才,他乡留学求真理,满腔热血为救国。他,是一个战士,久经沙场勇抗敌,金戈铁马大别山;他,是一名斗士,三起三落不自弃,一心一意谋未来;他,是一位改革者,一位先行者,一位开创者,一位领导者。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观看完《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四集:伟大转折的篇章后,我的脑中不断萦绕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回顾中国历经的种种风雨,在中国陷于困境的迷茫境遇之时,是这位“打不倒的小个子” 把中国“带出了落后和孤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来,而这条道路的起点,正是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

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正如《筑梦中国》前几集篇章中为我们重温的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型,经历了人民从受压迫到当家作主的解放。但是,中国的追梦、筑梦之路却是重重坎坷,无论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洋务运动,又或者是成功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的辛亥革命,最终都没能使中国真正走出困境。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勇于改革和革命的领导者们和时代先驱,通过他们的不懈探索和勇敢实践,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主权,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可以说,是历史的种种机遇和选择造就了中国的伟大转折,这其中包括世界的外部环境、中国内部的各种矛盾等,而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筑梦中国》第四集中说到,中国是在困顿与落后中踏上改革开放之路的。回望当年“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抉择,是邓小平“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的疾呼开启了激荡中国、震撼世界的伟大变革。恩格斯说,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邓小平正是以他的高瞻远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创造前无古人的制度变革,他所开辟的“中国道路”,使中国和平崛起于世界舞台。

社会之变,思想先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禁锢,在全国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声。同年12月,在一次党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把工作重点从“无休止的群众运动和思想争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次思想的解放,邓小平以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把握,使中国挣脱桎梏,走上以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为重心的发展道路上来。可以说,直到那时,中国的现代化才从被动“睁眼看世界”的外生型转变为内源型现代化,才真正融入世界大格局中,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回眸历史,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走过许多弯路,甚至发生过重大的偏差,存在着明显的空想主义色彩,脱离现实的基础。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正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一再申明,他们的理论“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邓小平正是依据实事求是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使中国走出了固步自封和盲目情绪,使改革开放深入人心,从而迎来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

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史上,正是有着这样一次边缘力量的自发行为推动改革,改写了中国历史。小岗村农民秘密自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给予充分肯定,被认定为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并给予合法地位,变成全国政策和新的制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说,“中国的成功就是边缘革命”,即在边缘上一点一点地渐进式来推动制度变革。所以说,中国改革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有着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有着自下而上的大胆实践,而这也正符合邓小平在推进经济现代化时所喜欢讲的“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的春天,邓小平以一个不平凡的设想,使得中国南方一个小渔村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成为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在邓小平同志眼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使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也使中国从此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92年,面对经济特区是“和平演变的温床”的声浪和改革“姓社姓资”的质疑,已是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以没有任何职务,只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开始“南巡”,既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又到了经济中心上海。一路上,邓小平发表了大量有关坚持改革开放的精辟论断,“回避意识形态的争论,以实际的经济效率为判断依据,不要再争姓资姓社了,只要能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就允许去试,就允许去做”;“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 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他用短促而掷地有声的话语来评价自己的作用——“我的作用就是不动摇”,对十几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作了基本的总结,并要求国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坚决地试。这次隐秘而伟大的“南巡”消除了人们心中的疑虑,由此掀起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高潮。

自古改革多崎岖。邓小平以他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胆略,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实干精神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坚定信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国营企业的改革,从宏观调控机制改革到经济体制改革,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沿海、沿边、沿江地区的开放,邓小平带领着历经沧桑的中国砥砺前行,奋起直追,一步步走向了现代化,神州大地“忽如一夜春飞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国整体经济活动和社会建设越来越迸发生机和活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邓小平以 “一个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富有勇气的改革家”和“一个新中国的梦想家”,将社会主义中国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邓小平的这些话语不仅是理论,更是实践着的哲学,这位改变中国历史的伟人,带领着我们一同乘坐开往春天的列车,去往红日映天,春晖洒暖的梦想彼方。

寻路中国,我们一路求索。筑梦中国,相信圆梦有时!

