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团的组织建设为重点 开创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复旦大学党建带团建的探索与实践

     

     复旦大学党委对团组织建设的定位是:党政干部的蓄水池,团结青年学生的凝聚源,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头羊,倡导创新精神的先锋队。根据这一要求,复旦大学团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立足自身的特点,在团的组织建设中积极探索与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一手抓干部培养,一手抓自身提高,加强团干部队伍 建设
  
     一是通过中心组学习与青干班培训,提高团委书记班子的工作水平。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团委书记必须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并提名团委书记为党委委员候选人;团委书记班子成员定期参加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和培训,并列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划;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兼副校长,经常对团组织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些措施切实保证了团组织负责人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是通过实行"三定"方案,加强团委内部管理与队伍建设。在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团委实施了"三定"工作方案。所谓"三定",就是通过"定岗、定责、定人"来规范团委各职能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界定和人员配备,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来推动团委的全面工作。校团委的部长、副部长均面向全校团员青年实行公开招聘,使更多的新鲜血液汇聚到整个共青团工作中来。同时,学校在"三定"方案中特别强调"四挂钩"(与评优挂钩、与评奖挂钩、与入党积极分子推荐挂钩、与优秀毕业生推荐挂钩)的保障机制,尤其是与入党积极分子推荐挂钩,拟建立团委内部的党章学习小组,乃至党支部,积极作好向各级党组织推优的工作。
  
     三是通过人才工程预备队工作,促进团干部梯队建设。为了整合人才资源,完善人才机制,学校党委自1995年起开始实施"人才工程预备队"制度,人才工程预备队员可直升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期为四年,学习期间担任辅导员或专职团干部工作。在党委的政策倾斜和关心帮助下,团委的正副秘书长均由人才工程预备队员担任,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可推荐进入人才工程预备队,工作表现突出的人才工程预备队员可推荐进入书记班子。党委通过人才工程预备队培养了一批高学历、有能力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后备干部,保证了共青团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是通过上岗培训和岗上培训,完善基层团干部的素质。"少一些功利色彩,多一些公益意识;少一些表面文章,多一些实质内容;少一些铺张浪费,多一些勤俭节约;少一些夸夸其谈,多一些脚踏实地。"这是党委对各级团学干部的素质要求。为此,团委提出"抓基础、抓基层"的双抓工作,特别重视基层团干部建设,要求基层团干部参加团校培训,持证上岗,并实行上岗培训与岗上培训的双重机制,保证基层团干部的质量,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队伍基础。
  
     二、一手抓落实,一手抓基础,推进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 设
  
     党委一贯要求团的建设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为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帮助,校团委建立了与基层的项目合作、团委专职干部联系基层团组织的制度,加强同基层团组织的联系与交流。
  
     在组织建制上,团委组织部负责指导基层团学组织的特色活动、主题团日及组织评优工作。团委"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工作推进中心"充分利用学校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推动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初步形成网络化的运行机制和评优机制。团委"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指导各院系的青年志愿者分队的活动,建立全校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团委"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则对校内各类学术科技创新组织实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建立完善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的组织机制、保障机制、竞赛机制、风险投资机制。
  
     在活动机制上,采取"活动覆盖"方式,努力实现各基层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对各院系分团委的活动给予政策上的方向指导和资金上的适当支持。尤其在资金支持上,校党委给予团委三年三个一百万资金资助,即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标志性学生社团三年投资三个一百万。团委用这笔资金扶助基层分团委的品牌活动、特色活动,并加强这些活动的宣传报道。
  
     在干部配备上,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出面协调,各院系分团委书记由人才工程预备队员以上的青年教师担任。校党委对基层团学干部提出要求,要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勤俭之风,要在服务同学的同时锻炼自己,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团支部建设上,团委贯彻党委抓基层、抓基础的要求,开展争创特色团支部活动。各团支部纷纷想点子,出新招,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品牌特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生命科学院九六团支部坚持到上海动物园做义务讲解员,举办"爱鸟周"活动等。
  
     三、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提高,切实加强公寓化社区团 建工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强,完全学分制、后勤社会化、公寓化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淡化了班级概念,导致传统团支部构建体系的基础资源出现流失现象。为了配合党委深化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团委在党委的支持下努力争取占领青年学生思想工作的新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团建工作。在学生生活园区建立复旦大学共青团工作委员会,通过团委--团工委--团支部的条线关系加强对生活园区团员的管理,通过对生活园区团员"双重身份"的确认加强团员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以此为基础,团委提出"支部建在楼里",以楼为单位在生活园区十栋宿舍楼里建立团支部,推行特色楼建设。目前这一方案正在试点运行中,团委在男女宿舍楼各选择一栋作为试点。
  
     四、一手抓创新,一手抓覆盖,探索高校社团团建工作
  
     学校团委根据党委的要求,把学生社团纳入到"一体两翼"的大团建体系中,以团组织为主体,学联组织(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为辅助,注重发挥学联和学生社团的自身优势与协同效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社团团建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学校共有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四大类六十三个学生社团,每年发展会员二千多人,组织各类活动四百余项。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团管理体制,党委决定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和投入,三年内投资一百万建成十个标志性社团。团委拟成立社团指导中心,对校园社团建设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对标志性社团直属团支部进行直接领导。对社团组织中的团员进行动态管理,而对社团的具体业务管理则实行"托管",委托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组织进行日常管理与登记。为进一步探索团组织管理学生社团的有效方法,团委正积极筹备"上海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讨会",并继续开展团中央团建创新课题"高校社团型青年组织"的试点工作。
  
     五、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探索创业团队的团建工作
  
     团委通过在"勤工助学中心"设置团工委,在学生超市等实体中设立团支部,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引导和服务。这一大胆尝试很快受到党委的高度赞扬与大力支持,并建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勤工助学实体中团组织的机构和职能。为此,团委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计划以经营实体为单位建立团支部,选举团代会代表和团工委委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勤工助学中心团工委的工作重心应设定为校园文化建设,以此为主,加强联络沟通、监督公司经营活动、维护员工利益、组织员工培训等基本职能。同时,加强与团委的联系,及时传达上级团组织的有关精神,健全完善考评制度,引入工商企业团组织考评称号,如设"青年文明号"等。勤工助学中心团工委是一种全新形式的团组织,有利于加强创业型团队的队伍建设,增强团组织在创业型团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