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医学院、附属医院及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处级后备干部,为干部队伍储备充足的人才,为医学院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0年-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09年-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0年-2020年)》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医学院、医院及二级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选拔培养处级后备干部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原则,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良、梯队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优进绌退的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医学院、医院及二级学院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人才。
二、选拔培养处级后备干部的原则
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医学院整体发展需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有关数量结构、选拔标准、资格条件和选拔程序,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原则,并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真正把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学识水平高、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形成科学正确用人导向。
(二)坚持加强后备干部学习与培训,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基础,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培养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三)坚持“优进拙退、动态管理”的要求,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科学管理。
(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规范程序予以任用。
三、处级后备干部队伍的结构
(一)处级后备干部指医学院、附属医院及二级学院中层党政管理岗位正副职的后备干部。
(二)正处级后备干部数量与正处级干部职数之比一般在1:1左右;副处级后备干部数量与副处级干部职数之比一般1:1.5左右。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应与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相适应,保持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和均衡的专业知识分布,近期上岗、中长期培养的后备干部应各占后备干部总数的40%和60%左右。
(三)后备干部中女干部比例一般不低于15%。
(四)后备干部中应有适当数量的非中共党员干部。
四、处级后备干部的条件与资格
被选拔培养的处级后备干部应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基本条件,同时还应具备以下资格:
(一)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爱岗敬业,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工作经历。
(三)正处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副处级岗位的工作经历,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正科级干部也可以列为正处级后备干部;副处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正科级工作经历,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副科级干部也可以列为副处级后备干部;教师、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被列为正处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被列为副处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中级职称,并具有教学、科研、临床等业务性管理岗位的经历。
(四)应按照不同层级干部任职年龄合理结构要求,合理配备后备干部年龄结构。正处级后备干部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以40-45周岁的后备干部为主,35周岁以下的应有一定数量;副处级后备干部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以35-40周岁的后备干部为主。
(五)从事党务工作的后备干部,必须是中共党员。
(六)身体健康。
五、处级后备干部的选拔程序
选拔处级后备干部,必须按照规定,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推荐、考察、审定、备案等程序进行。
(一)民主推荐
民主推荐指单位党委、总支在一定范围内召开会议,采取填写无记名推荐票的方式推荐人选,推荐一般在党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学院教研室负责人、医院科室负责人、及民主党派代表等范围内进行,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大范围。基层党委根据民主推荐情况,集体讨论确定处级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并上报医学院党委。
医学院党委在听取意见、研究同意后反馈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名单。
民主推荐处级后备干部人选可不限于本单位。
(二)组织考察
由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和各单位党委、总支共同组织、以各单位党委、总支为主对处级后备干部建议人选进行考察,全面考察其政治素质、工作实绩、群众公认程度和发展潜力,撰写相关考察材料,并提出后备干部建议人选的培养意向,报医学院党委组织部。
(三)审定人选并备案
医学院党委根据考察情况,提出后备干部初步人选及培养意向,经医学院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审定,确定后备干部的正式人选及其培养目标。
六、处级后备干部的培养
(一)培养的原则和目的
对处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必须坚持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培养干部,形成干部在工作中成长,问题在工作中解决,业绩在工作中创造的培养导向。按照“因人制宜”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制订培养计划,落实后备干部的培养措施。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管理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使之逐步具备未来领导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由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和各单位党委、总支共同组织、安排,医学院党委组织部提供医学院及上级组织的培养项目和资源,各单位党委、总支根据后备干部培养需求进行具体实施。
1、培训学习。处级后备干部应加强政治理论、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知识、业务知识的培训。培训包括院内培训和院外培训,每年总计不得少于100学时。
院内培训主要依托党校采取专题培训、调研、研讨、讲座、考察等形式进行。
院外培训主要根据上级组织安排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到上级党校、行政院校或国内外其他高校进行学习和考察。
2、实践锻炼。处级后备干部应加强工作岗位实践锻炼。通过轮岗锻炼、挂职锻炼、加压锻炼等方式,使后备干部熟悉各种工作规程,掌握工作规律,积累工作经验。未经轮岗、挂职、加压锻炼的后备干部,原则上暂不选拔任用。
轮岗锻炼指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在医学院系统轮岗锻炼,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实践经验。
挂职锻炼指通过有计划地输送到医学院及医院党政职能部门、上级单位或相关部门、系统外或地区的挂职培养,并参加一些课题的研究,拓宽工作领域,扩大工作视野,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提任前应具有上级单位挂职锻炼经历。
加压锻炼指选派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单位任职或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例如:援藏、援疆、援滇等项目,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历练,增强意志力,提高协调能力,丰富工作阅历,加快成长速度。
3、建立领导联系后备干部工作制度。由各级党组织和所在单位领导与后备干部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等,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其明确努力方向。
(三)培养经费
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所需经费。后备干部培养经费包含在干部队伍建设经费中,纳入医学院、医院及二级学院预算。
七、处级后备干部的管理
(一)档案管理
党委组织部负责建立处级后备干部数据库,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后备干部基本信息、后备干部登记表、民主推荐材料、考察材料、考核结果、谈话记录、任用情况等。
各单位党委、总支要将本单位处级后备干部的最新情况及时报党委组织部备案。
(二)考核制度
各单位党委、总支每年着重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后备干部进行考核;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定期采取走访、座谈、个别谈话,发调查表等形式,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和所在单位的培养和进一步使用的情况。
(三)动态管理
建立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考核、“优进拙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及定期集中选拔为主、日常动态补充调整为辅相结合的选拔机制,以考核和培训情况为动态调整后备干部的依据。后备干部队伍原则上两年调整充实一次,保持常量和合理的结构。
八、处级后备干部的任用
(一)后备干部的任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二)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可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程序予以任用。
(三)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与由组织批准进行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等工作。
九、附则
(一)本实施办法由医学院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二)本实施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