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百余名党员开展亮身份见行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临时党总支正式成立,临时党总支书记、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闵建颖向定点医院全体党员发出党员亮身份、见行动倡议,百余名党员纷纷响应。

进入病房工作的党员,身穿防护服后,统一在背后写上“我是党员某某某”,在外围的管理、后勤人员佩戴党徽在岗工作,整支队伍以毫不退缩的战斗姿态,冲锋在抗疫的第一线。

“转为定点医院首日,我们收治了50名新冠阳性患者,其中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15位,多为脑梗、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仁济医院南部院区2楼病区负责人陈怡主任医师介绍,“有的医生本来值夜班,刚从舱内出来休息了2小时,又穿上防护服进舱工作;有的医生从3月份到现在,以医院为家,住在医院,守在病房;不少年轻党员完成上轮任务后积极请战,主动提出再上前线的请求。”

作为定点医院临时党总支仁济医生党支部书记,陈怡对党支部内拥有这样一批勇于担当的医生党员感到自豪。目前,该病区累计收治病人超80名,其中四分之一的患者为急危重症患者,截至今日(4月20日)下午5时,2楼病区内已有30名患者出院。

“在这次疫情中,急诊科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支部里的医生党员们有担当、敢作为、不畏难,展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和精神。同样,我也相信,大家也能在这次重大突发事件中,获得锻炼成长。”正如陈怡所说,“患者在哪里,医生就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

小小的身躯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是同事们对张莹的评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护士、党员张莹,曾多次出征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照顾新冠患儿,如今她又来到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儿科病区支援。

4月17日,定点医院儿科病区迎来了10岁女童春春。女孩瘦小的身影,一下子触碰到了张莹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你很难想象一个10岁的孩子,体重只有18公斤,还伴有基础性疾病。”张莹回忆道,“因为特殊原因,孩子来院时无人陪护。整个人也显得很紧张,我们问她叫什么,几岁了。她始终不说话。”

张莹自告奋勇,当起了春春的“临时妈妈”。喂饭、擦拭身体、换衣服、护理治疗……“张妈妈”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打开春春紧闭的心扉。“多陪伴他们,才能消减孩子对陌生环境的警惕心、焦虑感。”张莹用好从儿科医院送来的小桌子、绘本、简易玩具,增加与春春的互动交流。

“这是什么小动物?”见春春仍然不出声,张莹指着图案告诉她,“这是小鸟。”这样的“无声”的交流持续了多日,终于换来了春春的回应。“肚子饿不饿?”“我饿!”“再说一遍。”“我饿。”“要吃吗?”“要吃!”张莹用“惊喜”来形容听到春春说话后的心情。在她心中,病区里的患儿宛如自己的孩子。

有同事曾问她,“你那么瘦小怎么有使不完的劲?”张莹笑着说:“我是一名护士,也是党员。我是党员我先上!”

“今天感觉如何?除了咳嗽、头昏外,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吗?”在7楼病房内,陆旭芊正在询问患者当天的身体状况。4月7日,仁济医院南部院区转为定点医院,这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00后”党员马上响应医院征召,来到疫情救治第一线。

“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我年纪尚小,没能冲在一线;2022年,上海疫情反弹,我要为家乡而战!”刚踏上工作岗位那刻,陆旭芊就向父母表明了自己支援抗疫前线的决心。

“我不断给父母打‘预防针’,告诉他们,作为一名护士,以后遇到同样的任务,我会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对于女儿的坚定与执着,陆旭芊父母表示支持,“父母也很认同我的想法。困难面前,党员要先上!当然他们也叮嘱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一个多月前,仁济医院紧急征集队伍前往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支援。因为名额有限,陆旭芊被安排在后备队伍中待命。3月底,医院再次发出征召,陆旭芊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这次她成为世博方舱医院仁济医疗队队员,这支队伍也是上海首支方舱医疗队。

4月7日,陆旭芊从方舱转战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支援。当晚8时,他们收治了首位危重症患者,老人突发脑梗,送入病房时已经意识模糊。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后,老人病情方才稳定下来。陆旭芊一组人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那天晚上他们收治了十余位患者。

从方舱医院到定点医院,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陆旭芊也觉得身上的担子不轻,“困难面前不言败,胜利面前不轻敌。我为自己能在抗疫一线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