 

 

彭树涛(交大医学院党委办公室):《筑梦中国》观后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通过纪录片的回顾,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历史记忆之中,在一代又一代先人们的不懈奋斗中“枝繁叶茂”。如今到了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如何让中国梦在我们这一代“开花结果”,则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尤其需要青年人的激情和创造。青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青年的希望就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担负起历史责任是青年义不容辞的义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青年人只有把自己的宏图大略,志向抱负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使美好的理想与梦想变为现实,也才能彰显自己的真正价值。

 

张晓晶(交大医学院党委宣传部):梦想照进现实——梦想如何成为现实,十七亿中国人的梦想如何成为现实,《筑梦中国》这部有关中国当代梦想的宏伟巨作,告诉我们昨天,告诉我们今天,告诉我们明天。

百年追梦,我们重温了历史;认清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我们活在当下;敢为天下先,筑梦天下,我们展望未来。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的意义,中国梦对世界的意义……在这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前,我们勇敢面对,从容应对机遇和挑战。

整部片子中,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个主题,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中国梦的阐述和一些重要的新观点,新论断,还采访了大量的,不同阶层的人物,大家从自己的视角和观念表达着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期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年们的历史意识,国难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自强精神是国家之根本。

这部片子以其恢宏磅礴的气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每个人都会更加深刻地懂得: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而努力奋斗。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守护的是国家的未来,我们的梦想和追求与国家的昌盛息息相关,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又是国家的梦,还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将这个伟大梦想变成现实。

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回首过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却,让这些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基石。

  

游佳琳(交大医学院团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风雨如磐的近代反抗外侮史,到中国共产党中流击水勇担使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在正道沧桑中兴起,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实现历史弯道超车;从“三个代表”带领中国实现新世纪的跨越,到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新境的美丽画卷让我们登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新高度;从习近平总书记坚强有力地宣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到如今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正在走向圆梦终有时的伟大理想之路……七集纪录片,展现的是中华民族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奋斗史,也是改天换地、硕果累累的辉煌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没有一种梦想,比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梦想更加豪迈壮阔;没有一种力量,比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共同力量更加排山倒海。回眸历史,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每一个中华儿女对所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所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也倍加清醒。筑梦不辍,砥砺求索;圆梦有时,不忘初心。吾辈将在追求复兴梦想、构筑复兴梦想的道路上向着更高、高远、更宏伟的目标,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葛鹏程(交大医学院党委组织部):

《七律·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有感》 

荣耀千秋明华夏,沧桑百年暗故园。

山河破碎燃星火,中流击水挽狂澜。

励精图治辟新天,筚路蓝缕不畏难。

今朝自立凌云志,复兴梦圆震宇寰。

 

 

许恺恺(医学院党委统战部):筑梦中国砥砺前行——观《筑梦中国·世纪跨越》有感

20世纪90年代,当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在改革的阵痛中飞速发展时,生于上海、长于浦东的我也在懵懂中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时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与中国、与上海一起实现着自我的一次又一次跨越。从农田到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浦东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跨江大桥连接东西;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逐渐丰富的物质生活让粮票、肉票等成为历史;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中国屹立于世界舞台,上海让生活更美好。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1997年,我国提前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的腾飞也让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而积极的力量。1997年7月1日零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我和无数的中国人一起激动而自豪地迎接着香港的回归和祖国的崛起。渡过经融危机、加入世贸组织、取得抗洪胜利,往事一幕一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困难时凝聚人心,在奋斗中激励斗志,在胜利时指引我们永远向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年幼时曾登台演唱过的歌词,如今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沉淀,褪去了青涩,留下的是坚定与永恒。

一百年前的世纪之交给中国带来了八国联军的枪炮和屈辱,一百年后,它给中国带来的是光荣与梦想。“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跨世纪一代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工作生活的点滴做起,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自觉自发地凝聚到集体中去,在协作中提升自我,在实现个人梦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回首过去,我们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审视现在,我们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牢记,梦想照进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努力奋斗;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